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4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并填写在相应位置。
(本卷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1. 金秋九月,我们告别小学,满怀希望跨进中学校园,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开始了中学生活。
对于中学生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②中学生活无非就是小学生活的延续,没有什么新奇的③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④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多种机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
题目要求选出对中学生活的正确认识,①③④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②的说法错误,中学生活不同于小学生活,是学习生活的一个新开始,此项应排除。
故该题选C。
2. 欣赏如图漫画《脚踏实地》。
该漫画警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梦想①需要我们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②需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落实自己的行动③是很困难的,应该学会放弃④需要在编织好自己的梦想之后,努力追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3. 晓菲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语文老师古老师是幽默大师,常让同学们乐得直拍桌子;历史老师老师满腹经纶,带领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畅游。
生物课,我们观察各式各样的动植物;美术课,我们学写生,描绘春景。
丰富多彩的课堂,是我们求知的乐园。
晓菲在日记中所表现的是A. 学习中有快乐B. 学习中面临着很多压力,学习中有辛苦C. 学习是自己的事,我们要承担学习的责任D. 学习就是轻松和愉快的事情,不需要付出努力【答案】A【解析】晓菲在日记中描绘了老师们各自的特点,也表达了在学习中得到的快乐,A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BC的说确,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些观点;D的说法错误,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有快乐也有辛苦。
这三项应排除。
故该题选A。
4. 右图“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①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②要培养自学的习惯③要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④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A. ②④B. ①③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学习金字塔”说明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启示我们要学会学习,就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①③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②④的说法也是正确的,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两个观点,应排除。
故该题选B。
5. 生命好像一场旅行。
中学,是一段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我们要把时间变成更加从容的微笑、更加踏实的脚步,就应①笑迎新生活,做更好的自己②努力学习,不懈地追梦、圆梦③早早立志,磨砺意志和品格④与友同行,体悟生命的美好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题目要求选出怎样面对中学生活,①②③④四个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且符合题意,都应入选。
故该题选D。
6. 生活中总有人这样想:有人当了科学家,有人成了文学家,有人获得了奥运金牌,那么我呢?其实,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强壮的,但你可以最乐观。
这告诉我们①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优点和不完美②要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③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和努力④要认识到自己的形象是最好的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
材料说明了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因此我们应学会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①②③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④的说法是错误的,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和不足,此项应排除。
故该题选A。
7. 梅和王芳原来是一对好朋友,接触一段时间后,梅发现王芳没有把心里的秘密全部告诉自己,感到对方不可交,便疏远了王芳。
对此,正确的认识应该是A. 朋友之间一定要不分彼此、无话不说、毫无保留B. 呵护友谊,需要给对方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C. 不允许朋友之间各自保留一点心灵的小秘密,要放弃友谊D. 这件事表明: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友谊【答案】B【解析】梅的做法是错误的,呵护友谊,需要给对方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因此不能要求王芳把心里的秘密全部告诉自己,B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C的说法错误,呵护友谊,就需要给对方一些空间;D的说法错误,任何友谊都要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这三项应排除,故该题选B。
8. 初中生晓冬学习成绩优秀,一次上课他的同桌向他借笔,老师以为他与同桌讲话就批评了他一顿。
事后同学们都替晓冬叫冤,晓冬却说:“老师今天对我的批评虽然有些过分,但我应该正确对待它。
”晓冬的这种想法表明他能A. 大胆地向老师质疑B. 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C. 和老师分享快乐D.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答案】D【解析】虽然因误解而被老师批评,但晓冬仍能正确对待,表面他善于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D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BC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是我们与老师相处时应做到的,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该题选D。
9. 语文课上小明正在认真地听讲,邻座一同学传过来一纸条,约他放学后去打网球,小明随即把纸条退还给了那个同学,并轻声劝告:“上课不要传纸条!”老师发现了,并严厉地批评了小明。
当时,小明有口难言,十分委屈。
他应该A. 举手,向老师说明情况B. 生闷气,不理睬老师C. 站起来,与老师争论D. 下课后主动找老师沟通、交流【答案】D【解析】当我们被老师误解的时候,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向老师说明情况。
D的做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BC的做法都不妥当,如果当场向老师说明,会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不理睬老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与老师争论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这三项应排除。
故该题选D。
10. “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这两句关于家庭的名言告诉我们①家是温馨的港湾②家是我们逃避困难和挫折的最佳场所③家庭和睦,人生才能获得幸福④家是能满足我们所有需要的场所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这两句名言说明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①③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②的说法错误,遇到困难和挫折应努力克服,而不是躲到家庭中逃避;④的说法错误,家庭能满足我们成长的需要,但不可能满足我们的所有需要。
这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B。
11. 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 现在要刻苦学习,长大了再孝敬父母B. 孝敬父母就要听父母的话,绝不违背父母的意愿C. 从现在做起,感恩和回报父母D.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真挚的,不需要回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认真观察漫画中的文字和人物行为,漫画中孩子的做法,表明了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的孝敬和报答,所以我们要从现在起,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等,ABD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C考点:孝敬父母12. 我们的世界里,不同人从事着不同的行业,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老师,有的是鞋匠,有的自己做生意。
虽然职业不同,但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表明A. 生命来之不易B.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C. 在时间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D. 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生命【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每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人生道路,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B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C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
故该题选B。
13. 小在春晚表演的小品中有句经典台词:“最可悲的是钱还在,可人没了。
”这表明A.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命高于一切B.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C.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万万不能D. 生命诚可贵,钱财不能少【答案】A【解析】小的这句话说明了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命高于一切,A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B的说确,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一观点;CD的说法中都强调了金钱的重要性,不够妥当,应排除。
故该题选A。
14. “人生如同调味瓶,苦辣酸甜伴你行。
万事难尽遂人愿,何不高歌去探求。
”这首诗告诉我们①生活难免有挫折②做学生不易,做一个好学生更难③不要苛求生活,因为生活中到处都是挫折④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挫折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答案】B15. 面对挫折,损害自己生命的方式是不明智的,相反,我们需要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发掘生命力量的是①向好朋友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②去环境优美的地方散散步,放松一下不愉快的心情③知难而退,及时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④把悲痛转化为动力,以更强的信心去追求新的目标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宜采用排除法。
题目要求选出有利于发掘生命力量的选项,①②④的做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③中的做法会半途而废,不利于发掘自身生命的力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该题选B。
16. 70多岁的老人朱光宣发现一个小女孩掉入水塘后,尽管自己刚中风,腿脚不便,仍奋不顾身下水救人。
市江宁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对他进行了表彰。
我们向朱光宣学习,就要做到①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不仅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要关心他人的健康②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无论如何只爱护自己的生命③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的健康④发现同学不小心掉入水塘的深水区,我们即使不会游泳,也要跳下去救人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③【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朱光宣老人善待他人的生命的做法值得尊敬,①③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②中的“无论如何只爱护自己的生命”的说法错误,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他人的生命;④的做法错误,这样做不仅不利于搭救他人,还有可能使自己的生命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两项应排除。
故该题选C。
17. 歌德说:“你若要喜欢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句名言主要说明A.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每个人有所创造B. 创造会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C.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同D. 实现个人生命价值,就要对社会有所贡献【答案】D【解析】材料中歌德的这句话说明了实现个人生命价值,就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D的说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ABC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些观点。
故该题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6分)18. 畅销书《相约星期二》中的身患绝症的莫里·施瓦茨教授在最后的日子里说:“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在对别人的关爱中,我们会获得生命的价值。
”(1)莫里·施瓦茨教授的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你准备怎样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答案】(1)莫里·施瓦茨教授的话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