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禽疫病的诊断和治疗

家禽疫病的诊断和治疗

论家禽疫病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随着近几年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家禽饲养方式己农村零散饲养发展为大规模集约化养殖。

家禽疫病日益复杂化,疫病防控的难度越来越大。

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到家禽疫病的正确诊治,延误治疗时机,进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要求兽医工作者快速、准确地诊治疾病药物治疗仍是防治家禽疾病的主要手段。

笔者根据在兽医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就一些常见家禽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家禽;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 文献标识码:a
1 新城疫
新城疫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禽病之一。

随着集约化养鸡的发展和对家禽疫病免疫程序的不断加强与完善,鸡新城疫病虽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至今仍可以说家禽饲养业面临的最主要的疫病。

新城疫不仅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还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对新城疫的防治不容忽视。

1.1 诊断要点
以呼吸道症状、消化道出血以及排水便为主要特征。

其中速发嗜内脏型可仅出现消化道出血,不表现呼吸道症状,需注意与肠道疾病鉴别,以免漏诊。

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导致新城疫病鸡多表现为非典型症状,需引起重视。

非典型新城疫临床表现不明显,病鸡仅出现零星死亡,产蛋率变低以及蛋壳质量变差,解剖可见消化道
轻微出血。

1.2 治疗方案
如果日死亡率低于1%,应先饮新城疫疫苗,间隔24h投药治疗。

治疗方案为抗病毒药联合使用,兑入饮水中,利巴韦林(或病毒灵)+抗病毒中药+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

如果日死亡率高于1%,应先用3天药物治疗,等到症状明显得到控制,间隔24h再用新城疫疫苗。

2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高传染性高致死性传染病,旧称对瘟,1981年正式更名为禽流行性感冒,即禽流感。

禽流感每一次暴发都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且禽流感有人畜共患型,近年时有人群禽流感疫情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掌握禽流感的诊断及防制要点愈显重要。

2.1 诊断要点
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症状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

一般症状表现为:体温急剧升高,精神沉郁,流泪,羽毛蓬松,食欲减少,消瘦,眼睑、头部肿胀,脚鳞出血,肉冠、肉垂出血、发绀、坏死。

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喷嚏、啰音。

神经症状:病鸡颈部向后扭转。

如果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则可引起病禽大量发病死亡。

2.2 治疗方案
禽流感无特异性治疗方案重在预防,疫苗接种以及养殖区消毒。

如发现禽流感疫病,则应请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采取封锁、扑杀、消毒、免疫、普查、监测等紧急措施,控制和扑灭禽流感疫情。

3 传染性法氏囊
鸡传染性法氏囊,由于肾小管变性严重,又称鸡肾变病。

1970年起,统称传染性法氏囊。

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归类为双rnav 科。

由于本病毒侵害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机能下降,常继发其他病死亡。

尤其是新城疫和马立克病。

本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达50%,发病后期死亡率逐渐降低,是目前养禽业主要的疾病之一。

3.1 诊断要点
自啄肛门,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肿大,为本病的特征。

病鸡表现腹泻脱水、羽毛蓬乱、翅膀下垂、衰弱无神、闭眼蹲坐,排水样白色粪便,肛门污染。

自啄泄殖腔及周围的羽毛。

用手触摸法氏囊可感觉到肿大,一般病程5~7d,长可达3周。

3.2 治疗方案
先用卵黄抗体+抗生素肌肉注射,同时用黄芪多糖饮水增强病鸡免疫力,肾肿药晚上饮水,连用3~5d。

在肌注卵黄抗体后5~7d,需要接种新城疫疫苗。

4 鸭瘟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原为鸭瘟病毒,属于
疱疹病毒。

鸭瘟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4d。

春、夏、秋三季多发,发病率、死亡率均高。

4.1 诊断要点
以体温长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特征。

食道和泄殖腔粘膜上也形成假膜。

病鸭表现为食欲减退,两翅下垂,两脚麻痹无力,精神委顿,流泪和眼周皮肤水肿,体温升高呈稽留热。

4.2 治疗方案
本病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进行早期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5ml 有一定疗效;还可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进行早期治疗,每只成鸭肌肉注射1ml,3d1次,连用2~3次,也可收到一定疗效。

5 肾转支
肾型传支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症,无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相对发病率较高。

因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大规模集约化养殖中易出现暴发性流行。

近几年各地肾传支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5.1 诊断要点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咳嗽、气管内有痰液、气管出血;2~3d后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饮水增多,排白色石灰样稀粪,进入肾变期,肾脏显著肿大,花斑肾。

继发病变期出现以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要症状的大肠杆菌感染。

5.2 治疗方案
百胜康或疑病清饮水,1d1次,集中饮用,连用5d;尼奥百特+螯合参华素饮水,1d1次,集中饮用,连用4~5d。

6 总结
家禽的养殖要严格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

同时,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接种和预防工作一旦发病,要及早治疗。

在病情确诊的情况下,还要正确选择药物、规范用药,才能彻底治愈疾病,减少养禽业的疾病投入,增加养殖效益,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长贺,曲江.秋季家禽常见疫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0(11).
[2] 马玉红,刘桂海.禽病的抗生素治疗及合理用药[j].家禽科学,2009(10).
[3] 吴尽.家禽疫病的诊断和药物选择[j].湖北畜牧兽医,2011.
[4] 罗德霞.家禽养殖中疾病预防的综合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2):119.
[5] 张青.家禽疫病防治观念中的几个误区[j].养殖与饲料,201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