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秘书实务之协调工作案例

秘书实务之协调工作案例

秘书实务之协调工作案例
案例1协调工作要到位
一次,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到南方某省视察,原计划要到位于该省C市的一座大型水电站看看,后因故取消。

负责组织协调这次活动的省委会公厅秦主任由于工作忙,未能亲自将领导同志视察水电站活动临时取消之事告辞前卫车有关人员,而只是托人转告。

次日车队到达C市时,前卫车直奔电站,脱离了车了车队。

事后了解,才知道前卫车人员没接到已取消视察电站的通知。

[简评]
秘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不怕麻烦、亲历亲为。

类似的工作失误,往往都是主办人员疏忽大意,协调不到位,应该自己去办的事,委托别人代办,多转了几个环节才导致失误的。

如果秦主任亲自交代前卫车的有关人员,这一错误就可以避免。

案例2 协调工作要周全
某市委接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夏粮收购中不许向农民打白条的通知。

市委办公室根据《通知》精神,以落实省里的指示为内容发了一个文件。

由于事前没有与市政府办公室取得联系,结果市政办公室也发了一个同样内容的文件,而且对一些具体事项的口径与市委办公室的文件不完全一致,结果各县、区纷纷来电话询问:“该按谁家的文件办?”造成了政出多门,下级无所适从的局面。

[简评]
作为党委的办事机关和综合协调部门,应注意与各家班子之间协调一致,行文办事考虑要周全一些。

这一案例中,市委办如果事先与市政府办取得联系,以两家联合下文或统一认识后以党委办的名义发文,就不致出现“撞车”的局面了。

案例3 秘书要遵守纪律
某地委办公室信息科黄科长采写到了一篇较有价值的信息稿,经过一番修改、润色,费了不少功夫,然后兴冲冲地呈到地委秘书长的办公桌上。

凭经验,他估计这一炮定能打响,并可获得当年全省党委系统的优秀信息奖。

不料,秘书长看后批示:“此稿目前不宜发”。

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作废,辛辛苦苦采写的稿子被“枪毙”,黄科长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这么好的题材!可惜了!”“不行,得想个办法。


黄科长拿定了主意,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又经过一番剪裁,将原稿换了个标题,内容的文字也略作改动,然后拿给地委办袁副主任签发,居然顺利通过了。

当然,他没有把真相告诉袁副主任。

第二天,黄科长正在为稿件已发而高兴时,被通知到秘书长办公室,在哪里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简评]
黄科长为发信息而采用的方法极不可取。

他的主要错误有三:一是不服从上级领导。

对同一篇信息稿,发与不发,领导之间的看法和标准不一定是很一致的,但身为秘书人员绝不能去钻这个空子。

既然秘书长已明确表态这篇信息不发,作为下级,黄科长应执行和服从。

但他却在这一点上犯了错误。

二是影响领导间的团结。

黄科长绕过主要领导同志,隐瞒真相,将稿子
改头换面后送副职领导审发,这是对领导的欺骗行为,尤其不可取。

三是“自我”意识太强。

这是从事秘书工作的大忌,也是黄科长犯错误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一、第二点错误也来源于此。

他表面上想的是信息稿的价值,实质上其内心深处想的是显示个人的才华,实现个人的价值,将个人的成绩、荣誉置于工作之上。

没有当“无名英雄”的思想准备,是做不好秘书工作的。

案例4 协调要注意留有余地
一天早晨,某山区F县县长罗某要赶到行署参加一个会议,但他平时乘坐的汽车因机械故障无法开动。

罗县长立即找县政府办公室调另一辆车。

县政府办公室杨副主任情急之下将常务副县长方某乘坐的丰田轿车临时调给罗县长使用,他想:方副县长最近也不外出,先给县长用几天吧。

没想到,这次调车竟捅了马蜂窝。

杨副主任送走县长,刚回到办公室,正与冯主任研究当天的工作,就听到楼下院子里传来一阵斥责声:“为什么用我的车!是谁决定的?”
杨副主任一听,是方副县长的声音。

“这车我不坐,我不去了!”方副县长在大声嚷嚷。

冯、杨二位主任正欲下楼了解是怎么回事,秘书小沈匆匆跑来报告。

原来方副县长不巧今天也要到省城开扶贫工作会。

头天晚上他没有告诉办公室,今早一到政府小车班,听说他乘坐的车临时调给了县长,很不高兴,发了脾气,并拒绝乘坐给他改派的汽车,说省城的扶贫会他不参加了。

冯主任一听,感到问题严重,立即起身要去找方副县长解释,杨副主任拦住了他说:“要去我先去,你是办公室的第一把手,不宜首先出面,我先去向他解释,你随后晚一点来。

”说完他先走了。

约过了10分钟,冯主任慢慢走到方副县长的办公室,听到杨副主任正与方副县长解释。

“我们头天晚上不知道您要去省城开会,今早上罗县长要车又很急,所以……
冯主任推门而入,看到坐在椅子上的方副县长的脸部表情已缓和了许多,知道杨副主任的工作已经秦效,就趁势再加一把火,来了一番自我批评:“方副县长,是我们的工作失误,影响了领导的工作,首先是这个主任要受批评,这个教训我们一定认真吸取。

刚才临时调换的车如果您觉得不合适,我们再想法调,还可以到别的部门借,直到领导满意为止,您看……”
这么一来,方副县长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行了,就坐这辆车去吧,这件事也不能全怪你们。

”听了方副县长这句话,冯、杨二人才松了一口气。

结果,方副县长还是坐着政府办公室给他调换的车到省城开会去了。

[简评]
本案例中的方副县长因专车被换乘而大发雷霆,并因此声言不去开会,的确是令办公室的负责人非常头疼的事情,是一种精神压力。

此类事件在办公室工作中时有所闻,而且协调起来难度很大,这是办公室所处手地位决定的。

各级党政机关的办公室都是作为领导同志的下级服务部门和综合协调部门运转的,在领导面前不能发号施令,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F县政府办
公室的冯、杨二位主任深知自身工作的性质。

他们面对正在气头上而蛮不讲理的上司,采用的是冷处理的方法,而且注意留有回旋余地,不一竿子插到底。

先由副主任出面,以防一开始就由冯主任介入,万一碰壁后失去继续做工作的空间。

冯主任的话语也较含蓄,没有直接劝方副县长去开会,只是婉转地说一定要调换到领导满意的车为止,言下之意是:车,由办公室解决,会议你是一定要去参加的。

这样做,既照顾了上级的面子,也达到了协调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