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体适能技术

健康体适能技术








体质研究主要包括如下5个方面内容: ①身体的发育水平(体格):即体格、体型、营养状态 ②身体的机能水平(机能):即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及 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 ③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体能):即身体在运动中 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及走、 跑、跳、攀等身体运动能力。 ④心理的发育水平(精神状态):包括智力、情感、行 为、感知觉、个性、性格和意志等。
社会 健康 情绪 健康 身体 健康 环境 健康 职业 健康 智力 健康 精神 健康
完全 健康





如何理解 一、 完全健康涉及与当今健康概念相同和相似的基本内涵。即 健康的概念。 二、 完全健康更加注重不同健康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各 个健康要素充分与平衡发展,才是健康所追求的真正目标。 三、完全健康更加注重和强调健康的实践性,认为完全健康是 一种能够不断和自己主动知晓自己的健康问题,并选择采取有 效措施以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过程。 因此完全健康的理念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健康的内涵,指导科 学研究,改善个人健康水平具有现实的意义。
第三节 健康

亚健康 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 健康和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又称第3状 态(第1状态为健康状态,第2状态为疾病状态),也称灰 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等。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发现,真正健康的人仅占15%, 患有疾病的人占15%,而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且呈逐年 上升趋势。亚健康是动态变化的,既可向健康发展,也可向疾 病衍变。其发展方向取决于自身免疫能力和自我保健措施。
第三节 健康



健康的研究内容 1、身体健康不仅是躯体健康,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 2、情绪健康:即情绪的稳定性,包括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 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当然,偶尔的情绪波动属正常。 3、智力健康:即在学习和生活中,大脑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 4、精神健康: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和国籍的人有不同的内容, 主要包括理解生活的目的及关心和尊重所有生命体的能力。 5、社会健康:即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 上5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身体不健康引起情绪不健康, 精神不健康导致身体、情绪和智力的不健康。

健康体适能技术课程学习的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健康体适能与健康的 关系,明确健康体适能活动开展的原则,掌握运动与训 练促进身心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合理的运动与 训练方法促进健康体适能的提高,为学生后续的运动技 能提高和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 健康体适能概述

第三节 健康


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的60% 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 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 俄罗斯学者兹马诺夫斯基曾提出一个长寿公式:健康长 寿=(情绪稳定+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懒惰+嗜酒+嗜烟)
第二节 体适能

(竞技)运动体适能运动员为了获得竞技运动的优胜, 除了应具备健康体适能外,还必须获得为提高运动水平 必须具备的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速度、爆发力、 反应时等运动体适能。 。
第二节 体适能


体质
体质概念: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 包括5方面即:人体的形态结构身体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 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等相对稳定的特性。 体质既反映着人体的健康水平、身体运动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人体对外界 的适应能力。



目标 对象 属性 要求
时间 结果
健康 全民 一般 适度
终身 与努力成正比
胜利 运动员 特殊 高强度
阶段性 不一定会成功
第二节 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 体成分体脂含量 心血管适能 柔韧适能 肌肉耐力 肌肉力量
运动体适能 灵敏 平衡 协调 爆发力 速度 反应时
生理适能 代谢 形态 骨强度
第二节 体适能

体质与体适能的关系 体质与体适能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
有不同之点。相同的是两者都反映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 等因素的一种应变能力。所不同的是体质的概念除反映人体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外,还包括心理因素和机体免 疫力。体适能则强调了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一 种应变能力。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体质是身体的质量,是静态的,就好比是 制造物品的“材料”或“材质”。体适能是身体的适应力,是 动态的,就如物品的“用途”或“功能”。体质与体适能的关 系是“材料”与“功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材料”决 定了“功能”。


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 从概念来看,体适能是指身体适 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 的应变能力。健康是指身体、 精神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与体适能相比,这种三维健康 观强调了社会适应能力,体适能研究内容包括健康体适 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则包括:身体、情绪、智力、精 神、社会等5个方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健康是一种 “状态”体适能是一种“能力”健康与体适能的关系就 是状态”与“能力”的关系;状态”决定“能力”,也 就是说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时体适能就好,身体处于非健 康状态时,体适能就差。

健康体适能
①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 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 、动脉粥样氧化等有重要意义。②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 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 正常工作的基础。③心血管适能又可以称为心肺耐力(心血管 耐力):又称有氧适能,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定为健康 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④柔软素质:是指无疼痛的情况下关 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 损伤有重要意义。


⑤对外界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各种生活紧张事件的适应能力,对疾病和其 他有碍健康的不良应激原的抵抗能力或抗病能力。 大规模群体体质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体格发 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由 于对心理状况和适应能力方面的研究迄今不多,尤其是 缺乏科学的定量化指标。故当前的体质测定仅局限在身 体方面。 鉴于这种情况,可将“

通过问卷、生理测量、体力活动状态 强度、活动量、规律性等了解
第一章 健康体适能概述




第二节 体适能 体适能简言之为身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体适能的概念physical fitness或fitness是一外来词汇,在 港台地区被翻译为体适能,在内地被译成体质。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是机体在不过度疲劳状 态 能以旺盛的精力愉快地从事日常工作和休闲活动,能 从容地应对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的能力。” 体适能可以概括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和环境等因素的 一种应变能力,故体适能也是身体适应能力的一种简称
健康体适能是指人的心肺、血管以及肌肉组织等都能充分 发挥有效的机能,以胜任日常工作,并有余力享受休闲娱 乐生活,又足以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身体能力。 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 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 主要包括心肺适能(心血管适能)、肌肉力量、肌肉耐 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五个方面。
第三节 健康
健康10个方面的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健康体适能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运动体 适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和生理适能 Physiological Fitness)
第二节 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与(竞技)体适能的比较
健康体适能 竞技(运动)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技术
主讲:蒋静华 陈晶 2016.09-12
健康体适能技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任务; 2.了解健康体适能技术课程的主要结构。 教学重点: 1.健康体适能技术学习的作用; 2.健康体适能的主要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健康体适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课程学习目的:科学认识健康体适能;为个人进行健康体适能 指导、参与健康体适能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证;日后工 作的需要(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 课程学习任务: 了解健康体适能的主要内容;健康体适能各要 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健康体适能训练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健康 体适能训练方案;有能力进行健康体适能的组织与实施。
第二节 体适能

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技能(竞技)运动体适能(Skill-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组成。
第三节 健康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0~15% 15~20% 20~25%
50~55%
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
环境状况 医疗卫生服务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 体质与健康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 外在表现形式。 体质是一种“质量”,健康是一种“状 态”,体质与健康的关系是“质量”与“状态”的关系, “质量”决定“状态”。体质是人体维持良好状态的基 础,健康是人体质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动态平衡, 维持这种动态平衡的基础就是体质。 比如说,某两人都表现为健康状态,但他们两者的体质 可能不完全相同,一个可能有良好的力量和速度素质, 另一个可能有良好的耐力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