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骨牵引PPT课件

颅骨牵引PPT课件


①头颅带牵引
• 用颌枕带托住下颌和后枕部,用牵引钩钩入颌枕带远端孔 内,使两侧牵引带保持比头稍宽的距离。于牵引钩中央系 一牵引绳,置于床头滑轮上加重量牵引。适用于轻度颈椎 骨折或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及根性颈椎病等。有两种牵 引方法:一为卧床持续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2.5—3kg, 其目的是利用牵引维持头颈固定休息,松驰颈部肌肉,使 颈椎间隙松弛或骨质增生造成的水肿尽快吸收,使其症状 缓解(图9—3—10);二为坐位牵引,每日1次,每次20— 30min,间断牵引,重量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可增 加到10kg左右,但须注意如颈椎有松动不稳者,不宜进行 重量较大的牵引,以免加重症状(图-5)。
牵引术中注意事项
• • • • • ①各种骨牵引均在局麻下进行,即在进针和出针部位用1%普镥卡因溶液局部 注射浸润麻醉 ②除颅骨牵引外,其他骨牵引在进针和出针时,不要用尖刀作皮肤小切口, 可将牵引针或巾钳直接穿入皮肤至骨。 ③进针前将皮肤向肢体近侧稍许推移,以免进针后在牵引针远侧有皮肤皱折 或牵引后切割针孔远侧皮肤导致针眼感染。 ④需行牵引的肢体有较大软组织创面时,进针部位最好离创面较远。 ⑤斯氏针穿松质骨时可用骨锤击入,穿皮质骨禁止用骨錘击入,以免造成皮 质骨碎裂。穿克氏针时用手钻、手摇钻或转速在1000r/min以下的慢速电钻 转转入,切勿用快速电钻,因其速度太快,钻孔周围的骨质易被钻头热灼伤 后发生坏死,导致牵引针松动。⑥克氏针需用张力牵引弓进行牵引,斯氏针 可用普通牵引弓进行牵引。 ⑦小儿慎用骨牵引,因小儿有骨骺,骨牵引时可影响骨骺生长,且小儿关节 囊较大,牵引针易穿入关节。但6岁以上儿童,体重较重者,在特殊情况下, 须在定位X线片或透视下进行骨牵引术。 ⑧在牵引针两头分别安上一个小玻璃瓶,以免牵引针头刺伤病人或划破床单。 ⑨骨牵引针眼处不要用任何敷料覆盖,让其暴露,每天用酒精棉签涂擦1次。 牵引时尽量使创面悬空、暴露,以免产生组织压迫和粘连。
2.治疗骨科疾病
• ①使轻、中度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减轻脊髓和神 经根压迫症状。 • ②使患有骨结核或骨髓炎或瘤样病损、骨肿瘤的 患肢相对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 • ③矫正和预防关节屈曲挛缩畸形,辅助矫正脊柱 侧凸畸形。 • ④使肢体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 散。 • ⑤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液回流,消除椎因内外原因造成损伤或慢性病变时,导致颈椎不稳定或移位时,可 用颅骨牵引术,使颈椎固定及复位.
二,使用时注意事项: (一)体位维持: 1.维持头颈部与身体长轴成一直线(鼻子与肚脐在一直线上). 2.平躺时颈部微后仰,以小枕头垫在后颈背部,使钢钉尽 悬空 要直接 压在床垫上. 3. 可任意调整床头高 . 4.一般患者至少 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需注意保持脊椎长轴在一直线上 (可 用翻身单,以滚木式方法协助患者翻身). 5.瘫痪患者,需协助执 四肢被动性的关节活动,必要时可给予穿著弹性 袜. 6.教导及鼓 可活动患者做主动性的肌肉和关节活动. (二)钢钉护 : 1.每日护 人员会执 钢钉处之伤口护 . (三)皮肤清洁: 1.协助患者执 床上沐浴. 2.协助患者在床上使用 器, 后以水冲洗,保持皮肤清洁乾爽,骨凸处 予按摩,以免产生压疮. (四)牵引功能维持: 1.非经医师同意, 可任意取下牵引之铅袋,或自 增减铅袋重 . 2.牵引绳要确实定位於 沟内. 3.牵引绳,铅袋 可碰到床沿或墙壁,应保持悬空,请勿任意摆动铅袋. 4.床单,被单勿覆盖於牵引绳上. 5.注意牵引绳及绳结是否松动移位, 有松动请 即通知医护人员处 . 6.保持床 固定,以免 动.
