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AKI)一、定义与分期指不超过3个月的肾脏功能或结构方面的异常,包括血、尿、组织检测或影像学方面的肾损伤标志物的异常。
1、突发肾功能减退(在48小时内)。
2、急性肾损伤1期(危险期):Scr≥0.3mg/dL (26.4μmol/L)或为基线值的1.5-2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
3、急性肾损伤2期(损伤期):Scr升高至基线值的2-3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12小时。
4、急性肾损伤3期(衰竭期):Scr升高至基线值的3倍或在Scr>4mg/dl(354μmol/l)基础上急性增加0.5mg/dL(44μmol/L);或者尿量<0.3 ml/kg/h持续>24小时或无尿持续>12小时。
二、病因与分类三、诊断标准48小时内,血肌酐高于基线水平26μmol/L或血肌酐值升高1.5倍当基线值已知时或推测该项改变发生在一周之内或尿量0.5ml/kg/h,连续6h以上四、诊断与鉴别诊断良好有序的诊断思路是建立正确诊断的前提,AKI是一个肾内科急症,更需按正确诊断思路迅速做出诊断,以利治疗。
AKI及其病因可参考下列思路进行诊断:1.是不是AKI?2.是哪种AKI ?3.导致AKI病因是什么?(1)是不是AKI?如果一个病人在医师密切监护下,观察到肾功能迅速坏转,并达到AKI标准,则确诊毫无困难。
但是,不少病人病史不清,无法判定既往有无肾脏病,而就诊时已肾衰竭,那么,此时肾衰竭是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即需认真鉴别。
如下方法对此鉴别能有所帮助:1.临床资料下面资料可供鉴别参考:①有否夜尿多病史?夜尿多系指夜间尿量超过全日尿量1/2,提示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有此病史者多为CRF。
②是否早期出现少尿?少尿系指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
部分AKI病人肾衰竭尚欠严重即出现少尿,而CRF病例唯到终末期(肌酐清除率<10ml/min)才呈现少尿,因此,如果肾衰竭早期即出现少尿多提示为AKI/ARF。
③是否出现贫血?CRF几乎均有贫血,肾小球性及肾血管性AKI也多出现贫血,而肾小管性及肾间质性AKI则多无贫血或仅轻度贫血,因此不伴贫血的肾衰竭,多提示肾小管性或肾间质性AKI。
这些资料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虽有很大限局性,但仍有参考价值,不应忽略。
2. 影像学检查临床常用B型超声检查,AKI时肾脏常明显充血、水肿,故双肾体积常增大;而CRF时肾小球硬化、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故双肾体积常缩小。
为此,双肾体积增大者多为AKI (肾淀粉样变病或糖尿病肾病所致CRF早期,有时双肾体积亦大,应予鉴别)。
双肾体积缩小者均为CRF。
必须注意有时AKI及CRF早期,病人肾脏体积并无增大或缩小,此时影像学检查对急、慢性肾衰竭鉴别则无帮助,而必须依赖其它检查。
3.实验室检查指甲(头发)肌酐化验常只在肾脏影象学检查,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无帮助时(即肾脏大小正常时)才应用。
指甲(头发)肌酐:AKI:正常CRF:升高上面介绍了急、慢性肾衰竭的鉴别方法,其中影像学检查意义最大,并最少出现检查误差。
但是在进行具体鉴别诊断时,仍必须考虑各种检查结果,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不可偏颇。
在上述检查仍不能准确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时,则必须进行肾活检病理检查。
(2)是哪种AKI ?AKI确诊后,即应鉴别它是哪AKI,是肾前性、肾后性或肾性?这三种AKI的治疗及预后十分不同,故鉴别非常重要。
肾前性:肾前性AKI有如下临床特点:①具有导致肾脏缺血的明确病因(如脱水、失血、休克、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肝功能衰竭或严重肾病综合征等);②病人尿量减少(不一定达到少尿),尿钠排泄减少(<20mmol/L),尿比重增高(>1.020),尿渗透压增高(>500mOsm/L);③SCr及血清尿素氮(BUN)增高,且二者增高不成比例,BUN增高更明显(当二者均以mg/dl做单位时,SCr:BUN为1:>10);④病人尿常规化验正常。
注意:长时间的肾脏缺血可使肾前性AKI发展成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即从功能性AKI发展成器质性AKI,二者治疗方案及预后十分不同,因此,肾前性AKI常需与ATN鉴别。
1. 尿诊断指数化验对此鉴别有很大帮助。
2. 除此而外,也可做补液试验或速尿试验帮助鉴别。
①补液试验:1小时内静脉点滴5%葡萄糖1000ml,观察两小时,若尿量增加至每小时40ml则提示为肾前性ARF,若无明显增加则提示为ATN。
②速尿试验:补液试验后尿量无明显增加者,还可再做速尿试验进一步鉴别。
即静脉注射速尿200mg,观察两小时,同补液试验标准判断结果。
甘露醇试验,目前不推荐使用。
肾后性:肾后性AKI常有如下临床特点:①有导致尿路梗阻的因素存在。
尿路梗阻多由尿路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尿路内、外肿瘤,尿路结石、血块或坏死肾组织梗阻,前列腺肥大等),但也可由尿路功能性疾病导致(如神经原性膀胱)。
