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2.鸦片战争前,英国运到中国的呢绒、布匹滞销的最主要原因是A.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B.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C.没有通商口岸,交易不便D.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3.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
这位钦差大臣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左宗棠D.关天培4.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
侵略军的暴行是A.拆毁大沽炮台B.割台湾、澎湖列岛C.洗劫焚烧圆明园D.开放通商口岸5.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
这一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B.甲午战争C.虎门销烟D.洋务运动6.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该纲领规定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
这个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论持久战》C.《申报》D.《资政新篇》8.费正清说:“从1851年到1860年,正当中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西方列强一反谈判做法,转而向清廷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转而又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
”这里叙述的“被镇压的国内起义”是指A.义和团运动B.虎门销烟C.威海卫战役D.太平天国运动9.江苏布政使李星沅获悉《南京条约》后,气愤不已,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李星沅“气愤”“深优”的是A.我国的主权和领士完整遭到破坏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外国侵略更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10.沙俄外交大臣曾经得意地说:“1900年的对华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当时中国主要的影响是()A.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必要性C.中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能够区分历史事实描述、历史史料、历史观点及历史评价等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历史最高峰B.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C.《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D.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元12.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
”这句话揭示了( )A.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C.鸦片战争的影响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13.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
”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日本割占辽东半岛C.八国联军攻入北京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俄国B.美国C.法国D.英国15.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九国公约》签订后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17.“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A.力主禁烟B.缉拿烟贩C.收缴鸦片D.虎门销烟18.清朝某钦差大臣在《使粤奏稿》中写到:“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材料中的“臣”主要是指:A.聂士成B.林则徐C.关天培D.陈化成19.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述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
你认为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A.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B.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D.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20.《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我国疆域辽阔,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片‘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只‘大公鸡’。
”导致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国家是:A.英国B.日本C.法国D.俄国2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22.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清王朝统治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23.“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①中俄《北京条约》②中俄《改订条约》③中俄《瑷珲条约》④中俄《辛丑条约》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4.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
”材料表明林则徐①支持正常贸易②反对鸦片走私③维护民族利益④反对协定关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5.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迫使清政府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上述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D 符合题意;ABC项也是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但是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依据,故选D。
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的主要经济成分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因此在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呢绒、布匹等,很难在中国的市场上销售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3.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上书道光皇帝,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了110多万千克鸦片,领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林则徐曾在被贬的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也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全球禁毒的第一人”。
故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故A符合题意;邓世昌、左宗棠、关天培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4.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示意图上的文字信息“英法联军”“圆明园”“北京”,可知是指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拆毁大沽炮台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割台湾、澎湖列岛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犯下了举世震惊的暴行,故C符合题意。
开放通商口岸与题干中“侵略军的暴行”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是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但不是最早的反侵略斗争,故A不符合题意。
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故B不符合题意。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起点,故C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旨在利用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方法总结】学习历史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
识记条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直接选择法。
7.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53年,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这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平均分配产品的愿望,A正确;《论持久战》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排除B;《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排除C;《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排除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在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基础上来解答此题。
8.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失败,D正确;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00年前后,排除A;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B;威海卫战役发生在189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排除C。
故选D。
【点睛】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
”是解题的关键,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来解答此题。
9.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鸦片战争以《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告终,破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加重的人民的负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引发李星沅“气愤”和“深优”,A正确;B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C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