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第八章知识点

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第八章知识点

第八章成本管理第一节成本管理概述一、成本管理的意义(一)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二)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二、成本管理的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据竞争战略而定,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差异化战略: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细分,包括成本计算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计算目标——提供成本信息成本控制目标——降低成本水平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1.成本管理具体包括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2.成本规划是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指成本管理的战略制定。

3.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指对生产费用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所进行的会计核算,它是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信息基础。

4.成本核算分为财务成本核算和管理成本核算,前者是历史成本计量,后者既可以用历史成本又可以用现在或未来成本。

5.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

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知识点一】量本利分析概述量本利分析是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量本利分析的假设:(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3)产销平衡;(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一、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二、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等是两边同时除以单价)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单位变动成本/单价【知识点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一、保本分析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1.保本点保本状态下,利润为零,于是存在如下等式:0=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结论】降低保本销售量:一是降低固定成本总额;二是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三是提高销售单价。

2.保本作业率保本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量(额)/正常经营销售量(额)二、量本利分析图三、安全边际分析1.安全边际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安全边际量×单价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提示】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越大,反映出该企业经营风险越小。

西方国家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标准安全边际率40%以上30%~40% 20%~30% 10%~20% 10%以下经营安全程度很安全安全较安全值得注意危险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销售量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提示】提高销售利润率的途径:一是扩大现有销售水平,提高安全边际率;二是降低变动成本水平,提高边际贡献率。

【知识点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一、加权平均法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保本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Σ(某种产品销售额-某种产品变动成本)/Σ各种产品销售额×100%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0二、联合单位法所谓联合单位,是指固定实物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

三、分算法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在分配固定成本时,对于专属于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对于应由多种产品共同负担的公共性固定成本,则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销售额、边际贡献、工时、产品重量、长度、体积等)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鉴于固定成本需要由边际贡献来补偿,故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的方法最为常见。

四、顺序法按照事先确定的各品种产品销售顺序,依次用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整个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直至全部由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完为止,从而完成量本利分析的一种方法。

乐观排序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列,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先销售、先补偿,边际贡献率低的后出售、后补偿悲观排序假定各品种销售顺序与乐观排列相反五、主要产品法在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总额的比重较大,代表了企业产品的主导方向,则可以按该主要品种的有关资料进行量本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

【提示】①确定主要产品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②主要产品法计算方法与单一品种的量本利分析相同。

【知识点四】目标利润分析及应用一、目标利润分析(一)分析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例题】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

如果将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则有:目标利润销售量=(50000+40000)/(50-25)=3600(件)目标利润销售额=3600×50=180000(元)【提示】目标利润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而目标利润销售额既可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

【拓展】如果企业预测的目标利润是税后利润。

税后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利息] ×(1-所得税税率)(二)措施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二、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一)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知识点五】利润敏感性分析一、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利润=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结论1】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号,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为反向关系;反之亦然。

【结论2】判断敏感性因素的依据是敏感系数的绝对值,绝对值越大,分析指标对该因素越敏感。

二、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1.各因素变动率2.利润变动率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知识点一】标准成本的相关概念一、标准成本及其分类标准成本是指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在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的假设条件下制定的成本标准。

正常标准成本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考虑生产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

【提示】通常来说,理想标准成本小于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知识点二】标准成本的制定用量差异的主要责任部门是生产部门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一般由采购部门负责,直接人工的价格差异一般由人事部门负责,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

【知识点三】成本差异计算及分析一、基本公式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成本差异为正,即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表示超支;成本差异为负,即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表示节约。

【注意】此处分析的都是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和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成本=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记忆技巧:价标量实(价格差异的括号外面是实际用量,所以是量实)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价差)=(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价差)=(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提示】固定制造费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固定的,由于生产量的不足,会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所以在分析的时候需要考虑实际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差距问题。

第四节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知识点一】作业成本管理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思路一样,即直接归集到成本对象。

制造费用:计算思路不同。

【例】有一台印刷机,生产两种产品(教材和宣传画),教材数量多,但是印刷的要求并不高;宣传画数量少,但是印刷的要求很高。

总体制造费用为10万元,前者耗用工时为95个,后者耗用工时为5个。

涉及到的工作:调试、印刷、维修等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教材成本分配偏高,宣传画成本分配偏低。

总体思路:在对直接费用的分配上,两者无区别;在对间接费用(主要是制造费用)的分配上,两者存在不同。

【理念】作业成本法下,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间接成本分配路径特点传统成本法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分配依据。

资源-部门-产品当企业生产多样性明显时,生产量小、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成本分配偏低,二、相关概念三、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成本计算1.设立资源库,并归集资源库价值首先应为各类资源设置相应的资源库,并对一定期间内耗费的各种资源价值进行计量,将计量结果归入各资源库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