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编辑评选:“2003中国十大商业模式”“2003中国十大商业模式”由一直作为中国经济、商业活动观察者的《新财富》编辑评选出,是我们认为在过去的2003年里中国最具活力,也将在未来继续影响人们生活的商业模式。
网络游戏中国的家长们习惯于愤怒地瞪着那些沉迷于游戏、“不务正业”的子女。
在他们眼里,玩游戏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在游戏公司工作却是另外一回事。
2003年底,全国最大的网络游戏运营商“盛大网络”,开始高调在全国名牌高校巡回招聘,所到之处,大学生们趋之若骛。
2003年,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正像某个游戏里的场景那样令人难以置信。
在人们疑惑为何“网易”能够盈利并且股价暴涨时,中国最大的三家网络游戏运营商每天现金收入已超过200万元。
盛大网络创始人陈天桥、第九城市创始人朱俊等以网络游戏起家的企业家也成为2003年网络新贵的代名词。
较之传统的单机游戏或局域网游戏,在广域网上运行,有更多参与者的网络游戏不仅更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更利于运营商赚取利润,因为,如果想连接到运营商的服务器,游戏玩家就必须付钱,而当某个游戏的玩家数目像盛大那样,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0万时,巨大的商机也就随之而来。
运营商通过销售商出售点数卡等方式获取利润的模式,还带动了网络游戏卡销售产业的兴起。
这批被称为“数字娱乐媒体”的中国企业正在充分利用它们的本土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众多游侠故事,各种夸张的武术也通过武侠小说影响了几代人。
这些都为设计新游戏提供了更多的题材,并很容易被玩家在文化上接受。
这也是网络游戏在亚洲比在欧美有着更快发展速度的原因。
2002年,盛大网络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美元,净利润2500万美元。
盛大网络计划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3至5亿美元。
而国内第二大网络游戏运营商“第九城市”也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确实在2003年的中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会议展览2003年初的SARS,曾迫使当时两个高级别的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中国企业高峰会”延期到11月。
而当2003年11月这两个会议先后召开时,人们发现,它们已经不是惟一令商界兴奋的高层聚会了。
2003年9月,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在上海的成功炒作,让包括中国顶尖财经媒体在内的许多机构再一次意识到:会议、论坛的举办不仅是另一个重要盈利方式,还是他们建立品牌、整合资源的绝佳场所。
2003年11月起,国内财经方面的高层会议数目大大高于往年,一方面是年初因为SARS 延期的会议一般都放在了年尾;还有就是财经会议的举办和参与者越来越多。
对一些机构来说,第一次举办会议或论坛只是一个尝试。
即使会议在短期内不能盈利,也在公共关系、经验积累和争夺注意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毕竟,国外《财富》杂志的“财富论坛”等高层论坛的成功已经树立了诱人的榜样。
其中的一个尝试者就是财经报刊《21世纪经济报道》,其在2003年年初举办的“21世纪经济论坛”虽未盈利,却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认同。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专业机构也蜂拥而上,抢夺会议或论坛市场。
在一些专业会议组织机构和公关公司的参与下,这些会议、论坛都在向国际水准靠拢。
在综合性高层论坛渐多的同时,行业内的论坛也越来越受欢迎。
“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就是一个例子。
据主办方之一的“21世纪会议网”负责人陈诗涛介绍,该论坛已经成为国内房地产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高层论坛。
与会议产业密切相关的展览业,也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正计划取消对承办展览的企业的资格审批。
从2003年9月到年底,上海有展览125场,几乎每天都有展览,而取消审批后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等三人“信息不对称理论”的一个通俗解释就是,现代商业中,克服“信息不对称”,而取得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会议展览产业本身并不是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但其所起到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不仅已经成为整个工业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为产业本身带来了巨大而长久的利润。
无线数据服务2003年2月3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新浪网通过手机短信在10分钟内将这一消息发到了新浪新闻订户的手机上。
此事件促使新浪新闻短信新增用户约10万,按照30元包月的价格计算,新浪藉此增加销售收入约300万元。
2003年,手机短信与网络游戏被公认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救星。
而手机短信和网络结合,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移动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SP)分成的合作模式。
相对于进入门槛较高的网络游戏,这种商业模式更容易被大多数网站采用。
即使是小型网站,只要有足够的点击量和能够引起兴趣的内容,就能够从手机订阅及结算中获取利润。
手机短信只是2003年国内蓬勃发展的无线数据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线数据服务的其他产品,如彩信(MMS)、在线游戏、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广域网、移动定位服务等都在2003年步入商业化运营。
如无线局域网已经在数以千计的写字楼和酒店中开始使用,原有的固定通信运营商也借此向移动领域拓展。
目前的技术正试图将有线互联网、多媒体设备、通讯设备的一切功能,在无线设备上实现。
