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1.2 适用专业三年制食品营养与检测。
1.3 课程性质《食品质量管理》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是《基础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食品设计、加工、贮藏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深入理解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培养学生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应用,学会针对不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质量保证体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安全食品生产、质量检验、控制及评价工作的需要。
它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课程。
1.4 设计思路食品质量管理的课程设计是根据以就业为主导、职业岗位为载体、工作任务为目标,按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
该课程是在对食品质量管理岗位群的职业分析基础上,确立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设计其职业行动领域,最后转化为该学习领域。
该学习领域的情景设计与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来学
习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食品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现场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教学。
整个学习领域包括10 章,每个章节依据
它的
难易程度及重要程度,分配不同的学时,共计56 个学时。
在课程的结束安
排学
生进行一周的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
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3 个原则:(1)开放性原则:以现实社会中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为载体进行实际训练;关注社会食品焦点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多层次思考,综合归纳总结
1
的能力。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发展有机
结合,真正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应用型、技能性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2)主体参与性原则: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生独立观察、调查、发现、提问我们看似理所当然的食品链的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强调学生在食品质量管理实践过程中注重体系运用的系统性与灵活性。
教师的责任则是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规范的方法去观察、调查、发现、提问,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专
业素质。
(3)改革考核模式:对学生的成绩判断摒弃一贯的以成败论英雄的给分机制,更加注重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动用相关资源的数量、质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