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某工程预应力可回收锚索施工方案1、概述1.1本站概况:广州市某工程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某路与某路交汇处,北接某路,东接某立交,西接某南。
车站为某线延长段和某线交汇站。
其中:某线起讫里程为YDK9+849.140~YDK10+006.890。
车站总长157.75m,2,土方总开挖量约,基坑总面积约3645m、宽21.3m,扩大段基坑深度26.3m25.3m标准段基坑深度3标准段基坑深146.20m,~YDK29+475.950,车站总长9.14万m;某线车站起讫里程某线YDK29+329.7526.5,基坑总面积约3994m,土方总开挖量约16.3m、长144m、宽20.7m,扩大段基坑深度17.4m度约3。
万m个风亭。
其中:某线车站建筑面321543㎡,包括车站主体结构,7个出入口和车站总建筑面积,南北走向,地下三层双柱三跨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主体1253210365㎡,附属2167㎡)积,东西走向,地下二层双柱三跨整6712㎡,附属2299㎡)㎡(主体架结构。
某线车站建筑面积9011 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条、40125条,其中某线止水墙位置本站用锚索支护共为四处,某线、某线各两处,共设有锚索,锚索施工总长度为2条)5条(含对锚条)、某线左线30条,某线右线18条(含对锚某线左线37 延长米。
3312.7延长米,其中一期工程1328 岩土分层及其特性1.2.淤泥或淤泥质土、中、1.人工填土;2.淤泥质砂;3某站的地层和岩层自上而下共分为九层:.微风化岩。
975细砂;4.冲洪积粉质粘土层;.残积层;6.基岩全风化;.强风化:8·中风化岩;此次锚索施工涉及的是2---9层、淤泥质砂~微风化岩。
各土层特性详细如下:稍湿。
素填-稍密,湿〉杂填土、素填土:杂色、棕红色、黄绿色、灰褐色、灰白色,松散〈1-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积的粉质粘土和中细砂碎石垫层;杂填土混杂瓦片、砖块和混凝土碎块等建多为砼、沥青路面,以下多为粘性土,局部耕植土。
整个场地内钻孔普遍有揭露。
0.3m~0.0筑垃圾,层面标高7.28~8.36m,厚度0.50~8.60m,平均厚度3.40m。
大部欠压实~稍压实。
〈2-1〉层淤泥质土层,主要为淤泥质土及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海陆交互相沉积。
由粘粒及有机质组成,有臭味,局部夹薄层粉、细砂,见朽木。
整个场地钻孔普遍有揭露,层面标高-4.05~6.85m,厚度为0.50m~4.80m,平均厚度为1.86m。
〈2-2〉层淤泥质砂层,主要为淤泥质粉砂及淤泥质细砂,灰黑色,松散~稍密,局部中密,饱和。
海陆交互相沉积。
局部夹薄层淤泥质土。
层面标高-1.89~6.97m,厚度为0.90~3.80m,平均厚度为1.98m。
:由冲积、洪积作用而形成,主要为细砂,其次为中砂、粗砂、洪积砂层(Q〈3-1〉层冲积-3 al+pl)砾砂,灰白色、灰色、浅黄色,松散~中密,饱和,局部含砾石,含粘粒,粒径较均匀,级配差。
分布不连续,大多呈透镜体状,层面标高为-2.39~2.28m,厚度0.90~6.50m,平均厚度2.52m。
〈4-1〉粉质粘土:黄褐色、棕红色、灰白色,可塑,局部硬塑。
冲积-洪积而成,以粘粒为主,质较纯,为中等压缩性土层。
局部含砾砂。
在局部为稍密状粉土,层面标高为-6.29~4.04m,厚度0.50~7.40m,平均厚度2.11m。
-(Q):灰黑色、深灰色,软塑〈4-2〉河湖相沉积淤泥质土层3,al流塑,饱和。
河湖相沉积,含味臭。
以粉粘粒为主,质较纯,局部含少量细、中砂,间夹薄层中细砂。
干腐植物(有机质、朽木)。
平均厚度2.27m1.88m,厚度0.50~5.70m,-4.86燥收缩,分布较广。
层面标高为~〉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以及呈稍密状的粉土:棕红色,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及少量5-1〈 2.25m。
0.50~3.90m,平均厚度~亚圆状的中粗砂,层面标高为-7.311.13m,厚度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硬塑~坚硬状态的粉质粘土以及呈中密~密实状的粉土:棕红色, 〈5-2~0.500.08m,厚度该层偶夹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块。
粉细砂及亚圆状的少量中粗砂。
层面标高为-9.16~。
平均厚度3.07m10.80m,〉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灰岩:棕红色、深红色、深灰色;岩石已风化成土柱状或6〈土块状,呈坚硬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结构尚可辨认;岩石碎屑物主要为泥质、粉砂质,~,厚度0.60局部夹强风化岩块。
岩石全风化带在可挖性方面属于土层。
层面标高为-13.14~-4.40m 。
5.70m,平均厚度2.58m〉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灰岩:棕红色或褐红色,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7〈岩结构尚可清新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泥胶结为主,岩芯破碎,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呈短柱状及碎块状;岩质软,锤击声沉;夹全风化、中等风化或微风化薄。
3.07m平均厚度13.10m,~0.50,厚度-0.62m~-17.89层。
