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
均质型 与AHA(抗组蛋白抗体)、抗DNA有关, 引起LE形成主要见于SLE、药物性狼疮
核膜型 与抗ds-DNA有关, 多见于SLE,特别是有肾炎者
抗核抗体(ANA)
斑点型 与抗ENA有关,应进一步查特异性抗体
核仁型 多见于系统性硬皮病
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及应用
RF是一种抗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可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 最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有IgM、IgG、IgA和IgE型 IgM型为主要类型
抗ENA抗体谱
检测方法
免疫印迹法(IBT)、ELISA法、双扩散法、对流免疫电 流、金标法等。
免疫印迹技术不需要纯化抗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操作简单,是广泛采用检测抗ENA抗体的技术
临床意义
nRNP Sm SS-A SS-B Scl-70 Jo-1
CENP B dsDNA 核小体 组蛋白 核糖体P蛋白
例如: 针对衰老或死亡的自体细胞 自身免疫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引起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特点:
(1)多数是自发或特发性的,感染、药物等外因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2)患者血清中存在有高水平的 γ-球蛋白 (3)患者血清中有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出现与自身抗原反应的致敏
淋巴细胞 (4)病损部位有变性的Ig沉积,呈现以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Jo-1
见于多肌炎、肌炎 阳性率为25-35% 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dsDNA
诊断疾病-----IFT 判断疾病活动性---ELISA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指标 阳性率为40-90%
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正确解读
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SS-B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 和SLE(10-20%)的患者中
男女比例约为29:1 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Scl-70
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 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 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某些自身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有相关性,少数自身抗体参与 了免疫病病理性损伤
特异性较强的自身抗体
抗Sm抗体 抗Scl-70抗体 抗SSA/SSB抗体 抗CCP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硬化症 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滴度的高低可判断疾病的活动性
抗双链DNA aCL RF
PARASITE Tapeworm
VIRUS- Polio
免疫的概念
免除税赋,免除差役 immunitas
免于疫患,免除瘟疫 immunity
中文“免疫”最早见于明《免疫类方》
免疫的原始概念:指机体对病原生物有抵抗能力,即免除传染病或瘟疫
免疫的现代概念:
a 机体对抗原性异物进行识别与清除 b 对自身成分免疫耐受 c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
nRNP
高滴度的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标志 阳性率为95-100% 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nRNP抗体,
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Sm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与抗dsDNA抗体 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APS患者中存在30种自身抗体
J Autoimmun, 2008. 30(1-2): p. 74-83.
N Engl J Med 2003;349:1526-33.
疾病预警
自身抗体在SLE发病前9.4年出现
AMA在PBC发病前10年出现
疾病预警
临床复杂性
急性肝衰患者出现M2和PBC特异性抗体
临床复杂性
解读困难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常
自身免疫肝炎七项
见
ANA
抗LMA抗(肝细胞膜抗体)
的
ASMA(抗平滑肌抗体)
自
抗LKM(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身
抗
抗SL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
体
AMA(线粒体抗体)
及
抗LSP(抗肝脏特异性蛋白抗体)
其 RF三项
检
60-70%RA中出现,量与RA活动性及严重性呈正相关。 亦在其它CTD出现 在50%RA中出现(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特异性较高 在40%RA阳性 在52%RA阳性 RA阳性率为35% 在部分RA阳性
以上抗体阳性有助于早期RA及不典型RA的诊断和早期开展治疗,改善预后
抗ENA抗体谱
是以核内可提取核抗原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抗Sm、抗RNP、抗SSA、抗SSB、抗Jo-1、抗Scl70、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着 丝点抗体,抗dsDNA。 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产生不同的抗ENA抗体,ENA抗体 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检测方法: a.胶乳凝集试验:只能定性或定量,灵敏度及特异性不变,
只能检测IgM型RF b.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准确、快速,准确性和敏
感性高于胶乳凝集试验,也只能检测IgM型RF。 c.ELISA法:可检出不同Ig类型的RF
类风湿因子(RF)
临床应用
RF在RA中的阳性率为70%左右 是诊断RA的重要标准之一 RF定量与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 持续高滴度的RF常提示RA病情活动,骨侵蚀发生率高,
对组蛋白H1的免疫应答,继而出现对DNA的免疫应答 在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也观
察到了表位扩展的现象
自身免疫
机体免疫系统受某种因素作用使自身免疫耐受削弱或破坏 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份包括正常或变性的组织、器官、
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 出现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这种现象称为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可以是正常生理性的
检测方法局限性:假阳性,假阴性 临床意义局限性:非特异性,生理性,疾病前期
临床表现阳性,实验室检查阴性 实验室检查阳性,临床表现阴性
自身免疫病自身抗体非常复杂
SLE患者中存在100多种自身抗体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04 Oct;34(2):501-37.
自身免疫病自身抗体非常复杂
常可伴有皮下结节或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提示预后不良
类风湿因子(RF)
RF并非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对RA的诊断不具特异性
SLE
30%
SS
70%~90%
SSc
20%~30%
MCTD 50%~60%
5%以下的正常人
RF(+)≠一定是RA
RF(-)≠一定就不是RA
RA自身抗体谱及临床意义
RF
抗CCP AKA(抗角蛋白抗体) APF(抗核周因子) 抗RA33 抗Sa
自身抗体
【概念】
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B细胞产生针对自身组织 成分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 每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
重链与轻链
抗体的结构
可变区和恒定区
自身抗体与疾病的关系
某些自身抗体对某种疾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已经成为 该病的血清标记抗体或特异性抗体
患者 --- 但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传染病, 观察滴度变化,一般会下降
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不是指标对应的疾病
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释
疾病标记(志)性自身抗体 疾病特异性自身抗体 疾病相关性自身抗体 疾病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生理性自身抗体 疾病前期存在 检测方法及检测程序局限性 检测质量:假阴性﹑假阳性
SLE SLE、磷脂抗体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预测疾病的预后及临床亚型
抗Jo-1 抗Scl-70 抗rRNP
皮肌炎合并肺间质病变 弥漫性系统性硬化 狼疮脑病
自身抗体的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疾病活动性的判断 疗效的观察及预后 指导临床用药等 进行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
抗Sm抗体的检测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治疗后的回顾性诊断具 有很大帮助
SS-A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
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可出现抗SS-A抗体。该抗体可经胎盘传
自身抗体常用检测方法
项目
SLE四项
常
ANA 抗DS-DNA抗体
见 抗组蛋白抗体
的 抗核小体抗体
自
ENA系列 抗RNP
身 抗SM
抗 抗SSA
体
抗SSB 抗JO-1
及 抗SCL-70
其 抗核糖体P蛋白
检
RA三项 AKA(抗角质蛋白抗体)
测 抗RA33
方 抗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法
ANCA四项 P-ANCA(荧光模型为核周模型)
RF-IgG
测
RF-IgA
方
RF-IgM
法
抗磷脂综合征三项(ASP)
PT-IgG(凝血素抗体)
(2)
PT-IgM
抗β2-糖蛋白1抗体
检验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间接免疫荧光
ELISA ELISA ELISA ELISA ELISA ELISA 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