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名词解释

麻醉名词解释

简答题名词解释1.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有哪些? 1、臂丛N分支均包在腋血管神经鞘内,因其位置表浅,动脉搏动明显,故易于阻滞;2、不会引起气胸;3、不会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4、无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的危险;2.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哪些?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①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的任务;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③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和药品 (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3. 胸科手麻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一、消除和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二、避免肺内物质的扩散三、保持PaCO2和 PaO2于基本正常水平四、减轻循环障碍4. 局麻药中为什么常加用肾上腺素?【答案】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能: 1、使局部血管收缩,延缓局麻药吸收; 2、起效时间增快,阻滞效能加强;3、作用时间延长,减轻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消除局麻药引起的血管扩X作用,减少创面渗血;5. 术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1、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 2、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3、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4、缓解术前疼痛;6.什么叫胆心反射?如何预防和处理?(21 章)答案:胆道系统疾病病人,术中易因富有迷走神经分布的胆道部位受手术刺激而出现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

预防和处理:1、术前应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2、立即停止对胆道系统的牵拉;心率减慢者,可给予适量阿托品;血压下降者,可给予适量升压药;3、若在全麻下完成手术,立即加深麻醉;4、若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可辅以适量全麻醉药如杜非,氟芬合剂等;5 术中可给予腹腔神经丛阻滞。

7.氯胺酮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8 章) 答案:氯胺酮静脉麻醉的并发症有: 1.血压升高。

2.短暂的意识混乱和行为异常。

呼吸抑制。

颅内压增高。

3. 4. 5.情绪激动和恶梦。

恶心呕吐。

复 6. 7.视或暂时失明。

8.喉痉挛和呼吸道梗阻。

9.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或其他交感神经受到广泛抑制的病人时,常用剂量有时可致血压剧降或心脏停搏。

8.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5 章) 答案: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反流与误吸、麻醉器械故障、气管受压、口腔咽喉部病变、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9. 麻醉中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答案】胸部和腹部呼吸运动反常,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喘鸣,呼吸音低或无呼吸音,严重者出现胸骨上凹和锁骨上凹下陷,以及肋间隙内陷的“三凹征”,病人呼吸困难,呼吸动作强烈,但无通气或通气量很低。

10. 异丙酚静脉麻醉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静脉麻醉药。

它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单次静脉给药后麻醉作用维持5~10 分钟。

异丙酚能降低颅内压,降低脑血流和脑代谢率,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具有显著的优点。

但丙泊酚具有较强的循环功能抑制作用,可通过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和扩X外周血管双重作用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年老体弱或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病人更为显著。

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可引起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甚至可引起呼吸暂停,尤其是剂量较大,注射速率快或与阿片类镇痛药复合使用时。

此外,给清醒病人静脉注射丙泊酚可引起静脉刺激性疼痛,11.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有哪些?【答案】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①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的任务;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③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和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12. 麻醉期间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哪些?【答案】麻醉期间引起心肌氧消耗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①病人精神紧 X、恐惧和疼痛,引起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心脏后负荷加大、心率增速,从而增加心肌耗氧;②血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影响心肌供血、供氧;③麻醉药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使心输出量减少,以及对血管的影响使回心血量减少;④麻醉期间供氧不足或缺氧;⑤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增速或心律失常。

13.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有哪些措施可降低颅内压?14. 采用全麻与非全麻的复合方法有哪些优点?【答案】采用全麻与非全麻的联合麻醉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达到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更高。

2.消除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和精神紧X。

3.减少全麻中镇痛药的用量,或局麻药的应用,从而减少全麻或局麻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减少静脉麻醉药或吸入性麻醉药的应用,病人术后苏醒迅速、恢复快。

5.可免用或少用肌松药。

6.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

此外,全麻和非全麻联合应用尚有助于改善某些特殊病情的原有病理生理紊乱。

15. 为什么高龄患者使用椎管内麻醉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较全麻显著?【答案】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比全麻明显,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病人施行中胸段硬膜外阻滞时更易出现低血压,加用辅助药后易导致呼吸抑制。

