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译汉教程(第一章)

英译汉教程(第一章)

• Source language, target language/ receptor language; translator, author; original, version/translation
2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1) 从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角度来分类: 本族语译为外语,外语译为本族语;
许渊冲贺杨振宁新婚 双语诗句
• 振宁不老松,扬帆为小翁,岁寒情更热, 花好驻春风。 • The ageless won’t grow old. You sail with your young bride. Love will warm winter cold. Spring will ever abide.
5
不懂外文的翻译家---林纾
•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生于1852年,福建闽县人。中国近代 翻译家、文学家。先后翻译英、美、法、俄、德、瑞士、比利时、西班 牙、挪威、希腊和日本小说183种,出版了160余部,其中不少是世界名 著,如《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吁天录 》(Uncle Tom’s Cabin)《快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 《贼史》(Oliver Twist)、《王子复仇记》(Hamlet)等,在早期翻 译家中影响很大,是大量介绍西方文学的第一人。
第一章 绪论
A General Introduction About Translation
1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J.C. Catford ) • Cross-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 of meaning
2) 从涉及到的语言符号来分类: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 际翻译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3) 从翻译的手段来分类: 口译(oral translation)、笔译(written translation) 和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4) 从翻译的题材来分类: 专业性翻译 (Specialized-subject translation)、文 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和一般性翻译(general translation); 5) 从翻译的处理方式来分类: 全译(absolute translation)、摘译 (selective translation)和编译(translation with reconstruction).
7
杨宪益(1915~ )
• 中国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安徽泗县人。生于 1915年1月10日。早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古希腊罗马 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 • 1979年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几十年来,杨宪益在文学翻译园地上辛勤耕耘,成绩 卓著。他一方面与夫人戴乃迭合作,把《红楼梦》、 《楚辞》、《史记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 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集》、《关汉卿杂剧 》、《老残游记》、《鲁迅选集》(4卷)等大量中国 古今文学名著译成英文出版,同时把阿里斯托芬的《 鸟》和《和平》、荷马的《奥德修纪》、维吉尔的《 牧歌》、法国中古史诗《罗兰之歌》、萧伯纳的《凯 撒与克丽奥帕脱拉》和《卖花女》等欧洲古今文学名 著译成中文出版。 8
•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Eugene A. Nida and Charles R.Taber,1982:12)
• 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 叔的小屋》)、兰姆的《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狄更 斯的《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老 古玩店》)、《贼史》(《雾都孤儿》),以及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 英雄略》(《艾凡赫》)、塞万提斯的《魔侠传》(《唐吉诃德》)等。
9
钱钟书 (1910.11—1998.12.19) 杨绛(1911——)
•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江苏无锡 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外国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1935年在上海 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1935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 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获副博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研 究院研究法国文学。 • 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 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 清华大学任教。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 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 》、《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钱氏夫妇 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 远播。
季羡林:
•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 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 主要译著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 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 • 翻译了:《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 》、《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 散文集:《赋得永久的悔》。 主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10
王佐良(1916-1995)
诗人、翻译家: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 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 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9月提前回国,任北京 外国语学院教授。曾任系主任、副院长,该院外国文 学研究所所长。 五十年代起以双向翻译从事文化交流和文学研究, 把中国戏剧文学名著《雷雨》等作品译成英文,把英 诗多种移译为中文,主张以诗译诗,存原诗风貌;研 究英国文学的中英文论著,以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诗 歌两个领域为主。集诗人、翻译家、研究工作者于一 身而各有成就。1995年1月19日卒于北京。
3
பைடு நூலகம்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about 2 thousand years (1) The Eastern Han—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China invited foreigners or the foreigners came to China by themselves to translate Buddhist Scripture.鸠摩罗什 真谛 (2) The Sui Dynasty—The Tang Dynasty — The Song Dynasty: Golden age of translation in ancient china Three giants in translating Buddhist Scripture appeared:玄奘 鸠摩罗什 真谛 (3) The Ming Dynasty — The Qing Dynasty: 徐光启 (4)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利玛窦 林纾 严复

14
Criteria /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 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闻一多、郁达夫、鲁迅、瞿秋白、林语堂、郭沫 若、郑振铎 、朱生豪、巴金、丁玲、茅盾
(5) New China:
傅雷、杨宪益、查良诤、钱钟书、杨绛、季羡林、 王佐良、许渊冲等等。
4
严复(1854—1921)
• 字又陵,福建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1866年就学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在军舰实习。1877 年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1879年回国,先后任船政学 堂教习、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主变法维新, 提倡新学。陆续翻译了赫胥黎( T. H. Huxley的《天 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亚当·斯密(A. 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孟德斯鸠(C.L.S. Montesquieu的《法意 》(L’esprit des Lois)等西方科学、哲学、法学 著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名句就出自于他。
6
傅雷(1908-19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