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腾冲旅游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云南腾冲旅游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云南腾冲旅游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摘要: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其名始于《旧唐书》,自西汉起几经更迭,1913年设腾冲县。

1971年1月1日后,属保山地区、保山市。

全县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

西部与缅甸毗邻,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

现如今,腾冲已发展成一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成为滇西旅游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自然赐予的火山和滚滚热泉,翡翠玉石的集散地,高黎贡山与北海湿地,腾冲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得不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关键词:腾冲;旅游景观;景观特点;形成原因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西邻缅甸,与缅甸接壤的国境线长达148.075里,从腾冲到克钦邦首府密支那217公里。

腾冲县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县城海拔1640米。

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1971年1月1日,保山专区改为保山地区,腾冲县属保山地区。

保山地区改为保山市后,腾冲县属保山市。

[1]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独特的旅游资源,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多民族的风情融合,都是腾冲形成旅游胜地的原因。

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腾冲,西南边远地区小城市的代表,位于滇西边陲,距昆明700,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立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塞。

腾冲与缅甸接壤,与缅甸的国境线长达148.7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17公里,腾冲猴桥为国家一类口岸,到缅甸密支那,往西走400公里可达印度雷多,这就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曾是抗战时期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陆上通道。

[2]南靠龙陵,西连盈江,北依泸水,东隔高黎贡山和怒江与保山相望,从地缘看,腾冲地处我国横断山区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区,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通商最早的边境口岸。

[2]由此我们都可以看出,腾冲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与缅甸接壤,与印度雷多距离400公里,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是与东南亚各国主要的通商要地。

腾冲位于我国中亚热带西部地区,气候属于云南西部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控制,腾冲的气候具有雨量丰富,湿度大,干湿分明,日照不足,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一年的温差非常的小。

此外,受地貌的影响,腾冲东部的高黎贡山的气候垂直分带较为明显,形成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山顶白雪皑皑,而山麓的怒江和芒棒盆地则温暖如春,上述怡人的气候使得腾冲成为了旅游避暑驱寒的理想佳地,故有诗词赞道:“腾越四时皆佳景,误生北国始自知”[3]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条件,自然使得腾冲成为一个不一样的旅游胜地。

2、独特的旅游资源腾冲境内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明珠,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激烈碰撞中生成。

有人说站在高黎贡山之巅,一双脚踩着两个大陆,向东迈一步是亚洲大陆,向西跨一步是印度大陆。

腾冲99座火山雄峙苍穹、88处温泉喷珠溅玉,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并且规模宏大、景观神奇、世界罕见。

腾冲火山群位于横断山系南段的高黎贡山西侧的腾冲县,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誉。

这里集中分布在和顺、马站一带的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火山,构成了一个庞大火山群景观,是典型的第四纪火山,也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火山密集区之一。

腾冲共有休眠期火山97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较完整的火山达23座。

腾冲县城即坐落在来凤山火山流出的熔岩上,在县城西北10多公里的马站村附近火山较为集中,黑空山、大空山火山群自北向南呈一字形排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以腾冲县为中心近800km2的范围内,有19个喜马拉雅期火山体组成了著名的腾冲火山群。

[4]腾冲火山群是云南保山市的A级旅游景点腾冲火山群位于云南省横断山系两段的高峰贡山西侧,主要集中分布在和顺、马站一带,为我国西南最典型的第四纪火山。

因为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

当剧烈的地震发生时,山崩水涌,岩溶喷出地表,待地震停止,岩溶冷却,就形成了一座座形状独特的火山。

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火山四十余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火山群景观。

民谚云:“好个腾越州,十山九无头。

”这无头的山,十有八九是火山。

[5]在县城周围1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大大小小70多座形如倒扣铁锅的火山。

有的火山,300多年前还在喷发,腾冲县城即坐落在来凤山火山流出的熔岩之上。

建有火山公园,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在火山口附近,游客还可以捡到灰、红、黑等颜色的火山石作纪念。

这种火山石的比重很轻,人称“浮石”。

一个人可以轻轻地举起很大的一块,投入水中却不会下沉。

腾冲县城就是建筑在这座火发威之时喷出并冷却凝固的滚滚熔岩之上的。

形貌最美的火山是顺江“姐妹湖”,酷似孪生“姐妹”,浑圆的湖岸线周围布满黑乎乎的火山溶岩及火山锥、火山蛇、火山弹、火山浮石等火山喷发遗物。

个头最高年纪最轻的火山是打鹰山,高2614米,380多年前还喷发了一次。

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游此山并从当地人口中得知:“三十年前,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足声至则涌波而起,人莫敢近。

后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毙羊五六百及牧者数人,连日夜火,大树深篁,燎无孑遗,而潭亦成陆”。

从这文字中,我们不难想见眼前这座缀满鲜花丽叶的山体当年曾经喷发时的那种威猛。

腾冲壮丽的火山群也造就了它丰富的温泉资源,火山群附近地区亦为地热富集区,约有泉群90多处。

冬季由高空俯视,热气腾空,白雾迷漫,有“热海”之称。

腾冲温泉位于中国云南省腾冲县境内。

泉区自然景观独特,以奇异而壮观的火山地貌和遍地热泉著称于世。

腾冲的地热显然是与火山活动相伴的,类型多,活动强烈,规模宏大,热气、热泉遍地喷涌,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就有“一泓热海”的美称。