主要由于老年人硬膜外间隙变窄,液易向头侧扩散,滞每一节药阻段所需的药液容量在中年以后随增龄而减少。

此外,老年病人的蛛网膜绒毛显著增大,使硬脊膜通透性增高,硬膜外间隙局麻药有可能弥散到蛛网膜下隙,以致5m1的试验剂量有可能出现硬膜外阻滞所需效应。

因此必须强调在严密观察下分次小量给药。

中胸段以上阻滞更需谨慎。

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会对循环和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或呼吸抑制,老年人本身循环和呼吸功能已有损害,如在储备功能较低的情况下应用十分危险。

老年人选用椎管内麻醉,一般应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

对老年人椎管内麻醉效果不全的情况下使用辅助药时应尤其谨慎,必要时宁愿改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策安全。

16. 为什么主X服抗高血压药的病人在术前不宜停用抗高血压药物?【答案】对干已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人,目前一般不主X术前停用抗高血压药。

一是避免便己稳定的血压重新波动,甚至出现心、血管意外;是有些药突然脑二停药可出现撤药综合征,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麻醉医师应该根据所用药物的药理特性,其与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病人的临床表理,将之纳人麻醉方案的全盘考虑之中,亦即在麻醉中要充分考虑抗高血压药物这一因素的存在。

__1. 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2. 单肺通气【答案】单肺通气指胸科手术病人在剖开胸腔后经支气管导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行通气的方法。

由于支气管导管的改进,对单肺通气所引起的生理改变认识的深入,以及必要时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协助,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已有明显提高,目前支气管内麻醉的应用X围已经大大扩展,除用于肺内分泌物多、肺脓肿、大咯血“湿(肺”)、支气管胸膜疹等病人外,还经常用于食管、肺叶、全肺、胸腔镜等手术以方便手术操作,减轻剖胸侧肺损伤,防止两肺间的交叉感染。

3. 全脊麻【答案】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人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发生率平均为0.24%(0.12%~0.57%)。

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

全脊麻的症状及体征多在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发生心脏停搏。

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4. MAC【答案】MAC(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5.靶控输注【答案】 TCI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6.控制性降压(14 章)答案:对某些特殊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野失血,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术中运用各种药物和方法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并视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这一技术称为控制性降压。

7.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26 章)答案:产妇增大的子宫或腹腔内巨大肿块压迫腹膜后大血管引起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甚至晕厥的临床综合症。

使产妇体位左侧或右髋部垫高可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8. 静脉全身麻醉【答案】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

9. 眼心反射【答案】由强烈牵拉眼肌,或扭转、压迫眼球所引起,易见于眼肌手术、眼球摘除术和视网膜剥离手术过程,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10.高血压危象【答案】收缩压高于 250mmHg并持续1min以上的高血压状态。

11. TCI 【答案】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12. 全麻诱导【答案】无论经静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

13. 胆心反射【答案】手术剌激胆囊引起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

3、一侧胸腔剖开后,在吸气时,因健侧胸内压降低,部分气体从剖胸侧吸入健肺,呼气时,健侧肺的部分气体又进入剖胸侧肺内,这种现象称为反常呼吸。

往返于两侧肺之间的气体则称为摆动气。

4、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或颈部神经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将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光洁度入蛛网膜下隙,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或全部脊神经甚至鼎神经均被阻滞,叫全脊髓麻醉。

5、是指新鲜气体流量低于2L/min。

7、平衡麻醉:又叫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全身麻醉药物或麻醉技术、麻醉疗法,达到镇痛、遗忘,肌松驰、自主反射抑制并维持生理功能稳定的麻醉方法。

8、静脉快速诱导: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病人经过充分吸氧后,先用镇静催眠或静脉麻醉药使病人意识消失,随即经面罩加压给氧,再用麻醉性镇痛药,接着静脉注射琥珀胆碱或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一种麻醉诱导方法。

10、先让病人作数次深呼吸,然后让病人在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记录其能屏住呼吸的时间。

一般民屏气时间在30秒以上为2,为如屏气时间短于20秒,可认为肺功能属显著不全。

1、为什么要进行麻醉前检诊?1、麻醉手术前,通过复习病历及检视病人,了解主要病理生理问题及具体病情特点,对病人全省情况,各器官、系统功能状态,术前准备情况,以及麻醉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危险性等做出客观的评估,为制定合理的麻醉计划提供依据2、简述复合麻醉的优点及用药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