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心理学史复习要点

•绪论第一节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野点,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史研究。

三位心理学家的工作值得关注。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后•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1960年,罗伯特·华生(R.I.Watson)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心理学史:一个被忽视的领域》;•1965年,APA产生了第26个分会,心理学史分会;•1965年,Akron大学成立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馆,华生担任主席;•1965年,专业杂志《行为科学的历史》创刊,华生担任主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心理学史取得很大进步:•一,研究队伍壮大,1965年234人,1995年1000多人;•二,专业研究水平不断提高,APA于1998年专门开辟《心理学史》杂志;•三,心理学史成为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第二节西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一、西方心理学史的时限范围1.哲学心理学(philosophical psychology)时期。

2.科学心理学(scientific psychology)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地域范围西方心理学发展有三个故乡: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渊源;德国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是世界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也是当代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一、概念•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依据有无“范式”,把科学的发展分成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前科学阶段和规范科学阶段。

•范式(paradigm)的含义:第一,从心理方面说,范式是科学群体的共同态度和信念,是从事某一学科的科学家所共同分享的立场和观点。

第二,从理论方法上看,范式是科学群体所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框架”。

•学派(流派):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持有共同观点的心理学家集团;指心理学家集团的态度方面和组织方面;•理论:一个学派的基本观点;指心理学家集团的概念体系。

•二、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理论与流派的必要性(一)心理学现状:是一个多元共生、复杂多样的学科;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被称为心理学的分裂。

•科学心理学成立之初的三种模式和两种取向:第一种模式: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屈尔佩的思维研究,研究意识,使用实验内省法;第二种模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潜意识,使用自由联想法;第三种模式:高尔顿和詹姆斯的适应心理学,从进化论的观点看待意识和行为,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科学主义取向:冯特、艾宾浩斯、屈尔佩,采用自然科学模型,移植物理学、生理学的实验方法,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纯洁性;•人文主义取向:布伦塔诺,认为物理学的实验法不适合于心理学现象的研究。

•(二)心理学分裂的具体表现•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研究方法的分裂:实验法、现象学方法、叙事法、语意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计算机模拟等;•学派林立,理论体系复杂繁多: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学派等;•第四节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和方法一、意义(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二、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一)方法论•方法论(methodology):是一般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学说。

由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具体方法三者构成的体系。

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2.坚持辨证分析的方法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五节西方心理学史的编纂学问题•历史编纂学是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也就是史学家如何向外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三种含义:•第一,字面意思是历史写作本身,包括研究技能和研究特定领域的策略;•第二,指历史编写体系的特征;•第三,指历史编写中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些典型哲学问题;•一、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二、厚古说与厚今说(历史主义与现在主义)•三、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四、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五、连续性研究和非连续性研究•第六节心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始自古代哲学心理学的四大争议1.心身关系问题一元论:(1)唯物论;(2)唯心论二元论:(1)心身交感论;(2)心身平行论2.天性与教养问题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4.知识来源问题•二、自然科学方法下心理科学发展的难题(一)决定论与因果法则问题(二)研究对象同质性的问题(三)理论建构本质差异问题•三、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吗?心理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有什么区别呢?1、研究目的:相同:都是根据问题表象探求表象背后的真相,来建立系统理论。

不同:心理科学的理论建立至今尚未达到与自然科学同样成熟的地步。

2、研究对象: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物性,心理科学研究人性。

3、研究方法:不同,自然科学——合于决定论的因果法则,可以“客观而客观”;心理科学——不合乎决定论的法则,多数问题只能“客观而主观,主观而客观”。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本讲主要内容•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西方近代科学的心理学思想•哲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1)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由哲学家所兼任;(2)基本不采用实验的方法,主要运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3)不研究具体的实证问题,主要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范畴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

•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1)心理学家提出各种理论,各种流派并存;(2)采用以实验法为主导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等;(3)研究具体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及其生理机制等基本问题。

•其余内容参考教材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意识心理学和内容心理学•自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一直到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相对立这段时间内,西方心理学家把意识作为研究对象。

尽管观点不同,立场各异,但对象都是探讨意识,因此,统称为“意识心理学”。

•冯特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创建了实验心理学。

由于他的实验心理学偏重于意识“内容”的研究,故此后称其为“内容心理学”。

•本讲主要内容1、冯特的生平与著作2、冯特的心理学体系3、对冯特的评价4、德国其他心理学家•第一节冯特的生平与著作一、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冯特(Wilhem Wundt,1832-1920 )生平•莱比锡的岁月1875到1917年在莱比锡大学任教;1889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1920年去世,88岁。

•二、冯特的著作•冯特学识渊博,著述丰富。

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领域。

•冯特一生的著作有五百余种,共计53735页。

从1853年到1920年,即冯特刚20岁到他去世这68年中,以24836天为计,他平均每天要写2.2页文章;•如果一个人以每天阅读60页的速度,大约要花三十个月的时间才能读完。

•第二节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研究个体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

•二是研究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

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感受到对象本身的某种属性,这是心理学的对象;•间接经验(mediate experience),提供了有关某一事物的知识或信息,而不是经验的元素,它是自然科学的对象。

•因此,冯特把心理学称之为“直接经验之学”。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1)实验内省法•内省法: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冯特的心理学称为内省心理学(introspective psychology)。

•内省法只有与实验法结合起来,成为实验的内省或实验的自我观察,才是科学的,可靠的。

•实验内省法: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内省形式。

具有局限性。

一,该方法往往局限于个人意识,主观性大,难于得到互相印证的结果,因而引起内省派内部不断的争论。

二,该方法仅局限在简单心理现象的研究,如感觉、知觉、注意、反应时间和联想等,而反对把它用于复杂的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等课题。

三,该方法只要求被试者分析和描述心理元素的强度、性质,抛开所观察心理的客观刺激和实际意义,因而这种内省法令人感到枯燥、不习惯和难以操纵,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

•(2)民族心理学的方法•也称为心理产品分析法,是通过人类历史文化资料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特殊方法。

•企图把文化产物,如语言、神话、风俗、法律等历史资料加以分类比较和分析解释,以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规律。

•三.心理学的任务(目标)•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和规律。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心理有哪些元素?二是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如何?三是心理复合体形成有哪些规律?(1)意识经验的分析: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构成的。

心理复合体是心理元素的联合,心理元素是最终不可再分的心理结构的单位,包括感觉和感情两个元素。

•感觉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单位,呈现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

•感情显示人的经验的主观内容,是感觉元素的主观补充。

•感觉和感情都具有性质和强度两种特性,并根据这两种特性对感觉和感情进行分析和分类。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肌觉。

•感情三维度说•(2)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

心理元素通过联想和统觉形成各种意识经验。

•联想有四种基本形式:①融合:即把若干心理元素融为一体。

②同化:即两个差异很小的物体处于一种彼此熟悉的关系中往往会产生等同性的观念。

③复合:即不同感觉之间的联想。

④相继性联想:即记忆的联想,如再认、回忆等。

•统觉: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受意志的影响,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包括关联、比较、综合、分析四种统觉组合的功能。

•各种心理元素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而形成与原来成分不同的、具有新质特点的心理复合体,人的理性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来实现的。

•心理复合体的形成有三个基本规律或原则。

①心理产物的原则或创造性综合的原则,是指心理复合体具有新的特性,不是原来元素特性的简单总和。

②心理关系的原则,指每一个别的心理内容,都通过它与其他的心理内容所处的关系而获得它的意义。

③心理对比的原则,是指心理内容中一些对立的成分有由于对比而加强的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