颅骨牵引的并发症
• ①钳钩滑脱:多因钻孔太浅,钻头未穿透颅骨外 板,,或未将两弓尖靠拢压紧螺母拧紧,或牵引 绳、颅骨钳与头颅未在一直线上。因此,在行颅 骨牵引术时应用特制保安钻头反复多钻几次,保 证钻穿颅骨外板,每日将颅骨牵引弓的压紧螺母 拧紧一圈,防止颅骨牵引弓滑脱。 • ②切口感染:常因钳钩反复滑脱而造成。 • ③硬膜外血肿:主要是由于穿透了颅骨内板造成, 一般成人颅骨厚约4mm,小儿约为3mm,故必须 使用特制的、有保护环的钻头,如术后有硬膜外 血肿症状时,应摄颅骨正位X线片,以明确钩尖 之深度,并予以及时处理。
3.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 ①术前牵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 并发症,如脊柱侧凸畸形的术前牵引有助 于术中矫形复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前 术后的牵引,还可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等并发症。 • ②术后牵引,减少术后并发症,如截肢术 后和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后牵引。 • ③便于患肢伤口的观察、冲洗和换药,便 于病人的护理。
颅骨牵引
牵引是利用外界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的作用,对肢体 或躯干进行牵拉,以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目的。牵引 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在骨科应用广泛,是一种简便 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不宜手术的病人,也可以 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 各种骨牵引术是通过固定在特定部位的骨针、牵引弓、 绳索、牵引架(滑轮)以及牵引砝码等器具对骨折、脱 位进行缓慢的复位,它既是一种复位的方法,也可起到 良好的固定作用。骨牵引必须根据骨折部位、年龄、骨 折类型的不同调整牵引方向、重量。
[实验材料和用品]
• 骨牵引:克氏针(斯氏针)、牵引弓、牵 引绳、布郎氏架(托马氏架)、牵引砝码、 骨钻(骨錘)、颅骨钻、颅骨牵引弓。
一.牵引目的和作用
• 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作 用主要在于治疗创伤、骨科疾病及术前术 后的辅助治疗几个方面。
1.治疗创伤
• ①使骨折复位,矫正骨折缩短移位。通过 调整牵引角度,也可矫正成角和旋转移位。 • ②稳定骨折断端,有止痛和便于骨折愈合 的作用。 • ③使脱位的关节复位,并可防止再脱位。
头颅带牵引
• 卧床牵引 坐位牵引
颅骨牵引
• 此牵引技术常用于颈椎压缩骨折、齿状突骨折、环枢关节脱位、颈椎
脱位、颈椎结核并脱位等的牵引治疗
操作步骤
• 将伤员剃去头发,仰卧位,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在两侧乳突之间画 一条冠状线,再沿鼻尖到枕外粗隆画一条矢状线。将颅骨牵引弓的交 叉部对准两线的交点,两端钩尖放在横线上充分撑开牵引弓,钩尖在 横线上的落点作钻孔定位标记。在两标记点处进行局部麻醉后,各做 一个小横切口,直至骨膜并略作剥离。钻孔时应使用特制颅骨钻头 (在钻头上3mm深处有一安全环,可防止钻穿颅骨),钻头的方向与 牵引弓钩尖的方向一致,与颅顶水平线成45度,仅钻入颅骨外板。钻 孔后安装颅骨牵引弓,并拧紧牵引弓上的螺旋进行固定,以防松脱或 向内挤紧刺入颅内(图9—3—7)。牵引弓系结牵引绳,通过床头滑轮 进行牵引。床头抬高20cm左右,作为对抗牵引。牵引重量要根据颈 椎骨折和脱位情况决定,一般为6—8kg。如伴小关节交锁者,重量可 加到12.5―15kg,同时将头稍呈屈曲位,以利复位。如证明颈椎骨 折、脱位已复位,应立即在颈部和两肩之下垫薄枕头,使头颈稍呈伸 展位,同时立即减轻牵引重量,改为维持性牵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