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句法歧义现象的语法分析
1.引言
词语和语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同一词语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在句子里往往会导致两种以上的意思,这就是歧义。
歧义现象存在于每一自然语言中,探讨歧义现象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词语和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细致。
发现歧义,了解歧义结构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理解英语语法结构的特点,正确地遣词造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歧义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是什么引起英语歧义呢?仔细研究,发现导致歧义产生的因素主要有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和语境。
语音歧义(Phonological Ambiguity) 是指在谈话中由于语音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而使听话人可能产生多种理解。
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 是一种潜在歧义。
因“一词多义”或“同
形异义”而引起的歧义。
句法歧义的现象很多,在下文将作重点探讨,在此不作赘述。
语境歧义现象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
交际双方的职业和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不同,而产生误解;有时一个语句可以同两种语境的话题相联系,或因指代不明确而两种语境的话题相联系,而造成歧义;社会文化、风
俗习惯等也常常影响交际和理解而导致歧义。
3.句法歧义
句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 又称为结构歧义,当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解释时,就会导致对句子意义的不同理解,这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歧义现象。
下面讨论的是英语句子结构层面上的歧义。
3.1状语还是定语
同一短语,在句子中因其归属(attachment) 不清而触发歧义,如:
1)She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on the paper.
a. 在纸上她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b. 她回答了纸上所有的问题。
句1 为歧义句,介词短语on the paper 归属不清。
若将它视为句子层面的成分,它是句子的地点状语,此句预设“所有的问题在纸上”。
若视它为短语层面的成分,他归属名词questions ,是名词的后置修饰语,作定语,补充说明名词的临时特征,纸上的问题,“预设纸上有问题”。
3.2修饰哪个词的状语修饰前者还是后者句中修饰语修辞关系不确定,可视为修饰其前面的部分,也可以视为修饰其后面的部分,因而触发歧义。
如:
2)W hat Dr. Johnson said finally had its far reaching effect. a. 约翰逊博士最后说的话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b. 约翰逊博士说的话最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a 句中,副词finally 修饰主语从句中的said ,在b 句中finally 修饰主句的had its far reaching effect 。
3.3动宾关系还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就动词的现在分词而言,虽然同时-ing 形式,但由现在分词构成的短语却具有两种不同的语法关系。
3)D ropping bombs can be dangerous. a. 投掷的炸弹是很危险的。
b. 投掷炸弹是很危险的。
该句的歧义源于短语“ dropping bombs”。
因为这里存在着两种句法解释的可能性: 一是将“ dropping ”视为一个现在分词,说明“ bomb”所处的状态,“ bombs”为
“ dropping ”所修饰“ drop ”是一个不及物动词。
意思为a;二是把“ dropping ” 当作动名词来看待,那样
“ bomb”则为“ dropping ”的逻辑宾语,“ drop ”为及物动词,全句为投掷炸弹这个动作,而不是炸弹。
意思为b。
4)They were entertaining women.
a. 他们在款待女客人。
b. 他们是女招待。
如entertaining 是现在分词,were 是助动词,构成进行时,意思为a;如把entertaining women 看作一个带修饰语的名词短语,were 则是动词。
意思为b。
3.4英语动词时,体的歧义传统语法以拉丁语法为模式,
将动词的时(tense) 和体(aspect) 二者合二为一,通称为时态。
现代英语语法从形态和意义出发,认为英语动词只有两时,即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两体,即进行体和完成体。
“时”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时间,是发生在现在还是过去;“体“表示动作所处的状态,是处于完成还是进行状态。
由于时态的差异就会造成意义混淆,造成理解困难。
“时”是属于语法范畴,而时间是自然界的。
动词的“时” 与自然的时间不是对等的,这种语法上动词的“时”与自然时间的不对等性可能触发歧义,如:
5)They hit the ball.
a. 他(现在)踢球。
b.他(过去)踢球
“体”的构成以句法组合为依据,如进行体是由be + ing 构成的,但是be + ing 不一定都表示进行中的动作。
这种结
构形式与语义关系的不对等便能触发歧异。
被动语态是由be+过去分词+(by sb.) 构成的,其中by sb. 介绍动作的施事者,同时也是被动语态的重要标志。
在b y 短语
被省略的情况下,be+过去分词兼做形容词用与be 构成系表
结构,这一结构与be+过去分词被动结构因形同而触发起歧义。
6)The mirror was broken.
此句作为被动句理解时,只要在被动句上加上by 短语或
者适当的状语就行了,意为a;作为系表结构理解时,因broken 是一个不可分等级词,不能用very 来修饰。
我们用副词already 来修饰broken 或通过添加词语的方法来消除歧义。
a. The mirror was broken by the little boy
yesterday.
镜子被打破了。
b. The mirror was already broken. 或The mirror was
broken, so you can't use it. 镜子是破的。
4.结语
歧义是一种病态的多义性。
一个词语或句子出现了歧义,就会让读者不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产生误解。
在说话和写作中应努力避免歧义,更好地进行交际。
句法歧义需要适当调整词的次序或添加修饰词。
其他的消除方法在前面也相应地有所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歧义有时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可以利用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达到某种目的或取得某种效果。
如: 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
(和我们做买卖您会获利多多)。
这句的妙处在于很好地利用了deal 的相关含义,a good deal 可解为“一笔好买卖”或“许多”,在这里构成一个绝
妙的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