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检查通报1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检查通报1


三、工作要求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师教学常 规月查月报,是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过程 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要把它作为重要工 作来对待,要不折不扣地抓落实,要在做 实、做细、做规范上寻找良策,下足功夫 ,而不要把它当成一种负担。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教师教学常规 检查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客 观地评价教师的常规工作,要能体现做好与 做坏的差距,为学校的绩效考核等提供依 据。在具体工作中,要落实教学常规月量化 制度,最终实现将每学期4次量化结果合 并,即能准确反映教师学期教学工作的目 标。
4.“质”“量”并重,科学转化。 教学常规检查既要查数量,也要看质 量,结合学科特点,将数量与等级科 学地转化为分数,最后再依据总分评 定等次。
5.积极探索,创新评价。各单位要在原有 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探索评价的新 途径、新方法。比如,可以改变过去校委会 检查、教研组检查为教师自我评价,同一教 研组或备课组成员全体参与,按照全县要求 和学校的考核细则,给各组分配优、良、 中、差的指标,由教师自己为自己打分、评 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业务不熟导致结 果不合理,以及给人情分的现象发生。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 检查情况的通报
目 01 主要成绩
02 存在问题
录 03 工作要求
一、主要成绩
1.教学常规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全县3个县直义务教育学校及18个乡镇中心 学校,全部按要求对教师3月份的教学常规 进行了检查量化,并在4月5号前上报了检 查结果。
2.教学常规检查和量化评价更规范。 大部分单位能够按照要求,运用教研室下 发的统一模板,从备课、上课、作业、辅 导、测试、教研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常规 进行考核量化,从上报数据来看,项目清 晰,评价具体。
4.部分单位对教师教学常规的考核没 有真正实行定量、定性评价。有的学校考 核时只打分数不定等级;也有个别学校考 核时,同一项目等级完全一样,都是“A” 等,没有差异,评价没有实际意义。
5.极个别单位教学常规考核态 度不认真,量化不严谨,赋分不正 确。比如有的教师作业数量一栏数 据为“0”,但此项还得“25”分。
2.少数单位教学常规量化结果基本 无差异,教师之间未能拉开差距,做多 做少、做好做坏差不多,不能起到奖勤 罚懒、奖优罚劣的作用,不利于弘扬先 进、警示后进。
3.很多单位没有认真领会精神,表中数据 不真实。有学校将上报表中“上课”一栏全部 填满,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一个月完成的; 也有少数乡镇的部分学校“上课”一栏全部空 缺,说明这一个月学校没有组织过课堂教学评 价。同时,少数单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失真、 失实,有的学校评价分数都是24分、25分,这 显然与实际情况是不符的。
3.统一要求,规范上报。各单位要依据 《房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 行)》和《房县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方案(试行)》,结合本单位的考核细则对 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量化、定等,然后经过 归类、汇总,使用全县统一的模板上报结 果。同时,力争统一本单位的教学常规考核 量化标准,要避免学校之间不均衡的现象。
3.教学常规考核量化结果区分度加 大。大部分单位的教学常规量化结果教师 之间拉开了差距,能真实反映教师落实教 学常规的差别,充分体现了干与不干不一 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有效发挥了奖勤罚 懒、奖优罚劣的作用,有利于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执行力不够,没有严格按 照要求落实此项工作。在教学常规检查之 后,没有进行整合,存在简单地把各中小 学检查量化结果粘贴在一起就上交的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