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观石家庄规划展观后感

参观石家庄规划展观后感

参观石家庄规划展观后感2009年7月22日下午3点,公司组织去石家庄规划展览馆参观。

看着今年以来石家庄市里面的变化,到处都在拆除旧的建筑物,同时裕华路槐安路等都在修路修桥,我心里面知道石家庄将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带着一丝期待和疑问,我走进了规划馆。

随着解说员的讲解,我对石家庄的城市发展规划及目前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石家庄市多年来一直是以火车站为中心,向周围延续扩展。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造成交通拥挤、管理不便;城市外延式扩张既大量占用了耕地,也阻碍了旧城挖潜改造的进程。

城市布局由“摊大饼”式的集中布局向分散组团式结构转变。

规划以主城区为中心,在半径2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发展相对独立、职能各异的城市组团,疏解部分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和交通。

各组团分别为:西部鹿泉城区发展为石家庄建材工业区;南部栾城县城发展为医药工业区;窦妪发展成为以化工、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区;北部正定县城发展为科技、文教、旅游为主的正定历史文化旅游区;东部以炼油厂为基础建设石家庄丘头石油化学工业区。

形成中间主城区、外围五个卫星城“众星捧月”的组团城市形态。

在组团之间以及组团与主城区之间,严格控制一定范围的农田、林地等绿色隔离空间,阻隔各组团与主城区连成一片,保护城市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

各组团与主城区之间通过公路和城市环路等快捷的交通设施进行沟通,共同组成一个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的城市群体。

在交通建设方面,将火车站南移至南二环附近,新火车站4层高,在火车进入城市后有5km的地下隧道,在隧道的上面规划为40-80m 宽的绿色景观带。

同时室内的个主要道路大修扩宽,形成槐安路、裕华路、和平路为主的高速路。

京珠高速复线挪至东三环以外。

到时候将改变市内交通拥挤堵塞的现状。

看着规划馆的各种图表,听着解说员的讲解,我对石家庄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三年以后,石家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将变得更美,更强大,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将会更加美好。

李晓宾省会将跨进轨道交通时代按照《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间报告)》,省会将建设6条轨道线,并组成方格型线网。

其中,骨干线3条,辅助线3条,各条线路两两相交。

远景中心城轨道交通线路全长166.5公里(石环以内线路长148.8公里)。

1号线:中心城内东西向骨干线,在主城区内沿中山路敷设。

穿过京珠高速公路后,在新城区转向南,线路沿昆仑大街向南至南石环。

线路总长26.7公里。

2号线:都市区南北向骨干线,北起正定新区,经过正定老城后,线路沿旅游路跨过滹沱河,连接滨河新区。

沿着胜利大街进入主城区,过北二环后,线路改为沿建设大街继续向南延伸,经建胜路,转至新客站,在新客站东广场贴近站房处通过,与东西向的3号线形成"T型"换乘站。

然后,沿胜利南街、107国道至南石环。

远景延伸至窦妪、栾城。

2号线全长33.7公里。

3号线:都市区东西向骨干线。

西接鹿泉,东连藁城。

在中心城段,西起西石环,沿联盟路向东,至中华大街转向南,沿着中华大街南行至新客站西广场,转向东,下穿新客站站房后,沿塔北路向东,经金沙江道、海南路,预留向藁城的延伸空间。

3号线中心城段长38公里。

4号线:东北——西南向"L型"辅助线,与5号线在中心区外围形成环线。

北起北石环,沿规划路向南至建华大街,沿建华大街向南至建华西路,转向西,沿建华西路,穿过铁路后,转至汇丰路,向西延伸至西石环外的车场。

路线全长22.6公里。

5号线:"L型"辅助填充线,与4号线相扣成环。

4号线东北端起于北二环与京珠高速公路的交会处,向西沿汇丰路、市庄路,至友谊大街,转向南,沿友谊大街向南,在民心河北岸,沿滨河街转至红旗大街,沿红旗大街一直延伸至西南石环。

线路全长20.5公里。

6号线:内部填充线。

西起西石环,沿槐安路东行,在西里街路口转至槐中路继续向东,过京珠高速公路,接新市区的闽江道,至昆仑大街转向北,在与1号线交会处设平行换乘站,向北至滹沱河南岸新区。

远景预留向正定新区和机场的延伸空间。

中心城区(西石环至滹沱河南岸新区)长25.1公里。

石家庄市多年来一直是以火车站为中心,向周围延续扩展。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造成交通拥挤、管理不便;城市外延式扩张既大量占用了耕地,也阻碍了旧城挖潜改造的进程;同时中心城市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主城区周围卫星城的发展速度。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使主城区真正走上集约式发展道路,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次咨询论证,城市布局由“摊大饼”式的集中布局向分散组团式结构转变。

规划以主城区为中心,在半径2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建设发展相对独立、职能各异的城市组团,疏解部分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和交通。

各组团分别为:西部鹿泉城区发展为石家庄建材工业区;南部栾城县城发展为医药工业区;窦妪发展成为以化工、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区;北部正定县城发展为科技、文教、旅游为主的正定历史文化旅游区;东部以炼油厂为基础建设石家庄丘头石油化学工业区。