手机银行和无线炒股已在一些地方实现,更多功能,如无线下载电影,则需要通过诸如3G之类的技术,实现数据高速无线传输。
尽管中国内地3G牌照的发放时间还没有确定,但和记黄埔2003年12月在香港推出3G 服务预示着,这一天已为时不远。
一个无线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视听产品数码化郭逸计划在她硕士毕业后,将自己一年前购买的200万像素的富士数码相机换掉,她看中了一款400万像素的佳能相机。
2003年,除了电脑和手机外,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播放器等数码设备已经成为最能吸引国内年轻人消费的奢侈品。
他们喜欢那种将照片通过互联网方便地传给亲友的感觉,当然,如果他们喜欢,还可以将存在电脑或照相机里的数码照片打印出来。
2003年9月,一直坚守在传统摄影器材和胶卷领域的柯达公司终于宣布:公司将进行战略调整,将重点业务从传统胶卷转向数码产品和打印设备。
在此之前,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公司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向数码设备供应商的转型,其主要产品是数码相机和数码打印机。
而此时的柯达已经意识到,对于像它这样规模的公司,坚持生产市场迅速萎缩的传统胶卷,将是死路一条。
和数码相机一样畅销的还有可供随身携带的数码音乐播放机,人们逐渐抛弃了原来重达半公斤的磁带机和CD机,改用重量只有100多克,却能提供随机存储、录音等更多功能的数码产品。
目前国内市场的数码视听产品中,日本索尼、松下和韩国的三星等厂商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本土厂商如联想、方正等也正开始了在这些领域的生产,并希望通过加大推广和生产中低端产品占领更多的市场。
将数码相机与手机结合,也成为2003年的另一大时尚。
尽管目前手机拍摄出的照片精度还很低,但有消息指出,日本已开始开发具有200万像素数码相机的手机。
更加方便,更具效率的数码化视听产品,将使得人们生活质素得到提升。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对它们报以更高的期望。
网络消费和多渠道结算徐鸣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就职于一家日本公司。
不久前,他计划在全球最大的购物网站ebay开办自己的商店,出售中国特产。
而在1999年,徐的校友谭海音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就回到上海,和伙伴邵亦波一起,创办了目前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易趣”。
易趣提供的是一个场所,买卖双方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易。
目前,“易趣”上商家出售的产品从电脑到汽车,包罗万象。
很多人像徐鸣一样通过网络建立商店,出售产品,收益颇丰。
相对“易趣”,全球最大的书友会“贝塔斯曼”在中国内地采取的是另外一种网络销售模式—直接销售。
“贝塔斯曼”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成本,然后以平均低于市场价20-30%的价格在其网站上销售书籍、影音制品等,因为价格便宜,而得到了很多人的光顾。
网上购物早已存在,2003年与以往的不同就在于,出现了更多可供结算的手段,从而让消费者更加方便、省时地进行支付,并拿到自己想买的东西。
而且在SARS期间,出行受到限制的人们在观念上也不得不将网络购物列入可供考虑的一种选择。
网络消费的普及程度与结算方式密不可分。
在内地网络消费的早期发展中,招商银行可谓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其网络银行的即时结算系统,人们还得指望四家国有银行两天后甚至一周内把款项送到售货人手中。
而目前,大多数银行都已开始建设网络银行。
对四大国有银行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中国工商银行的系统已经初见成效,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结算。
现在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手机话费去支付一些小额的款项;更多的银行开办了网络银行、或者提升其结算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和效率。
当然,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日子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异类:如以生产诺顿防病毒软件而闻名全球的赛门铁克公司,在中国出售其服务时,一定要求用户通过邮局汇款。
他们坚定地拒绝使用网上支付,这个网络防毒专家企业的客户服务人员的回答是—他们害怕受到网络攻击。
餐饮连锁两个月前,深圳市的新洲立交桥下又多了一个景观,每到傍晚,都有几十人坐在人行道的凳子上,排号等待在“小肥羊火锅店”吃上一餐。
这是成立于1999年的“内蒙古小肥羊”全国500家火锅连锁店的一个缩影。
从开业开始,“小肥羊“就通过原材料的全国统一配送等标准化的运营,保证店内食品的高品质。
现在,在国内很多中心城市里,“小肥羊”已成为最具知名度的火锅品牌。
同样1999年开业的上海“吉祥馄顿连锁店”,专售5块钱一碗的上海馄饨,其创始人翁联辉并不是其貌不扬的地摊小老板,而是个堂堂金融学硕士。
翁联辉取胜的一个秘诀是将制作馄饨的流程标准化,并推出100多种口味的馄饨。
目前,拥有70多家连锁店的“吉祥馄饨”已成为许多投资银行家关注的对象。
尽管如此,加盟“吉祥馄饨”特许经营店的门槛并不高,只需4万元人民币,这给很多普通人创造了创业机会。
当初翁联辉自己的生意就起步于加盟“罗森”便利店。
另一个例子是深圳本地企业“面点王”。
其快餐式的中式食品非常受上班一族的欢迎。
从亏损严重的“深石化”改制成为员工持股企业后,“面点王”在老总张和平的带领下正在区域内向跨国快餐连锁巨头看齐。
目前在深圳有40多家麦当劳、35家面点王,而面点王与麦当劳的营业额已经基本相当。
除了定位准确和口味稳定,这些成功的饮食连锁店还有一点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非常注意保证卫生。
毕竟,卫生又价格合理的就餐场所在中国内地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
2003年SARS之后,人们开始反省饮食卫生,那些具有良好声誉的连锁餐饮企业因此脱颖而出。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众多餐饮连锁企业正在高速成长中。
餐饮业成为夕阳产业的观点不仅仅被巴菲特在麦当劳的投资、而且正在被中国市场的现状所证明是错误的。
IT业固然受人追捧,然而能在看似传统、实则不可或缺的产业中寻找到新的商机,并建立新的竞争力,则似乎更能令人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