该区温泉可用于医疗和提取矿物资源,泉水可用于水浴,也可以进行天然蒸气浴,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均有较显著的疗效。

腾冲热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地下热能资源。

近年来,经实地考察论证,腾冲地区的地热储量可以满足几万千瓦以上电站的装机需要。

腾冲热泉分布区到处可见向地面喷涌的热水,热泉里的矿物随着升华、结晶而形成的色彩斑斓、姿态万千的泉华沉积。

腾冲火山群。

腾冲温泉,都是腾冲独特的旅游资源,让腾冲成为了一个不一样的旅游胜地。

3、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神秘雄奇的高黎贡山和怒江天险,从三江并流区自北向南逶迤而下,以独特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野生生物学会列为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A级保护区。

在这个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和“物种基因库”的地方,你会看到拨地参天的大树杜鹃之王、秃杉之王、银杏之王;你会看到云南山茶的始祖,看到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秃杉林,还有很多稀世的珍禽异兽。

[6]腾冲北海湿地保护区,位于县城西北向,距城12.5公里,是1994年12月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33处国家重点湿地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保护区面积 16.29平万公里,北海面积 0.4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0.14平方公里,海排面积0.32平方公里,北海湿地保护区四面环山,地理位置特殊,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大片漂浮于水面的陆地;犹如在五彩缤纷的巨型花毯,具有生物多样性复杂、生产力极高的特征。

高黎贡山保护区内山势陡峭,峰峦起伏,气势雄伟。

主峰海拔3773米,最低海拨900米,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有完整的亚热带生态系列,奇花异木和珍禽异兽较多。

从山麓到山顶分为6个植物垂直带谱,共有1400多种高等植物,仅珍稀树种就有80余种,如秃杉、树蕨、楠木等。

高黎贡山还有成片的黄芪、三七、天麻、党参等野生药材,是一个天然药库。

有鸟类250多种,兽类40多种,珍贵的有虎、黑叶猴、金丝猴等,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

还蕴藏着丰富的铅、锌、锑、锡等矿产。

腾冲高黎贡山具有科学考察,旅游探险,资源开发的较高价值。

湿地公园腾冲湿地的景色:北海的景色会随着一年四季而不停的变化。

在春末夏初,湿地上开满了妖娆的紫蓝色鸢尾兰;到了夏季,乳白色的野生睡莲依着绿色的花萼纷纷绽放,给人带来丝丝清香;秋天的湿地是多彩的,有绿色的茭白和芦苇,桃红色的金凤花,紫色的水葫芦花,还有大片的鹅毛玉凤花;冬季,湿地是水鸟的乐园,它是北方鸟类向东南亚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站。

四季景色,都让人留有余韵。

在亿万年前周围的火山喷发流出的岩浆,堵住了地下水的出水口汇积成湖,火山灰撒落到湖面上,经过长年累月的沉积之后,通过不同的途径带来了草种,随着这些野草不断的生长,慢慢的也就形成了漂浮在湖面上的这块大草甸。

这些水草和草排不仅能吸附和分解水和空气中的杂质,对一些有毒物质还能起到消除毒素净化水质的作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

因此湿地也被科学家称为“地球之肾”。

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呼吸系统”。

高黎贡山,湿地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让腾冲成为一个不一样的旅游胜地。

4、多民族的风情融合腾冲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截止2011年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95955人,占 92.43 %;少数民族人口为48810人,占7.57%。

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共6种,即傣族、僳僳族、回族、白族、佤族、阿昌族.提起腾冲,人们都喜欢用“神奇丰富、五彩缤纷”八个字来形容,这里不仅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其中,又以僳僳族的民俗风情最有名,为中外游客所向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猴桥是中印公路中国境内的第一桥,猴桥旁有猴桥村是腾冲最大的僳僳族村寨,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最后一站.这里的僳僳族不同于怒江一带的僳僳族,他们的服装艳丽、民居、歌舞、食宿等有鲜明的特色,每当逢年过节,婚嫁喜庆之时,那些僳僳姑娘穿着鲜艳夺目的花衣裙走来走去,令人眼花缘乱,目不暇接。

刀杆节是腾冲僳僳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相传源于明正统年间。

王尚书到腾越带领人民安边设卡,团结民族兄弟共同对敌,深得僳僳族的信赖和敬仰。

王回朝后被奸臣所害,为纪念他抗敌安边的功绩,僳僳族便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活动,激励后列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保家卫国。

刀秆节有两项大的内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秆”.“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举行傍晚来临、在一大块平地上,“呼呼”烧着的面积约五平方米,厚约五十厘米的中踩炭堆,‘火光映红天际,热量灼人肌肤.当主持人宣布刀秆节开始时,在一阵锣鼓声中,一群身着红装的汉子,赤脚眺进了“火海”.他们在火海中跳跃,翻滚,跳动的双脚溅起无数红亮的火星。

他们双手捧起通红的炭火,脸上擦洗、搓揉,进行火的“洗礼”.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戏玩具,使观者大为震惊.“火海”表演结束后,男男女女便围着火堆通宵“跳戛”,对歌,直到东方发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