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一、文化常识及语言表达(40分)1、下面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斗折蛇行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下列画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4、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2分)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5、下面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遗留)B、蒙故业,因遗策(遗留的)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D、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失之物)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剑阁:指今四川剑阁县北的大剑山和小剑山,群峰如剑插天,两山如门,极为险要。
B、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后代指少年时代。
C、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曹操《短歌行》中指代有学识的人。
D、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
7、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按古代礼仪,在宴席上,宾主之间四面的座位,以背北面南座位最尊,次为南边座位,再次东边座位,最卑西边座位。
B、青衫,青黑色单衣,可指古代学子所穿之服,借指学子、书生,唐朝时职位低的官员所穿青黑色单衣也称为青衫。
C、敕造,指奉皇帝之命建造。
一射之地,就是一箭之地,大约150步。
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
D、《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庙祝,旧时庙里管香火祭祀的人。
朔漠,北方的沙漠。
铁骑,带甲的骑兵。
B、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C、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
9、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五十弦:传说古瑟有五十根弦,后来瑟多为二十五根弦。
宵柝:夜间巡逻报警的梆子。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马嵬》里指代时间。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出,指京官外任。
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拢、捻、抹、挑是弹琵琶的指法。
“拢”,扣弦。
“捻”,揉弦。
“抹”,顺手下拨。
“挑”,反手回拨。
前二者用左手,后二者用右手。
B、“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C、“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D、《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1-13小题。
自然是无限的,人类的文明创造也同样是无限的,在____________的中国植物天地中,《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摄制组试图探寻中国植物背后的文化底蕴,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终于完成了这一部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的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作为一部大规模系统性拍摄中国植物的大型纪录片,它的拍摄采用了最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通过航拍、延时、微距、高速等常规和非常规拍摄手段,以极致生动的镜头呈现出植物的生命力。
()。
为了获取足够多的素材,他们攀过巍峨陡峭的雪山,渡过宁静高洁的圣湖,越过雅鲁藏布江蜿蜒深邃的河谷,穿过____________的林海,横跨过____________的戈壁,深入过沃野千里的平原,探寻过逶迤蛇行的“丝绸之路”。
在两年多时间里,近200人参与创作,素材总时长达1200小时。
通过磨难与艰辛,摄制组终于收集到了如诗如画般的众多景象,每一帧上都是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
中国植物的自然之美与摄制组不辞辛劳的努力相衬,创造出一部全面展现植物世界的自然类纪录片,形成这一____________的艺术结晶。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包罗万象人迹罕至寸草不生美轮美奂B、应有尽有人迹罕至孤云野鹤富丽堂皇C、包罗万象穷乡僻壤寸草不生富丽堂皇D、应有尽有穷乡僻壤孤云野鹤美轮美奂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参与者不仅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目睹植物长达几个月的生长历程,而且能够借助影像更细致地了解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B、参与者不仅能够更细致地了解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可以借助影像在几分钟之内目睹植物长达几个月的生产历程C、借助影像,参与者不仅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目睹植物长达几个月的生长历程,而且能够更细致地了解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D、借助影像,参与者既可以了解植物各个更细致的组成部分,又能够在几分钟之内目睹植物长达几个月的生长历程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历经磨难与艰辛,摄制组终于收集到了如诗如画般的众多景象,每一帧都是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B、历经磨难与艰辛,摄制组终于收集到了众多如诗如画般的景象,每一帧都是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C、通过磨难与艰辛,摄制组终于收集到了众多如诗如画般的景象,每一帧都是属于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D、历经磨难与艰辛,摄制组终于收集到了众多如诗如画般的景象,每一帧都是属于中国植物的真实写照14、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
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60字。
(6分)春晚总策划秦新民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称,春晚办得一年比一年好。
据悉,一个节目能上春晚要过五关斩六将,参与审查的领导有四级,但没有一个好节目是领导“审”下去的。
秦新民表示,以往观众对春晚不满,主要是收视心态和收视时间的问题,另外观众对春晚的期待值也太高。
1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5分)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
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6~17题。
(9分)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
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予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
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
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17、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
(9分)别储邕之剡中①李白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注)①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标题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即诗人告别友人储邕,即将前往剡中。
B、首联一“问”一“指”两个举动,令人想到诗人和友人将要分别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C、颔联叙述出发地和去处,“舟”、“水’’二字,与颈联写舟行特有的景象形成呼应。
D、尾联中,“辞君”见出别离,“卧秋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不知何时再见的无限伤感之情。
19、请简要赏析“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一联。
(6分)三、文言文阅读(19分)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下列词类活用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师:“以…为师”)B、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耻:“以……为耻”)C、则群聚而笑之(名词作状语,群:“成群地”)D、惑之不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惑:“以……为惑”)21、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