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国药典(新)
药典已作为专有概(Pharmacopoeia)为 世界各国沿用至今
中国药典发展简况
• 中国自古修编药典 • 《新修本草》-公元659年 • 唐朝《太平惠民和制局方》-公元107
8年
• 《中华药典》-1930年,国民党政府
卫生署参照英美药典编写
中国药典发展简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卫生部成立药典委员会,开始组织编写药典
• 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查,而
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 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灭菌方法
1. 湿热灭菌法 2. 干热灭菌法 3. 辐射灭菌法 4. 气体灭菌法 5. 过滤除菌法
无菌生产工艺:系指必须在无菌控制条件下生产无菌制 剂的方法,无菌分装和无菌冻干是最常见的无菌生产工 艺。后者在工艺过程中须采用过滤除菌法。
• 进入分装区域的人员应严格限定数量,分装人员应经严
格培训考核
• 应根据验证结果,规定分装时间,最长不超过2 4小时
(本公司产品规定分装最长时间为12小时)
• 抽样应具有代表性,应在分装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
段或从冻干箱不同层中抽取样品
生物制品通则
生物制品包装规程
• 药品包装标签的文字表述应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
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 〜2.5 g ;称取“2.0g” ,系指称 取重量可为1 .9 5〜2 .0 5 g ;称取“2.00g” ,系指称 取重量可为 1.995 〜2.005g
• “精密称定” 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 “称定” 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 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温下进行;温度高低
重组DNA蛋白制品:系采用遗传修饰,将所需制品
的编码DNA通过一种质粒或病毒载体,引入适宜的 宿主细胞表达的蛋白质,再经提取和纯化制得
生物制品通则
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
• 来源途径应合法,并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 生物制品生产用菌毒种应采用种子批系统。 原
始种子应验明其历史、来源和生物学特性。 从 原始种子(PSL)传代和扩增后保存的为主种子批 (MSL)。
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25土2℃为 准
药典通则
• 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
指导原则。
生物制品通则
生物制品
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起
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 诊断人类疾病的制剂,如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 木药物、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诊断制品等。
2015版药典分为四部出版
一部:中药 二部:化学药 三部:生物制品 四部:药典通则、药用辅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已于2015年12月1日起 正式实施。
中国药典2015版质量体系
各论 检测方法通则 生物制品通则/总论
凡例
凡例
菌毒种
直接用于生产和检定生物制品的菌种、毒种、来自人 和动物的细胞、D N A 重组工程菌及工程细胞,均须 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过滤除菌法
• 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匀的微孔滤膜作过滤材料,
论执行。(公司包装温度应低于25℃,且暴露时间不超过 9小时。)
生物制品通则
生物制品贮藏和运输规程
• 制品的贮藏条件(包括温、湿度,是否需避光)应符
合相关各论或批准的要求,除另有规定外,贮藏温度 为2〜8℃。
• 应对冷库,储运温、湿度监测系统以及冷藏运输的设
施或设备进行使用前验证、使用期间的定期验证。
• 室温(25℃),纯化水电导率限度为5.1 μS/cm,注射用
水电导率限度为1.3 μS/cm。
检测方法通则
总有机碳(TOC)测定法
• 检査制药用水中有机碳总量,用以间接控制水中的有机物
含量。制药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一般来自水源、供水系统( 包括净化、贮存和输送系统)以及水系统中菌膜的生长。
• 通常采用蔗糖作为易氧化的有机物、1,4-对苯醌作为难
检测方法通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
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 方法。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 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
• 吸光度A=lg(I0/I1),即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比
值的对数。又A=abc,其中a吸光系数,单位 L/(g·cm),b为光在样本中经过的距离(通常为比色 皿的厚度),单位cm , c为溶液浓度,单位g/L
