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港置管血栓形成的相关风险因素及
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港置管血栓形成的相关风险因素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2019年l月~2020年l2月我院收治的输液港置管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发生
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1)观察组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6.00%,对照组是84.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静脉血栓,提
升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输液港;血栓
输液港是植入皮下可长期留置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应用于肿瘤患者的长时
间化疗。
与传统输液装置相比,输液港能有效减轻患者外周静脉反复穿刺导致的
痛苦,具有留置时间长、美观舒适等优点。
然而,尽管安全性及可靠性得到显著
提高,输液港相关的气胸、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其中,血栓形
成是输液港植入最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国内外对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报道较少。
本研究对输液港置
管患者相关血栓形成进行统计,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输液港植入相关
护理方案的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以输液港置管患者进行研究,共10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l月~2020年l2月,其中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中,23例男性,27例女性,
年龄(54.79±4.65)。
观察组,24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54.86±4.43)。
纳入
标准:(1)经诊断为肿瘤的成人患者;(2)患者均为首次置入输液港的患者;(3)愿意接受随访且病历完整的患者;(4)由良好的沟通与配合能力的患者。
排除标准:(1)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的患者;(2)有药物依赖或者不能进行跟踪随访的患者;(3)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4)传染性疾病患者;(5)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严重凝血障碍者;(6)上
腔静脉压迫综合征;(7)预插管部位不能完成穿刺或固定、确诊患者或疑似对
器材的材质过敏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口头讲述疾病知识,指导患者
的饮食、睡眠等。
给予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使用视频、PPT方式讲述疾病知识,讲述血栓形成有关知识,包括发生机制、预防方法等,介绍输液港置管管理方
法等。
充分评估患者的合并疾病、全身情况、凝血情况等。
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食物为主,禁烟忌酒,确保排便通畅,同时需要预防
其他疾病。
在置管中,选择导管口径小、刺激性小的导管;选择穿刺血管,遵循血
管显露清晰、管腔直、管径粗、不易滑动为原则,并向护理人员讲述常见穿刺血
管与特点;选择穿刺体位,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体位,或者抬高床头45°。
加强并发症护理,关注切口敷料情况,若血液浸透无菌敷料需及时换药;在化疗的间歇期,每个月使用生理盐水对静脉港管路进行冲洗,每周更换穿刺点药物,避免剧烈咳嗽、用力大便以及置港肢体大幅度与用力活动,定期入院进行维护。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统计再从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采取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总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对护理越满意,可分为十分满意与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 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50例患者共发生6例血栓形成(12.00%);观察组50例患者共发生1例血栓形成(2.00%),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6.00%,对照组是84.00%,P<0.05。
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例数十分
满意
比较
满意
不满
意
满意度
观察组503018248
(96.00)
对照组502517842
(84.00)
χ2 4.789 p0.042 3讨论
作为常用的长期静脉治疗输液工具,输液港因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护理方便等优势被临床广泛接受。
然而,输液港植入引起的并发症特别是血栓形成不容忽视。
有文献报道输液港相关症状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1.06%~11.4%,无症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30%~70%。
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影响因素分析时发现:(l)高龄患者由于机体各项机能下降并同时伴有血脂高、血压高等疾病,造成血液呈高凝状态,流速较慢,从而造成静脉血栓形成。
(2)患者长时间化疗的过程中,化疗药物会持续对血管造成刺激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出现静脉血栓。
(3)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下床活动时间较短等原因造成了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加之输液港植入后对患者植入部位的肢体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致使血液淤积,造成静脉血栓。
而预见性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以预防大于治疗理念为依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等优点,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规范,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危险因素已经明确的基础上,本研究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侧重于如下几点:(1)做好置管后宣教。
针对输液港置入患者,做好术后宣教,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因素,来对其形成血栓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其自身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
(2)运动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血液的流通性。
(3)重视患者感受。
血栓的形成,会在早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例如局部血管的肿胀,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度,以保证其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加以治疗。
(4)输液港留置的患者在体外没有任何装置,出院后仅需1个月维护1次,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5)在保证患者治疗需要的前提下,中心静脉置管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腔数最少、创伤最小的导管。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这一结果再次证明输液港置管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服务可减少静脉血栓,提升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清云,李蓉梅.手臂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02):132-135.
[2]陈莉,罗凤,邢雷,厉红元,刘洪.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导管周围附壁血栓形成的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04):514-517.
[3]周英凤,胡雁,张晓菊,周萍,顾莺,邢唯杰.PICC输液技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31(07):90-94.
[4]黄剑,赖美春,蒋冬芳.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在乳腺癌静脉输液港置管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07):961-964.
[5]陈洁雅,张国龙,李平东,石海霞,宫玉翠.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相关性血栓的简易风险评分构建及验证[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03):689-697.
[6]仇晓霞,金光鑫,郭艳,张学彬,刘丽娟.肿瘤患者上臂植入输液港并发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03):2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