第4章教师与学生
教师的能力素养(选择)
①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育 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 表达能力。
第一,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第二,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 第三,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第四,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
②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要在班级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组 织管理能力。
4.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 基本技能,包括了解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计划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 与板书、演示与实验、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 教学交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 评价教学效果、反思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以 及课外活动组织等教学技能。
5.专业品质。养成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个性品 质,包括具有广泛的兴趣,能与学生打成一片; 有丰富的情感和教育上的乐观精神,相信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潜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能客观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 艰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 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等等。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第一,因材施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选择)
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选择)
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11年考题)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 的交接班时问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 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
(1)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
心、仁慈友善、合作乐群、公平客观、有 幽默感。
(2)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 不良个性品质包括:经常骂人、讨厌学生、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 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 师劳动的空间。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首先,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 周期比较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选择)
再者,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 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
2.专业态度。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即对待教育: 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 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 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 识,并形成优化的知识结构,以广博的文化基础 知识为背景,以所教学科的精深的专业知识为主 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 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这些 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 平的最重要标志。 (选择)
首先,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学生的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③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因此要 求教师具有驾驭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善于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 织教材。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
再次,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 力量。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专业人 员。
社会学者常常把职业分为普通职业和专门 职业,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 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单选、多选)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选择)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 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 来体现的。具体来说就是:
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团结协作 ④为人师表
教师的知识结构(选择)
①政治理论修养
教师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不仅关系到教师本身的工作方 向,更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 想意识,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重点章,注意各种题型
第一节 教师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 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
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 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职业的性质(填空、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 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首先,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由学生的可塑性、 “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决定的。
其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特点决定的。
二、教师专业素养(简答、论述、10年试题)
1.专业意识。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 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 强烈的从业、乐业、敬业、勤业、创业、献业的 动机。
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教育活动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所以要求老师要 能适应各种变化,能够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
首先,教师具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见监督, 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
其次,教师具有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调整自己的预定计划, 适应变化的能力。
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 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 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首先,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 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
再者,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的主 体性的表现。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②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为了搞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 的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 ,这是科学知 识日益融合和渗透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多方面发展的要 求。
④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要加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掌握丰 富的教育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