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章_词语英译(新编汉英翻译教程_陈宏薇)【试题.知识点】
第3章_词语英译(新编汉英翻译教程_陈宏薇)【试题.知识点】
2、他对事情的进展情况也还满意。
He is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way things went.
析:“也”在句中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不可作“同样”解,不应译为also或as well。
3、他是我父亲。He is my father.
这姑娘是漂亮。This is girl is really beautiful.
5、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日就要到厨下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这菜一定是鱼,取“富贵有余”的意思。
The custom in Nanjing is for all brides to invite good luck by going to the kitchen on the third day and cooking a fish, which stands for fortune.
(6)他是个纸老虎。
He is a paper tiger.
(7)咱们俩的事,一条绳上拴着两只蚂蚱——谁也跑不了!
(老舍《骆驼祥子》)
We're like two grasshoppers tied to one cord, neither can get away!
(8)去设埋伏我们都没有信心,想他一定在昨天晚上就早溜了,今天去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吴敬梓《儒林外史》,杨宪益、戴乃迭译)
析:“收拾”在《汉英词典》(外研社1995年修订版)中相对应的译法有四种:(1)put in order; tidy; clear away(2)get things ready; pack(3)repair; mend(4)settle with; punish,其中任何一种解释都难以准确地表达“收拾”在此文中的意义,即“烹制、制作”。“收拾”的这一指称意义虽未被字典收录,但常常在口语中出现,细心的译者应该可以从“收拾”与“一样菜”的搭配关系以及上下文中找到线索,正确地理解并妥帖地表达它在此句中的意义。
(曲波《林海雪原》)
We had no confidence in today's ambush because we were sure he had escaped last night. It seemed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
1、军胜利地登上了小岛。
a. The British army climbed onto the island successfully.
b. The British army landed on the island successfully.
析:“登”一词既有“爬、攀登”之意,又可理解为“登陆”。从本句的上下文来看,“登”这一动作的施动者是军队,对象是小岛而非高山,“登上”意为“登陆、上岸”,应译作land on,而非climb onto。
3.1.2蕴涵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然而,仅仅懂得词语的指称意义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全面理解并忠实传达词义,还必须了解词语的蕴涵意义。
某一具体语言环境中出现的词语往往不仅具备基本的指称意义,还包含由指称意义衍生出的蕴涵意义。根据《牛津简明英语语言词典》的解释,蕴涵意义指词语内含的情感和联想意义,是词语的隐含意义。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When you know a thing, to hold that you know it, and when you do not know a thing, to allow that you do not know it----this is knowledge .
此人是书就读。This man reads every book he can reach .
是可忍,孰不可忍?If this can be tolerated, what cannot?
是古非今Praise the past to condemn the present
析:“是”在以上各句中的指称意义各不相同。第一句的“是”表示判断,第二句中的“是”必须重读,表示“的确、实在”,第三句中的“是”表示凡是,第四句的“是”意为“这”,仅用于书面语中,“是”的这一用法已带有蕴涵意义了。第五句的“是”意为“认为正确”,作动词用,也是书面语。所以,译文的表达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词语的蕴涵意义反映了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正因为如此,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中所具有的蕴涵意义往往有天壤之别,甚至同一语言体系中指称意义相近的词所具有的蕴涵意义也往往不尽相同。例如“月球”与“月亮”的指称意义相同,但后者在汉语语言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蕴涵意义。一提到月亮,中国人就会联想到团圆、爱情、故乡。英语中的moon一词虽具有与“月亮”相同的指称意义,但两者的蕴涵意义却大不相同。对英美人士而言,月亮让他们联想到的是反复无常的性格、阴森的气氛,甚至是在月圆之夜现身的狼人。又如“玉”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具有截然相反的蕴涵意义。玉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珍贵高洁的品质,端庄秀丽的容貌,因此女性的名字常常包含“玉”或是其他意为“美玉”的字眼。然而jade一词在英语中如果指女性,其比喻意义是“不名誉的女子、荡妇”。由此可见,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力得益于词语丰富的蕴涵意义,而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导致了相同词语各具特色的蕴涵意义。译者不应满足于对原文指称意义的传达,真正做到达意传神。
词语的蕴涵意义是词语内含的情感和联想意义,主要体现在词语的修辞色彩、文体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汉语词语的语言形式往往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这一特点集中地体现在汉语的国俗词语中,如俗语、成语、歇后语等等。翻译此类词语时,译者应在不影响指称意义传达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在译文中反映出原文独特的文化信息和审美价值。
(孔子《论语》,James Legge译)
析:句中一连出现了五个“知”字,前四个“知”的词性与指称意义相同,都作动词“知道”解。在这种情况下,译者稍有大意就会将“是知也”中的“知”也理解为“知道”。然而这一理解在此句中无法自圆其说,因为“知之”也好,“不知”也罢,最后都“是知也”,这岂非有悖逻辑?因此,“是知也”中的“知”应作“学识修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