①1953年版《中国药典》-仅有一部 ②1963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部 ③1977年版《中国药典》 ④1985、1990、1995、2000版《中国药典》 ⑤2005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三部 ⑥2010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三部 ⑦2015版《中国药典》分为一、二、三、四部
《中国药典》(增补本)-基本每年一部
通过多个分装机进行分装或使用不同的冻干机进 行冻干,即形成为不同亚批。亚批是批的一部分
生物制品通则
生物制品分批规程
• 批号系用以区分和识别产品批的标志。 • 批号的编码顺序为“年月年流水号” 。年号应写公历
年号4 位数,月份写2 位数。年流水号可按生产企业 所生产某制品批数编2 位或3 位数。某些制品还可加 英文字母或中文,以表示某特定含义。
湿热灭菌法
• 湿热灭菌条件的选择应考虑被灭菌物品的热稳定性、热
穿透力、微生物污染程度等因素。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 用 121℃ X 15min、121 ℃ X 30min 或 116 ℃ X 40min 的程 序
• 对热稳定的物品,灭菌工艺可首选过度杀灭法,以保证
被灭菌物品获得足够的无菌保证值。
• 热不稳定性的物品,应采取措施降低灭菌前微生物污染
灭菌物品而言,绝对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
• 一批物品的无菌特性只能相对的通过物品中活微生物的概
率低至某个可接受水平来表示,即无菌保证水平(SAL)。
• 实际生产过程中,灭菌是指将物品中污染微生物的概率下
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最终灭菌的物品微生物存活概 率,即无菌保证水平不得高于10-6。已灭菌物品达到无菌 保证水平可以通过验证确定。
• 成品批号应在半成品配制后确定,配制日期即为生产
日期。非同日或同次配制、混合、稀释、过滤、灌装 的半成品不得作为一批。对温度敏感的制品,在分装 过程中制品应维持在25℃以下或对制品采取有限的降 温措施。
生物制品通则
生物制品分装、冻干规程
• 交替使用同一分装间和分装、冻干设施时应进行风险评
估;在一种制品分装后,必须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 清洁效果应定期验证
• 重组人干扰素α 1b(原液)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
278nm±3nm。
检测方法通则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 生物膜,例如人体的细胞膜或毛细血管壁,一般具有半透膜的性பைடு நூலகம்
质,溶剂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向髙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 ,阻止渗透所需要施加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在制备注射剂、眼 用液体制剂等药物制剂时,必须关注其渗透压。
• 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是证明除热原过程有效性的试验。一
般将不小于1000单位的细菌内毒素加入待去热原的物品中,去 热原工艺能使内毒素至少下降3个对数单位
• 因除热原的工艺条件比细菌孢子杀灭程序要苛刻得多,因此,
在同一干热灭菌程序下检验干热灭菌器灭菌除热原/灭菌效果时 ,只做细菌内毒素挑战性试验
• 我公司干热灭菌除热原程序为180℃×180min
率的倒数,单位是S/cm(Siemens)或μS/cm
• 水的纯度越髙,电导率越小,反之亦然。当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等气体溶于水并与水相互作用后,便可形成相应 的离子,从而使水的电导率增髙。水中含有其他杂质离 子时也会使水的电导率增高
• 另外,水的电导率还与水的p H 值及温度有关。温度对样
品的电导率测定值有较大影响,电导率仪可根据测定样 品的温度自动补偿测定值并显示补偿后读数
3ml,依法测定。纯化水和注射用水pH值标准为5.0-7.0
• 每次更换标准缓冲液或供试品溶液前,应用纯化水充
分洗涤电极,然后将水吸尽,也可用所换的标准缓冲 液或供试品溶液洗涤。
• 标准缓冲液一般可保存2〜3 个月,但发现有浑浊、发
霉或沉淀等现象时,不能继续使用。
检测方法通则
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
• 电导率是表征物体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其值为物体电阻
成品的质量标准做出了规定,SMP-QC-029文件对中间产品、原 液、半成品和成品的取样做出规定。
灭菌法
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 微生物杀灭或去除,从而使物品残存微生 物的概率下降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 法。本法适用于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 器械等物品的灭菌。
• 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对于任何一批
中国药典2015版培训
2018年7月
中国药品标准体系
◇省级地方药品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药品标准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药品注册标准 国产药品YB、进口药品J
◇药品国家标准 中国药典、局(部)版标准
药典的定义
•药 典
系国家对所编纂制定的药品标准的统一 集成并对其中共性要求给予统一的规定。
水平,其灭菌的F。值一般不低于8 分钟(F。值为标准 灭菌时间,系灭菌过程赋予被灭菌物品121 ℃下的灭菌 时间)。
干热灭菌法
•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 ℃) × 1 2 0 m i n以上、(
170〜180 ℃) ×60min 以上或 250℃×45min 以上。 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 产灌装用具中的热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