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2021版高三语文第一次校际联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下·长沙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月8日凌晨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測別器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月球虽然“近在尺”,可是对人类来说,它依旧________。
各国探月工程的研究技术一直____________。
不仅仅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人类驱赶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
这次登陆月球背部,(),月球背面会考验设备的长期耐低温性能、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是否耐用等。
登陆月球背面,我们会看到不同角度的画面,会看到正面着陆时无法拍摄到的特殊效果。
月球背面的夜景难能可贵,会有_________的感觉,可能还会有不同的反光效果。
人类正是因为对未知领域的向往,才促使科学文化向前迈进。
无论是古代神话,还是现代幻想,月球在人类的想象空间中,都扮演着_________的角色。
进一步看,发射探月卫星进一步了解月球,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
通过探索月球表面,带来更多的疑问,发现更大的未知空间,对激发人类的好奇心来说,意义非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扑朔迷离参差不齐别出心裁举重若轻B . 错综复杂良莠不齐别出心裁举足轻重C . 扑朔迷离参差不齐异乎寻常举足轻重D . 错综复杂良莠不齐异乎寻常举重若轻(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仅仅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驱散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
B .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驱散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
C .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仅是人类遣散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
D .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仅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遣散未知迷雾的又一大壮举。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难度在恶劣温度对人类检测器的检验B . 会過到想不到的恶劣天气C . 重在恶劣温度对电池的检验D . 而月球背部恶劣温度也是对人类探测器的一种检验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上·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止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一样。
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际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
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种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规范斟酌并不是齐梁时代那种四声八韵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纯形式的苛求是六朝门阀士族的文艺末流。
这里则是与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规范。
这种形式的规范要求恰好是思想、政治要求的艺术表现,它基本是在继六朝隋唐佛道相对优势之后,儒家又将重占上风再定一尊的预告。
杜、颜、韩都是儒家思想的崇奉者或提倡者。
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忠君爱国的伦理政治观点,韩愈的“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的半哲理式的儒家信念,颜真卿的“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六一题跋》)的卓越人格,都表明这些艺术巨匠们所创建树立的美学规范是兼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内的。
跟魏晋六朝以来与神仙佛学观念关系密切,并常以之作为哲理基础的前期封建艺术不同,以杜、颜、韩为开路先锋的后期封建艺术是以儒家学说为其哲理基础的。
尽管这种学说不断逐渐失去其实际支配力量;但终封建后世,它总是与上述美学规范纠缠在一起,并作为这种规范的道义伦理要求而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后代文人总强调要用儒家的忠君爱国之类的伦常道德来品赏、评论、解释杜、颜、韩的缘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的艺术特征是内容承载不住形式,是天才抒发。
B . 杜诗、颜字和韩文作为正统,要求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和统一,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
C . 曹植的诗、二王的字及骈文与神仙佛学观念关系密切,是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
D . 后期封建艺术因为注重形式,所以强调用儒家的伦常道德来品赏、评论杜、颜、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阐明了盛唐之音的美学意义和前后期封建社会不同的正统规范。
B . 文章阐明了杜甫颜真卿等与六朝门阀士族在形式规范上不同的要求,论证条理清晰。
C . 文章着重论证了以杜诗、颜字和古文等为代表的艺术典范的特征,及其深远的影响。
D . 文章第二段中以杜甫和韩愈的诗文为例,目的是论证其美学规范必须要有哲理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没有李白、张旭等人的“破旧”,就不会有杜甫、颜真卿等人的“立新”。
B . 李白与杜甫在才华上并无高下之分,但李白无可仿效,杜甫却有法可学。
C . 以杜诗、颜字和古文为代表的艺术典范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严整的规范。
D . 尽管儒家学说的力量不断弱化,但它始终与后期封建艺术的美学规范相伴。
3. (9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6)》。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民间文学项目为155项,约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
文化部共认定了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共计77人,约占总数的3.88%。
民间文学还面临着继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
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有国家级继承人,这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
2015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在内的20名曲艺类项目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带来了巨大损失。
2015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其中,传统音乐新增项目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这表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
“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
2009年,有5个传统音乐项目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
2015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发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里更加欣欣向荣。
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
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
2015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
2015年新增传统技艺项目中,上海和陕西分别占比16%和22%,领先于其他省市。
各项传统技艺中,有一部分适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如酿酒类、制瓷类非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回避的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15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
2015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43个。
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速,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目数目甚少。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6年11月29日)材料二:记者今天从山东省邮政公司了解到,为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以宣纸的纹理和残破的边框形式作为背景,整体风格古朴、简洁,主题明确。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
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材料三:文化部社图司巡视员周小璞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确定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相当大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无形或隐形,是人的精神创造,更凸显了对其保护抢救的重要性。
它可以暂时没有任何意义,可要可不要,但如果因此而不重视,让其自生自灭,将给人类、国家、民族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断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7年4月28日)(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 .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2016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情况,材料二、材料三着重介绍具体保护措施。
B . 材料二表明,“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自然景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