层面标高为〈8〉中等风化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灰岩:棕红色或褐红色成,泥质状、粉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见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充填胶结;泥质、钙质胶结,胶结一般,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块状为主;岩质稍硬;岩石完整性指标(RQD)一般70%。
该层强风化及微风化夹层较多。
层面标高为-24.04~-4.17m,厚度0.50~7.10m,平均厚度2.51m。
〈9〉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灰岩:棕红色或褐红色,泥质、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见少量风化裂隙,被灰白色方解石脉充填胶结;铁质、钙质胶结为主,胶结良好,岩芯完整,以长柱状为主(节长10~30cm,部分可达35~100cm);岩质致密、坚硬,锤击声响;微风化岩层局部夹强、中等风化岩层。
岩石完整性指标(RQD)为90%。
层面标高为-25.34~-4.87m,厚度0.85~17.60m,平均厚度5.65m。
1.3主要工程数量:一期工程二期工程部位工程数量某线左线某线右线某线左线止水墙北580.8m 1109.4 887.4m 1328m 钻孔长度0.38--------φ12.71.53t锚索2.74φ15.7 6.54t4.755.49t18.52t锚索重量:总计 3312.7m钻孔长度:关键工期要求:1.4日28122007总工期(关门工期):年月8阶段工期:为满足盾构始发井的需要及设计变更后工期调整,某线南端80米主体要在年2006月200728月日前完成,并回填移交场地,比投标工期延长两个月。
某线及剩余某线主体结构在年4 日前完成。
2812200728日前完成,并回填恢复路面。
附属结构及竣工验收于年月:1.5当前工程进展情况目前,一期工程范围的地下连续墙已施工完毕,实现一期工程基坑围护结构封闭,进入基坑土方开挖、支撑架设施工阶段,土方施工方面:端头井范围已开挖至第四道支撑标高位置,标准段挖至第二道支撑标高位置,靠止水墙段尚未开挖,待锚索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止水墙位置的土方开挖。
支撑施工方面,一期工程范围的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及冠梁已全部施工完毕,端头井部位腰梁已施工至第四米范围结8年2006,为了保证道,钢支撑目前总共架设二十根(含小角撑)月日完成某线南段2880构施工的阶段性工期要求,目前已经采取措施,加快端头部分土方开挖及支撑的架设等工作,目前一.期工程止水墙锚索已具备施工条件,项目正在积极组织人员设备争取早日进行锚索施工。
2、可回收锚索施工2.1施工准备在锚索施工前三天锚索施工相关人员、设备进场,进行必要的水、电管线布设、泥浆池及泥浆沟的制作及机械设备的组装调试等前期准备工作,对锚索施工所需的材料如钢绞线、垫块及锚头等材料提前制作加工,对施工所需材料进场后立即进行相关的检验工作,保障施工中使用合格的货源,提前做好用于张拉千斤顶标定工作。
并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2.2锚索施工技术参数(1)、Ⅳ一Ⅳ线(某线左线)第一排冠梁上水平对锚为5束钢绞线,共5根,锚索长度分别为22.1m、19.1m、16.1m、13.1m、lO.1m。
锚索无需注浆,张拉锚定即可,设计轴向力575KN,施加预应力345KN。
第二排锚索距地面4.2m,5束钢绞线,锚索长度29.1m。
锚固段20.1m,非锚固段9m,水平夹角0吨。
390KN,其抗拔力平均每米3.2649KN30,设计轴向力,施加预应力0,8m,水平夹角305束钢绞线,锚索长度26m。
锚固段18m,非锚固段第三排锚索距地面7.7m,,其抗拔力平均每米4.3吨。
设计轴向力775KN,施加预应力465KN0,非锚固段15m,5束钢绞线,锚索长度20.2m。
锚固段第四排锚索距地面 10.5m,水平夹角30 吨。
622KN,施加预应力373KN,其抗拔力平均每米4.25.2m,设计轴向力0,非锚固段束钢绞线,锚索长度15.5m。
锚固段10.1m 第五排锚索距地面13m,水平夹角30,5 吨。
,其抗拔力平均每米7.54.4m,设计轴向力762KN,施加预应力457KN 、Ⅶ一Ⅶ线(止水墙位置)2)(0,非31.4m,水平夹角30,5束钢绞线,锚索长度39.5m。
锚固段长度第一排锚索距地面1.5m 269KN,平均每米抗拔力1.4吨。
设计轴向力锚固段长度8.1m448KN,施加预应力0,非锚固段37.7m。
锚固段30m5 第二排锚索距地面4.2米,水平夹角30,束钢绞线,锚索长度 4吨。
720KN7.7m。
设计轴向力,施加预应力432KN,平均每米抗拔力2.0,,非锚固段9m束钢绞线.锚索长度32m。
锚固段23m,.第三排锚索距地面77m,水平夹角305 .6吨。
356KN设计轴向力594KN,施加预应力,平均每米抗拔力20,非锚固,水平夹角17m23.5m530,束钢绞线,锚索长度。
锚固段5mlO第四排锚索距地面.,平均每米抗拔力,施加预应力,设计轴向力段6.5m560KN336KN3.3吨。
Ⅷ线(某线左、右线)- 、Ⅷ)3(.第一排锚索距地面1.5m,分为某线左线、右线,左线为冠梁上水平5束对锚,共2根,锚索长,,锚索长度48.7m锚索无需注浆,张拉锚定即可;右线第一排与水平夹角为30度分别为10.2m、0,8.2m,,平均每米抗,施加预应力412KN10m,5束钢绞线。
设计轴向力686KN锚固段38.7m,非锚固段长度 1.8吨。
拔力0,非锚固33.3m5束钢纹线,锚索长度43.3m。
锚固段第二排锚索距地面4.2m,水平夹角30, 370KN,施加预应力,平均每米抗拔力1.85吨。
段10m。
设计轴向力616KN 米,设计。
锚固段30.5m,非锚固段6.6第三排锚索距地面7.7m,5柬钢绞线,锚索长度37.1m ,平均每米抗拔力2.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