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文学1

唐代文学1


隋代散文
•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 “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 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盛 唐 诗 歌 高 峰 形到 式来 准前 备的
初 唐 宫 廷 诗 人
——
初唐的社会文化背景
• 完善科举制 • 编纂类书 魏征编《群书理要》,欧阳 • 帝王对文学重视且亲身参与 询编《艺文类聚》,高士廉 编《文思博要》,许敬宗编 《瑶山玉彩》,张宗昌编 《三教珠英》
唐代文学总论
唐代文学史推荐书目:
• 周祖譔著《隋唐五代文学史》 • 乔象钟、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
• 傅璇琮主编,傅璇琮、陶敏、李一飞、贾 晋华、吴在庆等合著《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文学自身的继承积累; (二)唐代的社会历史条件: 1、政治开明和经济繁荣; 2、文人心理积极向上; 3、文化政策的宽容和思想观念的多元 发展 ; 4、多种姊妹艺术的发展、交流 ; 5、科举制度的引导。
初唐主要宫廷诗人
唐太宗李世民
• 存诗98首; • 记行咏怀的作品多是追忆原来戎马 征战的豪情壮志 • 雅颂诗文,用华丽词藻、整饬篇章 歌颂升平气象
《经破薛举战地》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灭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初唐宫廷诗歌走向
• 太宗时期:李世民和虞世南、陈子 良、魏征、李百药 • 高宗时期:上官仪,许敬宗 • 武后、中宗时期:“文章四友”— —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上官体”
• 《旧唐书》:“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 赵昌平:“绮错成文而能缘情宛密而 得天真媚美之致”
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阅读书目
• 程千帆,《程千帆选集》,辽宁古籍 • 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文学 • 谢思炜,《禅宗与中国文学》,中国社会 科学 • 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 俗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 • 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 艺 •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文化艺术 •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 古籍
《早春桂林殿应诏》上官仪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
初唐宫廷诗歌走向
• 武后、中宗时期:文章四友—— 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正构 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 尽,刚健不闻。”——杨炯
• 《明皇杂录·辑佚》:“天宝初,时士庶好为胡 服貂皮帽,妇人则步摇钗,窄小襟袖,识者窃 叹”; • 《旧唐书·志·舆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 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 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 驰骋,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 贯矣”;“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士女皆竟衣胡服。”
《帝京篇》其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文章四友”
• 李峤:咏物诗
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四明狂客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汝阳王李琎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李適之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崔宗之 世袭齐国公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唐代文学阅读书目
•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 出版社 • 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 学 • 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 •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 •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 • 蒋 寅,《大历诗风》,上海古籍 • 松浦友久著,陈植锷、王晓平译《唐诗语汇 意象论》,中华书局 • 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 学中的往事再现》,上海古籍
《豫章行》
薛道衡
江南地远接闽瓯,山东英妙屡经游。前瞻叠障千 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枫叶朝飞向京洛,文鱼 夜过历吴洲。君行远度茱萸岭,妾住长依明月楼。 楼中愁思不开嚬,始复临窻望早春。鸳鸯水上萍 初合,鸣鹤园中花并新。空忆常时角枕处,无复 前日画眉人。照骨金环谁用许,见胆明镜自生尘。 荡子从来好留滞,况复关山远迢递。当学织女嫁 牵牛,莫作姮娥叛夫壻。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 欲忘还复忆。愿作王母三青鸟,飞去飞来传消息。 丰城双剑昔曾离,经年累月复相随。不畏将军成 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杨 义
西汉是宫廷皇室的艺术,以铺张陈述人的外在活动 和对环境的征服为特征,魏晋六朝是门阀贵族的艺术, 以转向人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特征,那么唐代也许恰 似这两者统一的向上一环: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 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 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 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 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 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 表,就是唐诗。 ——李泽厚《盛唐之音》
中唐阶段——
• 代宗大历至穆宗长庆。前期自大历 至贞元,后期是自贞元至长庆年 间 。 • 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 李贺、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阶段——
• 敬宗宝历初至唐亡。前期自宝历初 。
隋与初唐文学
• 江左士族、山东旧族、关 陇豪族——三个政治集团 和文化体系 • 关陇豪族(杨素) • 江左士族(虞世基) • 山东旧族(卢思道、薛道 衡)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 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吏部侍郎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翰林待诏 诗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草圣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平民
在人物品位上包括了贵族显宦、 清流文官和平民书生,涉及到他们 不拘礼节的形形色色的生活趣味、 公余的人生形态、消愁避祸的方式, 以及宗教态度、世俗智慧和艺术创 造的特殊精神状态。也就是说,杜 甫在这些品位不等、年代略有参差 的人物身上,描绘了一个自己未能 身与其盛,而心向往之的精神自由 雄放而清雅脱俗的“理想国”,一 个富有魅力的“醉态盛唐”。
唐代文学繁荣三阶段
• 玄宗开元年间~代宗大历初年 • 德宗贞元年间~穆宗长庆年间 • 敬宗宝历初年~宣宗大中年间
初唐阶段——
• 高祖武德至玄宗先天 • 王绩、初唐四杰、陈子昂、 沈宋
盛唐阶段——
• 玄宗开元至代宗大历初年 • 两大诗人:李白、杜甫。 • 三大诗人群体:山水田园诗人、边 塞诗人、豪侠诗人。
• 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
隋唐五代的历史沿革
隋:高祖( : 唐 武德)—太宗(贞观) 五代 : — 高宗 — 中宗 — 睿宗 — 武后( 周 文帝 — 炀帝 — 恭帝 后梁—后唐—后晋— )—中宗—睿宗—玄宗(开元、 后汉—后周 天宝)—肃宗—代宗(大历)— 德宗(贞元)—顺宗—宪宗(元 和)—穆宗(长庆)—敬宗(宝 历)—文宗—武宗—宣宗(大中 )—懿宗(咸通)—僖宗—昭宗 —哀帝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春江花月夜》其一
杨广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诗 寒鸦飞数点, 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 一望黯销魂。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江左宫商发越,贵乎 清绮;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气质则理 胜其词,清绮则文过 其意。 —— 《文苑传序》
《出塞》
杨素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昔昔盐》
薛道衡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