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传染性疾病标本采集方法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 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 24 h 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 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 5 cm 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 30 s 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1/ 10(三)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 24 h 内取血 3 次,每次间隔不少于 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 2 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 10:1 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 8~ 10 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 ml。
四、运送要求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 2h 内。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最新资料推荐------------------------------------------------------ 2.送检标本应正确粘贴条形码,注明采样时间和送检时间。
3.安全防护:放标本的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的标本送往实验室。
五、报告要求(一)紧急口头(电话)报告血培养出现阳性报警时,立即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在最短时间内将结果向临床主管医生进行紧急口头(电话)报告。
口头报告包含以下内容,并记录在案。
(1) 报告者全名(或工号); (2) 报告的时间; XXXX 年 XX 月 XX 日 XX 时 XX 分( 24 小时制) (3) 所联系医生的全名(或工号); (4) 报告镜检结果并强调其紧急价值; (5) 确认临床医生收到报告并复述结果。
(二)最终结果(书面)报告 (1) 无菌生长(培养 5 天无需氧菌和厌氧菌生长); (2) 阳性培养结果(最终鉴定结果、最终药敏结果)。
(三)其他报告和记录 1.标本被拒收时,需即刻通知临床立即重新采血,并记录在案。
2.最终结果与紧急口头报告结果不符,需要变更时,需立即通知临床,同时必须在书面报告上提供正确的结果,注明变更的内容。
3.其他需临床注意的事项的记录,如:采血量不足、标本转运时间过长、标本采集份数不够等信息。
3/ 10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采集目的一般可用于普通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军团菌的涂片或培养检测,经气管穿刺吸引物可用于厌氧菌的检测。
二、一般原则 1.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宜采集清晨第二口痰液。
3.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 1 次,连续 2~3 天。
不建议 24 h 内多次采样送检,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4.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 3 天清晨痰液送检。
三、采集方法(一)自然咳痰法与雾化导痰法 1.用物准备:无菌容器(盒)、生理盐水(250 ml 或 500 ml) 、化验单。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3.无痰或痰量极少者可用 3%~ 5%氯化钠溶液 5 ml 雾化吸入约 5 min后留取痰液。
4.如有可能,应在医护人员直视下留取清晨第二口痰。
嘱咐患者留取前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后反复用生理盐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置无菌容器内。
应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
(二)支气管镜法鼻或口腔插入支气管镜。
---------------------------------------------------------------最新资料推荐------------------------------------------------------ 常用采集方法有经支气管镜吸引、支气管肺泡灌洗、防污染毛刷采样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等。
(三)经人工气道吸引法 1.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生理盐水、一次性吸痰管、无菌手套,无菌容器(试管)、化验单。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3.将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一侧。
4.进行手卫生后将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拆开,连接吸引器,调节吸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40. 0~ 53. 3 kPa; 小儿:< 40. 0 kPa) 。
5.将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去除,戴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6.折叠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插入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一次性吸痰管退出,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前后需吸入高浓度氧气 1~ 2 min) 。
7.将痰液注入无菌容器(试管)内,如痰液黏稠可用一次性针筒向吸痰管末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将痰液冲人无菌容器(试5/ 10管)内。
四、运送和保存应在 2h 之内送至实验室,否则应4℃冷藏,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 24 h。
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采集时机宜为抗菌药物使用之前的清晨第一次尿液。
二、采集方法(一)清洁中段尿 1.女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 0. 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外阴,用手指分开阴唇,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 10~ 20 ml 于无菌容器内。
2.男性:采样前用肥皂水或 0. 05%~ 0. 1%的聚维酮碘(碘伏)溶液等消毒液清洗尿道口,擦干后上翻包皮,弃其前段尿,不终止排尿,留取中段尿 10~ 20 ml 于无菌容器内。
(二)耻骨上膀胱穿刺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脊柱损伤患者的尿液采集。
先用 0. 25%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然后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上高于耻骨联合2 cm处刺入膀胱吸取尿液 10--20 ml 于无菌容器内。
(三)导尿管尿 1.直接导尿法:使用 0. 05%~ 0. 1%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会阴局部,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先弃其前段尿液约 15 ml,再留取中段尿液 10~ 20 ml 于无菌容器内。
---------------------------------------------------------------最新资料推荐------------------------------------------------------ 2.留置导尿管法:医院内尿路感染中,临床最常用此法。
采集前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则松管弃其前段尿液,使用 0. 25%~ 0. 5%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导尿管的采样部位,使用无菌注射器斜刺入导尿管(从采样口或靠近尿道的导尿管管壁)抽取 10~ 20 ml 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3.回肠造口导尿管法:摘除导管,弃去里面的尿液,先用 0. 05%~0. 1%的聚维酮碘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吻合口,再将导尿管插入到清洁的吻合口,直至筋膜的深部采集 1020 ml 尿液于无菌容器内。
(四)小儿收集包对于无自控能力的小儿可应用收集包采集尿液,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污染产生假阳性,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时才有意义。
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使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法留取尿液进行复检。
三、标本运送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并接种,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应超过 2 h(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
如果不能及时运送或接种,应4℃冷藏,但保存时间也不应超过 8h。
四、注意事项 1.不应从集尿袋中采集尿液。
2.尿液中不应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7/ 103.若尿液培养前患者曾使用抗菌药物,应反复多次送检。
4.多次采集或 24 h 尿不应用于尿液培养。
5-除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应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规进行尿液培养。
6.培养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菌落计数以及微生物种类等,进行综合判断。
粪便标本采集法【目的】 1、常规粪标本检查粪便的颜色、形状及有无脓血。
2、隐血粪标本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看见的微量血液。
3、寄生虫及虫卵粪标本检查寄生虫成虫、幼虫及虫卵并计数,进行浓缩集卵、日本血吸虫毛蚴孵化等。
4、培养粪标本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
【操作前准备】 1、患者评估( 1)了解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合作能力。
( 2)了解需做的检查项目,以明确收集粪便标本的种类及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使患者了解留取粪标本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能够配合,3、用物准备干净便盆,常规检查应备集便盒(内附棉签 2 支),粪便培养应备培养皿,寄生虫检查应备寄生虫检便盆。
【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贴检验单副联于集便盒上。
2、核对患者姓名,做好解释。
---------------------------------------------------------------最新资料推荐------------------------------------------------------ 3、告知患者正确的留取方法。
( 1)常规粪标本采集:用棉签取较中央的粪便或脓血黏液部分少许于集便盒内。
( 2)培养粪标本采集:解大便之前用消毒液冲洗肛门,用无菌棉签取粪便中央处置于培养皿中,盖好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