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测试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测试题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D )的职业道德。

A、爱岗敬业B、依法执教 C 、严谨治学 D、廉洁从教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培养学生特长B.发展学生潜能C.尊重学生个性D.私拆学生信件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C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D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D.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5.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A )。

A.行使教师权利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D.给学校出难题6.张丽莉老师在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

张丽莉的行为体现了她( B )。

A.终身学习,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行为世范C.因材施教,为人师表D.作风正派,关心集体7.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A )。

A.制止小莉这种行为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8.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

张老师的做法( B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9.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C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C.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10.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A )。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11.有位学生讲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

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B )。

A.廉洁奉公B.为人师表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12.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指教师的( D )。

A.本体性知识B.文化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13.现在体育界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D )。

A.未来性B.滞后性C.连续性D.广延性14.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

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C )。

A.学生的完整性B.学生的个体性C. 学生的发展性D. 学生的独立性15.吴老师在调整座位时让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优先挑选喜欢的座位,吴老师的做法( C )。

A.有利于激励学生B.便于班级管理C.有失教育公平D.选项缺失16.小丽考试不理想,发卷子时,刘老师对她说:“你还穿“耐克”,赶紧回家换“踏步”吧。

耐克的标志是√,特步的标志是×。

小丽顿时羞红了脸。

这表明刘老师( B )。

A.教学语言有失严谨B.无视学生人格尊严C.批评学生严而有格D.教育学生严慈相济17.新入职的王老师想去优秀教师李老师班上随班听课,学习经验。

李老师笑容可掬地说:“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我的课上的不好。

就不要去听了。

”这表明李老师( A )。

A. 缺乏团结协作精神B. 缺乏专业发展意识C.能够尊重信任同行D.鼓励同事自我提升1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B )。

A.学生的发展性B.学生的独特性C.学生的主体性D.学生的自主性19.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2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C )。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21.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 B )。

A.教师中心 B.民主平等 C.授受关系 D.教学相长 E.尊师重教22.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

A.自主发展 B.自由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23.我国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B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家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件》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 A )。

A.专业B.职业C.事业D.独立的职业25.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 C )。

A.一般知识B.本体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26.关于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B.关注学生的整体性,视学生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C.要求所有学生同步发展D.提倡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27.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中学生的( C )。

A.兴趣为本 B.学习需要为本 C.全面发展为本 D.能力发展为本28.学生李某因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罚打手心30下。

班主任的这种做法( D )。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B.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D.错误,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29.学校派张老师参加省里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但按学校的相关规定,应扣除张老师500元的绩效工资。

学校的这项规定( D )。

A.节约了办学成本 B.加强了经费管理 C.体现了按劳取酬 D.侵犯了教师权利30.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A )。

A.行使教师权利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D.给学校出难题二、辨析题1.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说明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素养。

答:此观点错误。

改正:应具备创造能力方面的素养2.“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

答:此观点正确。

(2分)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上具有教育、调节、社会促进等方面的功能。

(1分)古人所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指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学生,学生才会愿意跟着教师学;同时教师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等精神也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起到催化和激励的作用。

(3分)3.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分)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1分)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

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

(2分)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

(2分)4.“教师打骂学生的行为其实也没什么,他们都是恨铁不成钢,也是对学生负责。

”答:这一说法表面看来有一定合理性,但实质是一种伦理观念上的误区;(2分)理由:因为在这样的伦理观念中,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有人的尊严的人,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与别人在地位上平等的人(2分)这种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常常表现是一种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教师对学生的那种“打是疼骂是爱”的做法,在实际上往往不知不觉地会造成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和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剥夺,对身心健康的摧残。

(2分)三、简答题(后面是旧版页码)1.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

P93(p84)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哪些方面的知识?P99-100(p96-97)3.我国的教师和学生有哪些权利和义务?P92、104(p91、105)四、论述题1.应该怎样看待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劳动价值?P90-92(p84)2.试述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P95(p84)3.谈谈你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解和认识。

P101-103(p84)4.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P111五、材料分析(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1.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写记录。

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

”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

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

他自信的说。

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的!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

”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以为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

”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时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

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

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

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

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

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

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

1.【答案要点】答: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

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素质教育要以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材料中的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

(2)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做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

该老师做到了以上几点,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物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当学生给出解答时,该老师还及时表扬学生,并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

当有学生踩死蚂蚱的时候,该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安慰学生,进而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3)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