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全国通用

父亲数钱李书霞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

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

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

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

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

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

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

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

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

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

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

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

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

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

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⑩没记住。

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⑪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⑬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

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

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

隔三岔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⑭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

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

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

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⑮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选文第②段红色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选文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选文第⑬段中红色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答案】.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场景逐渐消失了。

后半句提示下文,设置悬念,暗示父亲老了,有了什么特殊状况。

.不小心其实是故意为之。

这里表现了母亲既要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又要让他不易察觉的细心。

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深厚淳朴的感情。

.年轻时数钱,充满骄傲和自豪,父母一个挣,一个管,把穷困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两个人相互支持的情分可见一斑;有病时数钱,笨拙可笑,这里数钱不再是为了过日子,而是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对父亲的关心呵护。

两个人年老时相互扶持的情分感人至深。

我家的猫和老鼠毕飞宇①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

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

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

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

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②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我格外好一些。

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

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

”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

”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

这在我是非常合算的买卖,因为“下次”是无穷无尽的。

假如我的两个姐姐联起手来和我作对,在多数情况下,她们差不多就是那个叫“汤姆”的猫,而我则是老鼠“杰瑞”。

我们家几乎每天都有美国卡通《猫和老鼠》式的故事,小姐俩气势凶凶的,占尽了优势,恨不得一脚就把她们的弟弟踢到太平洋里去,然而,到后来吃尽苦头的始终是她们。

③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

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

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生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

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

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

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

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中的自明得意是不必说的。

④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

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多的恰恰是少年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

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姐姐们对我的好处来:我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外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

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岁的孩子,又瘦又小。

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多里地。

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持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河边。

我并没有摔着,反而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告诉爸妈。

”这件事都过去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

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

岁的大姐,冬天里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

那一回过年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多少年了,怎么说起这个,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

”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

她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

⑤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暖的前提:我们能够,我们可以。

我们幼小的内心世界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丰富起来的。

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

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

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了这样一种典范人生: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

⑥我的儿子最喜欢我的侄女,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几乎就是猫和老鼠,不是追逐,就是打闹。

可是,他们毕竟天各一方。

在他的姐姐和他说再见的时候,他漆黑的瞳孔是多么孤独,多么忧伤。

我多么希望能做我儿子的好兄弟,和他争抢一块饼干、一个角落或一支蜡笔。

但我的儿子显得相当勉强,因为他的爸爸后背上都起鸡皮疙瘩了,就是学不像一个孩子。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是()(分).同仇敌忾.气势凶凶.不动生色.自明得意、对第、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分).交代“我家的猫和老鼠”具体所指的对象。

.解释“我家的猫和老鼠”吵闹争斗的理由。

.表明父母的“教导”和“裁判”无法解决我们姐弟间的吵闹争斗。

.表达“我”和姐姐们吵闹争斗获胜后无法掩饰的内心的喜悦之情。

、第段中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关的人物有;发生的过程是;最终的结果是。

(分)、说说本文题目的妙处是(分)、第段内容已经与“我的姐姐们”无关,作者写本段的意图是什么?(分)我家的猫和老鼠阅读附答案.(分).(分).(分,前两空各分,后两空个分)我六岁那年的某个冬日我的大姐、我年幼的大姐背着小弟去打针,归途中滚下陡坡“我”没有受伤,大姐却为此惊恐不己.(分)()(分)以经典动形象作为题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分)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文中姐弟之间的浓浓亲情,增加趣味性。

.(分)该段写了两层意思:其一是孩子天生都喜欢有“猫和老鼠”般的亲情相伴;其二是父子之间无法替代“猫和老鼠”般的兄弟姐妹间的亲情,作者借此表达了现实生活中无可奈何的遗憾之情。

偶遇①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极有意思,叫偶遇。

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

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精美的钥匙扣,拙朴的香水瓶,会唱歌的玻璃小人,五颜六色的发圈每一样,都是精致小巧的。

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小屋,被装点得像童话。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串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段风情。

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

退休了,她重拾旧梦,天天守着一堆宝贝,把日子过得如花似玉。

②那条街道我不常去,自然不知道这间偶遇。

那天突然撞见,欢喜莫名。

这样的相遇,不约定,带来惊喜。

后来的一些天,我脑子里不时会蹦出那家小店来,一屋的小饰品,丁丁当当,丁丁当当。

与老妇人的优雅,竟十分的般配。

我不由自主地微笑,岁月里,我们会渐渐老去,梦想却不会。

③也是这样的偶遇,在武汉。

文友拉我去逛光谷步行街。

天桥之上,我被一朵一朵怒放的玫瑰花牵住了脚步。

确切地说,那不是花,那是一堆橡皮泥。

可它分明又是花,瓣瓣舒展,鲜艳欲滴。

④捏橡皮泥的,是个矮个子男人。

眼睛细小,皮肤黝黑,满脸沧桑。

沧桑中却有种淡定的平和。

他在眨眼之间,把一小坨橡皮泥,捏成一朵盛开的玫瑰。

我蹲下去,看他捏。

他十指扭曲,严重残疾,却灵活。

手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在橡皮泥上轻轻一按,一瓣花开了。

再轻轻一按,一朵花开了。

⑤我挑起一枝,紫色,典雅大方。

想买。

他说,这个不卖,人家预定好了的,你要买,我再给你捏。

我惊讶了,我说,你可以重捏一个给预定的人啊。

他却坚持不卖,说他答应过给人家留着的,就一定得留着。

一会儿,他给我捏出另一朵来,洒上荧光粉。

他关照:你回去对着灯光照上十来分钟,它会发光的,很美,很温暖的。

⑥从武汉回来,别的东西没带,我只带了那枝花回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