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

最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非常费解,后来走上了教育岗位之后才渐渐明白这里说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九月份校长推荐我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由教育专家、著名青年学者林格撰写的一本有关养成教育的专著,主要包括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养成教育的14项内容及操作两部分,重点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

看后总体感觉:实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养成有多么重要。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养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使他们终身受益的事情。

习惯,往往起缘于一件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优质生活的能力。

因此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标,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同时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实现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

在培养习惯的方法中有提到这样的一条: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是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是实现转化的关键。

由此我想到了雨露老师给家长讲座时提到,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吗,让他重复33次,想改掉他的坏习惯吗,让他重复上百次。

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坚持这样去做。

首先保证训练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其次训练必须严而又严。

只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养成好习惯;再次训练必须要求具体。

这样学生才容易掌握要领;最后训练必须是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想结合,只有把内部的意志力与外部的强制力结合起来,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保障。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孩子五年,给孩子五十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培养习惯,就是教育。

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好习惯。

这些好的习惯也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我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学会与他们沟通,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帮助其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调动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让我们在教育这片广阔的天地里与孩子共同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养成好习惯。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2《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是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理念,是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科学,严谨,新颖,实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本书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

这里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型的行为。

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新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当然良好习惯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家长、教师似乎更关注“德、智、体、美、劳”的智,而忽视了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什么叫素质教育?”书中指出:素质教育就一句话“我们给学生的东西能管孩子一辈子就是素质教育。

也就是要使学生终生受益。

”乌申斯基也曾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习惯培养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

正如封面上的两句话所写“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孩子的第一反应使先看自己的父母,他们会观察父母的表情,当父母用严厉的表情看他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这样做不好。

但是相反,如果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还对他笑,那么他就会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同样,在学校我们老师也是一样,当自己的学生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去教育他们,而是认为无所谓,只是一点小事,那么我们是在无形当中让学生养成了坏习惯,当我们以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改变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因为学生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多么机智。

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我们教师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养成自身的好习惯呢?也许,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因为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细节的日积月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

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3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是则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陈峰老师的《教育就是习惯培养》这本书就是从习惯培养与矫正的六大秘诀、习惯培养与矫正的六大黄金准则、良好行为习惯的实用培养策略、有效地的培养与学习相关的良好习惯、改变不良行为及习惯的有效策略、成功矫正日常不良习惯六大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习惯培养在教育和性格、品质培养中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是一本家长和老师必备的教育指导用书。

在我们平时观察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在一年级的时候养成。

幼儿园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比较强,坏的习惯、好的习惯都会影响到他。

如果在一年级时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十多年的学习历程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训练就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练习,才能成功。

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意志,强化训练。

事实证明不少孩子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

因此,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严而又严。

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要有例外,开始第一件不该迁就他的你迁就他,以后就难以要求了。

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

没有“狠”劲,表面上是爱孩子,可最终是害了他们。

我们必须把严与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严达到爱。

寓爱于严,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

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

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

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

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

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

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

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为学生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基,让我们谨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4炎热高温,持续炎热高温,今年的暑假在没有不得不出门的情况下,我基本上是在空调屋度过的。

在收获了自己孩子的高考与自己学生的中考后,慢慢的静下心来看看书、细细地进行思考。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教育的实用性很强的书--林格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我们都知道习惯的重要性,知道很多有关的名言:“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

(这里的教育就是习惯);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如果培养了好习惯,他一生都享用不尽那个利息,如果培养了坏习惯,他一辈子都还不清那个债务,所以习惯的意义毋庸置疑,肯定是教育的最终成果。

(作者林格)可见,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我们老师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培养孩子的好的习惯。

通过再次阅读这本上下册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我深有感触:认识到我们肩负着培养孩子习惯需要有思考、有行动、有成效!那么我们老师应该如何训练、培养习惯就是关键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与感悟。

首先,训练必须持之以恒。

训练要持之以恒强调“反复”二字,不反复训练形不成习惯。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我们要从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打持久仗。

比如,每年暑假开始上课都要训练学生听课、记笔记、做题的规范因为我们学校初一初二的政治课应该是学生调节“神经”、愉悦身心的场所,与考试无关、特别是与中招考试无关。

初三学生政治学习的种种习惯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初见成效。

二是训练必须严而又严。

训练还要强调严格二字。

训练就要有个“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

练习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就得咬着牙坚持下去。

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炼,才能养成好习惯。

比如:学生的作业如果不符合规范,必须重写,不能“心慈手软”放纵,否则将功亏一篑。

三是训练必须要求具体。

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