形成中间主城区(包括高新区东区)、外围五个卫星城“众星捧月”的组团城市形态。

在组团之间以及组团与主城区之间,严格控制一定范围的农田、林地等绿色隔离空间,阻隔各组团与主城区连成一片,保护城市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

各组团与主城区之间通过107、307、308公路和城市环路等快捷的交通设施进行沟通,共同组成一个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的城市群体。

规划扩大现市内四区范围,取消郊区,将现郊区分别并入市内各区。

各组团连同其所辖区域以及主城区共同构成石家庄市区,市区范围由原来的307平方公里调整到1885平方公里。

……石家庄市城市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目录第一部分石家庄城市发展现状一、石家庄市总体概况二、石家庄省会城市规划修编情况三、市人大通过06-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四、石家庄总体规划五、石家庄市未来发展方向六、"1+4"组团发展战略新图景七、石家庄市经济统计数据八、"三年大变样"--省城10大新景第二部分石家庄市主城圈规划一、城乡结合部规划二、主城区规划三、市旧城改造和远景规划设想第三部分石家庄建设华北重要商埠规划一.目标、战略与任务二.城区布局优化三.商业业态创新四.现代物流发展第四部分石家庄市城市发展专项规划5月23日,太阳火毒,大中午没休息,我和我的同乡——两个近70岁的老人乘公交车近两个小时,到石家庄城市规划馆看《石家庄城市规划展》,观展的人不少,有老人、有中年人,也有青少年,有男有女,都还很认真,很多人关心自己村和周围市容的规划。

我们也不例外,从一楼看到二楼、三楼,感兴趣的看细点,不感兴趣的浏览一下。

正当我们在三楼看得起劲的时候,服务员用话筒喊了:“时间到了,现在清场,请大家走啦!”没看得还很多,怎么办?我即刻向那个服务员提意见:“你们规定的参观时间太短了,我们几十里地乘近两个小时的车来参观,还没看完就赶我们走,从两点半到4点半,只两个小时,太短了。

下午4点半就下班啦,在农村还要正经干几个钟头呢!给你们领导反映反映。

”服务员满口答应。

意见提了,看得也仓促,但收获还是有的。

这个规划很鼓舞人心,将来实现了,我们的石家庄肯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记得2007年7月,看了《燕赵晚报》关于“三年大变样”的介绍和省会“三年大变样”的展览,我就写到“我做为省会的一位市民感到非常受鼓舞,为省会居民很快融入到现代化的大都市内,享受到现代化的都市生活而振奋!”为此也献了一计,写了两份建议,一份是“关于在省会辟建田园文化园区的建议”,另一份是“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再建议”。

我于2007年10月25日将建议亲自送给了市城建局和市园林局局长办公室,也寄给了省委张云川书记。

这次参观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设计和规划,似乎有反应但不明确。

在“城市脊梁“栏中,提到“古代、近代和现代城市文脉展示轴带”、“田园与城市有机互融的生态景观轴带”和太平河北的“农业观展园”。

在历史文化展示中提到保留城市老房子、老胡同等,这都好,应该搞好。

但我建议的在省会辟建田园文化园区似乎比这些更专业。

我计想的是“在省会开辟一块地域,像植物园、动物园、水上公园等一样,供人们游玩、观景、健身、娱乐、长知识、受教育等。

不过,这个园区是专门通过展示、体现、实践田园文化、民俗生活、民俗风韵等来达到这些目的的。

在这个区域里,明、清、民国以及单干时期的田园情景全部展现出来:农民在耕作,有的在耕地,有的在耙地,有的在播种,有的在锄草……干着各种农活;田园内一口大井上,老牛拉着笨水车不停地发出“呱嗒呱嗒”的声音,另一处,垂柳、水井和辘轳,井台一块牌子上写着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位农民汗流夹背地用花杆辘轳浇水,涓涓细水缓缓流入洼子里。

在这个区域各种各样的民居里,各种民间艺人展示着自已的高超技艺:纺棉花、织布、做豆腐、磨面、做粉条、揑泥人、糖人、磨铜镜、锔条帚、撑蚂蚁锣……。

民俗博物馆内有许多展室:有的展室里展示着各种各样的中小型农机具,有的展室展示着各种生活用具、餐具等,有的展室陈列着各种大车小辆:土车、扬州车、手扶拖机、大拖机、大货车等从古到今的运输工具。

有的展室……。

这样,让崛起的新石家庄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内有一块一定历史时期的田园文化园地,让古代、近代、现代居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并存于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之内。

如果这样做了,省会石家庄不仅会有现代化的气派,还有跨越几个世纪的民俗风韵。

那岂不是更好。

”人们在这块旅游区,不仅是游览、参观,更重的是还可以实践,亲自操作,领略、体验历史的真情实感!北京的中国农业博物馆没有条件了,因为它没有土地,山西的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田园的民俗器具保存、陈列的很多很好,这是我们河北和石家庄应该效仿和学习的。

但也不能操作,因为也没有地。

如果我们石家庄市在规划中纳入这个方案,并力争实现,应该是华北地区首创的,在全国也会有很大影响。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前途且可能成为热门的旅游景区。

从规划图中我看到,石家庄西北航校周围的小安舍村、大安舍村及其周边的太平河、民心河区域即是田园文化园区的好选址。

以上文字再次进言省领导、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建设局、园林局等有关部门。

切盼有个回复!石家庄市民李振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