②临床上常突然出现无尿(每日尿量少于50~100ml即称为无尿),部分病人早期可先无尿与多尿交替,然后完全无尿,SCr及BUN 迅速上升。
③影象学检查常见双侧肾盂积水,及双输尿管上段扩张。
若为下尿路梗阻,还可见膀胱尿潴留。
注意:但是又必须强调,若尿路梗阻发生非常迅速(如双肾出血血块梗阻输尿管,或双肾结石碎石后碎块堵塞输尿管等),因肾小囊压迅速增高,滤过压迅速减少,患者立即无尿,此时则见不到肾盂积水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对这一特殊情况要有所认识。
肾后性AKI主要应与呈现无尿的肾性AKI鉴别,鉴别关键是检查有无尿路梗阻因素及影象学表现存在。
在肾前性及肾后性AKI均被除外后,肾性AKI即成立,此后即需进一步鉴别是哪种肾性AKI ?常见的肾性AKI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四种,即肾小管性、肾间质性、肾小球性及肾血管性AKI 。
在临床表现上,肾小管性及肾间质性AKI有很多相似处,而肾小球性及肾血管性AKI也十分相似。
该两组AKI的鉴别要点如下:(3)导致AKI的病因是什么?在明确AKI的性质(肾前性、肾后性或肾性)后,还应力求明确其致病病因,如此将有利于制定治疗措施及判断疾病预后。
对于肾前性及肾后性AKI,若能明确病因并尽早去除,AKI常可自行恢复;由ATN和药物过敏或感染相关性AIN引起的AKI,去除病因对治疗AKI也很重要。
肾小球性AKI明确病因(导致AKI的基础疾病)对制定治疗方案极重要,如急进性肾炎常需进行强化治疗,而重症急性肾炎除透析外对症治疗即可,二者十分不同。
五、生物学标记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AKI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达90%以上,其水平与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AKI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NGAL是脂质运载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高表达于受损的肾小管,AKI时,用ELISA法在尿、血中都易于检测。
缺血及顺铂诱导的肾损伤后2小时,尿中可测到NGAL,而此时Scr仍为正常;人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患者,术后2~6小时NGAL升高,术后1~3天Scr 才升高。
肾移植、造影(对比)剂肾病的研究都提示尿NGAL是一个特异性和灵敏性都很高的无创伤的AKI早期诊断标志物。
荟萃分析:NGAL对AKI的诊断及判定预后精确度较高,NGAL对儿童的AKI诊断价值较成人显著。
六、AKI的治疗AKI是临床各科室的常见急症,与患者的预后和存活有着密切关系,AKI治疗一直是研究热点1.非替代治疗①积极纠正可逆致病因素,预防进一步损伤纠正可能存在的肾前性及肾后性因素,维持肾血流灌注,减量或停用影响肾灌注或具有肾毒性药物;对高危人群随时监测病情变化、每日出入量、心功能等②药物及研究现状血管升压药(去甲肾、血管加压素)血管舒张药(多巴胺、利钠肽、甲磺胺酸非诺多泮)利尿剂(襻利尿剂、甘露醇)N-乙酰半胱氨酸(NAC)其他药物(CCB、腺苷拮抗剂)③营养治疗肠道内营养,肠道外营养2.替代治疗原则:强调早期进行,根据病情选择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处方因人而异根据病情选择不同透析剂量,透析器和抗凝剂。
目的: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和其他溶质的稳定。
防止肾进一步损伤。
促进肾脏的恢复。
为其他支持疗法创造条件。
肾脏替代治疗与器官支持治疗。
指征:AKI的预防:1.一级预防:是指原有或无慢性肾脏病(CKD)病人,没有急性肾损伤(AKI)的证据时,降低AKI发生率的临床措施。
ADQI 2004 年在意大利Vicenza 举行第四次会议,经会议讨论,给予临床建议和指南如下:(1)尽可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2)早期积极补充液体可减轻肌红蛋白尿的肾毒性,预防ARF/AKI,对照研究未能证实甘露醇与碱化尿液有效(3)需要使用造影剂时,高危病人(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应使用非离子等渗造影剂,静脉输入等张液体降低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4)危重病人预防ARF/AKI时,胶体溶液并不优于晶体溶液(5)及时有效的ICU复苏可降低ARF/AKI发生率2.二级预防:指原有一次肾损伤的情况下预防附加二次损伤,初次损伤进展时很难区分初次与二次损伤,预防的目标是防止初次损伤的二次打击,改变初次损伤的自然结果,也是我们临床常规说的治疗。
必须避免低血压(SBP>80mmHg),支持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和血管内容量以保持肾灌注,有利于肾功能恢复,当需要血管加压药逆转全身性血管扩张时(如脓毒症休克)首选去甲肾上腺素选择性改变肾血流量的药物,目前未显示能改变ARF的自然后果,包括多巴胺、ANP、BN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