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九单元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九单元

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城市比原始社
会旧石器时代的营地和新石器时代的村庄都能更
有效地组织和发挥人力物力,进行分工合作,促 进商品流通,发展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也更利
于军事防卫,更便于集中管理。因此城市是人类
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文
明时代。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一、城市的起源 二、城市的发展
二、我国城镇建设的前景
(二)我国城镇发展的方针 大城市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较高的科技 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是国家发展的支柱。 中等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 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小城市是联系大中城市与乡镇间的纽带。 我国乡镇星罗棋布,乡镇就近吸纳农村劳 动力。
二、我国城镇建设的前景
一、城市的起源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最初并没有城市。随着生产力的 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随之产生,原始社会 因之瓦解,城市正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过程中 出现的(见图9-1)。
图9-1 城市出现的过程
一、城市的起源
世界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 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 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92)。
第九单元 城市和城市化
9.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9.2 城市区位与城市空间布局 9.3 城市化和城市问题
9.4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1. 城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社会
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2. 城市布局的规律是什么? 3.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 样的问题?
城市是一种重要的聚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预最强烈的 地方,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最敏感 的地方。城市中任何环节的不协调,主要受害 的还是城市(见图9-8)。
图9-8 城市环境问题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二、城市的发展
归纳一下,20世纪以来
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9.2 城市区位与城市空间布局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二、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布局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
的根本因素。
城市的兴衰又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 济兴衰的制约。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 础和背景。
9.4 我国的城镇化道路
一、新中国城镇化进程及特点 二、我国城镇建设的前景
一、新中国城镇化进程及特点
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呈现如下特点: 城镇化的进程是一个有计划逐步发展的过 程。 大中小城市(镇)都有发展。 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有了一些合理的改变, 但仍不平衡。 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 是我国社会主义城镇化的重要特点。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 猛增长,给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见图 9-7),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图9-7 城市风的形成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城市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已经改造了地表形态, 改变了地面的物理性质,加大了不透水层和 集水泄水速度。 城市中自然环境的独特性还表现在生物 群落的改变。因此,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 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图9-4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二)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在区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周围的自然、 经济、社会(见图9-5)等客观条件密切相关,这些 客观条件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城市会产生各种有 利或不利的影响。
图9-5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法国的巴黎就是利用塞纳河中的小岛
二、我国城镇建设的前景
(一)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城镇 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 转化。 一方面,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把剩余劳动 力导向林、牧、渔、副各业和为农业服务的行 业;另一方面,发展乡镇企业、小城市、小城 镇,推动乡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就地就近 消化和吸纳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
有利的防守位置建起来的。在我国,很多
城市是河港,其河流入海口处就成为军事
要塞,上海的吴淞口、天津的大沽口,都
是过去的炮台基地。
二、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布局
二、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布局
(二)城市空间布局 古代城市的空间布局主要表现为不同阶级的居民 按照等级居住于城市的不同区域,工场作坊和居民住 宅多交错分布。 产业革命后,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 大,城市各种职能 依据经济效益和环 境需求在城市中逐 图9-6 城市的空间布局 渐相聚成区(见图9-6)。
图9-2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一、城市的起源
归纳一下,城市
是如何起源的?
二、城市的发展
早期城市数目少、规模小,多分布在灌 溉农业发达的地区(图9-3)。许多城市都是 行政、宗教、商业或军事中心。但最为明显 的是军事防御功能。
图9-3 古印度最早的城市之一—摩亨佐· 达罗废墟
二、城市的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后,城市的供应主要是通过贸易获 得,城市商业贸易功能明显增强,使城市在更大范围 内形成潜在的影响圈,推动了城市的扩大和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带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城 市工业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迅速集中,致使 城市不断产生和扩大,城市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20世纪以来,世界的城市以空前速度扩展,城市 因集中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生产力,成为整个国民经 济和地区的经济中心,出现了超大城市和城市群。
一、城市分布与城市区位因素
(一)世界城市分布 目前已形成的巨大城市带都分布在温带到亚热带的 范围内,其主要原因是中纬度地带自然条件优越,气候 温暖湿润,利于人们进行各种经济活动。 世界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特别是平原地区的沿 海、沿河地带,许多大城市都分布 在河流入海口地区。中国城市分布 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 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 67%(图9-4 )。
世界城市发展出现的新趋势 大都市带的形成与出现,即在交通、通讯等 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 其毗邻的城市及其腹地形成都市群地带。不同层 次的城市在一个比较密集的范围内复合叠加,现 代交通使城市间距离缩短,相互 之间人流、物流激增,城市经济 活力成倍强化,竞争能力大大提 高。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中的工业、交通、家庭生活等活动人为地释 放大量热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的气温、云量、降 水量、风等气象要素发生变化,导致市区比周围郊区 气温高,形成所谓城市“热岛效应”。热岛与周围郊 区的温度差,造成市区热空气上升,郊区的冷空气则 向市区补充,形成“城市风”。工业排放的废气、烟 尘等 污染物往往囿于这一局部空气环 流之中,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物 覆盖层。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人们排出的生活污水,生化需氧量一般 是400毫克每升。洁净的地面水,要求生化需 氧量在3~4毫克每升以下。这样,一定量的生 活污水排入天然水体后,需要用100~133倍的 净水来稀释,才能达到正常的地面水标准。城 市污水中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进入水体,使藻类 大量繁殖,水体呈缺氧状态,致 使鱼类大量死亡。有些金属,如 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会发生“公害病”。
二、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布局
1.城市从职能上可以划分成哪些 区域?各自有哪些特点? 2.思考一下城市的基本职能是什
么?为什么?
9.3 城市化和城市问题
一、城市化及其进程 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产物。 主要特点如下: 城市化增长迅速;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 中居于支配地位; 世界城市化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 早期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农业剩余粮食的生产 和剩余劳动力的供应。而现代推动城市化的力量主 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形成和集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