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道编码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信道编码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每天都在不断涌现新的通信业务和信息业务,同时用户对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948年,数学家Shannon提出了嫡及了信道容量的概念,同时他还提出了著名的信道编码定理从而奠定了信息理论的基础.当今社会,信道编码技术的纠错码包含有RS编码、卷积码、和Turbo码等。RS编码即里德-所罗门码,它能够纠正多个错误的纠错码。卷积码非常适用于纠正随机错误,但是,解码算法本身的特性却是:如果在解码过程中发生错误,解码器可能会导致突发性错误。为此在卷积码的上部采用RS码块,RS码适用于检测和校正那些由解码器产生的突发性错误。所以卷积码和RS码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补偿的作用。Turbo码是一种先进的信道编码技术,由于其不需要进行两次编码,所以其编码效率比传统的RS+卷积码要好。在现今社会,信道编码广泛使用于卫星通信、无人机测控、深空通信、移动通信、水声通信等数字通信系统,甚至被采纳到某些无线通信的标准之中,如GSM、IS-95和CDMA2000的标准。随着信道编码理论和数字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信道编码技术会在通信工程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四、采用的方法、手段
利用Simulink仿真工具的图形化建模能力和功能模块库开发了同步解调模型库。通过在中频的信道仿真有效地避免了加入载频所带来的高采样率。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了中频输入信号强度变化时,信噪比与捕获概率的关系,为系统指标分配提供了依据。
五、预期达到的结果
利用误比特率分析信道编码的性能,误比特率是指二进制传输系统出现码传输错误的概率,它是衡量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误比特率越低说明抗干扰性能越强。通过信道编码可以增强通信的可靠性。同时利用Simulink环境的图形化建模能力和完善的功能模块库,开发了部件模型库。。
2.卷积码:将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但k和n通常很小,特别适合以串行形式进行传输,时延小。卷积码编码器以二元码为例,输入信息序列为u=(u0,u1,…),其多项式表示为u(x)=u0+u1x+…+ulxl+…。编码器的连接可用多项式表示为g(1,1)(x)=1+x+x2和g(1,2)(x)=1+x2,称为码的子生成多项式。它们的系数矢量g(1,1)=(111)和g(1,2)=(101)称作码的子生成元。以子生成多项式为阵元构成的多项式矩阵G(x)=[g(1,1)(x),g(1,2)(x)],称为码的生成多项式矩阵。由生成元构成的半无限矩阵。
三、论文进行的主要工作
1.信道编码:为了与信道的统计特性相匹配,并区分通路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而在信源编码的基础上,按一定规律加入一些新的监督码元,以实现纠错的编码。
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传送的数据流中产生误码,从而使接收端产生图象跳跃、不连续、出现马赛克等现象。所以通过信道编码这一环节,对数码流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可极大地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年月日
循环码:具有循环移位特性且能纠错的分组码。循环码的译码在通常情况下,将接收到的循环码组进行除法运算,如果除尽,则说明正确传输;如果未除尽,则在寄存器中的内容就是错误图样,根据错误图样可以确定一种逻辑,来确定差错的位置,从而达到纠错的目的。
汉明码:用于数据传送,能检测所有一位和双位差错并纠正所有一位差错的二进制代码。汉明码是一个错误校验码码集,与其他的错误校验码类似,汉明码也利用了奇偶校验位的概念,通过在数据位后面增加一些比特,可以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利用一个以上的校验位,汉明码不仅可以验证数据是否有效,还能在数据出错的情况下指明错误位置。
毕业设计开பைடு நூலகம்报告
题目
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数字通信领域尤其是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计算机通信有了巨大的增长。在这些系统中,信息被表示成一个二进制的码元序列。然后这些二进制的码经过调制并被送到传输信道中传输。
由于环境干扰和传输介质的物理缺陷,数据在传输中可能损坏并发生错误。因此为了确保一个可靠的传输,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增加保护措施。差错控制编码就是这样的一种应用,在数字通信中用于保护信息不被噪声低干扰和检错纠错上,以此来减少误码数,进而提高通信的质量。
3.Simulink是一个集成化、智能化、图形化的建模与仿真工具,它摆脱了MATLAB命令的仿真技术需要记忆大量命令及其使用方法的缺点。整个系统仿真模型由三部分组成:信源信道模块、快速同步解调处理模块、验证处理模块。通常通信系统的接收方与发送方有一定的距离,当距离确定时必须确定接收方的动态范围,通常接收系统的动态范围由射频动态范围和中频动态范围两部分组成,当折算到中频解调的信噪比确定时,则射频动态范围也随之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