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7(岳麓版必修三)

历史:第20课《西学东渐》课件7(岳麓版必修三)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 年鸦片战争到1919 西学东渐历程: 西学东渐历程:
1、开眼看世界 西学东渐不断深化的因素 19世纪40年代 世纪40年代;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地主阶级抵抗派) 器物 中学为体、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 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世纪60 年代;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变化 3、维新思想 ③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等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改良派) 世纪末; (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大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制度 ④ 4、革命思想 批人才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世纪末、 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 5、新文化运动 文化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世纪初;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世纪4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1、背景:①②③ 背景: 代表人物:林则徐活动及地位? 2、代表人物:林则徐活动及地位? 魏源思想主张? 魏源思想主张? 局限:? 3、局限:? 实质: 实质:? 影响:? 影响: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且基本上没有 付诸实践。 付诸实践。 地主阶级抵抗派为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 地主阶级抵抗派为抵御外侮、 治的西学思潮。 治的西学思潮。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世纪60 年代
3、维新思想 — 君主立宪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世纪末
4、革命思想 — 民主共和
(19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 19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 世纪初
5、新文化运动 — 民主科学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第二部分 基本能力拓展
重点把握知识间的比较、联系、 重点把握知识间的比较、联系、归纳
比较19世纪60 比较19世纪60—90 年代与19世纪末西学东渐 19世纪60— 年代与19 19世纪末西学东渐 的不同 实质:比较“中体西用” (实质:比较“中体西用”和“维新思
项目 背景 领导 内容
潮”) 中体西用
主干知识回顾
“中学为体”——以 中学为体”——以 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 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 的根本。 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 西学为用”——采 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实 用科技, 用科技,举办洋务来 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 朝。
1、背景: 背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代表人物及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代表人物及观点?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挽救民族危亡,
思想家
康 有 为 梁 启
代表作
活动、 活动、思想
影响
提供依据 大飓风” “大飓风” 大喷发” “大喷发”
实践: 实践:万、变法 《新》 特点:中+西 特点: 西 《孔》 方法:移花接木? 方法:移花接木?
①民权思想 超 《变法 ②君主立宪的必然性 共同点: 通议》 变革教育(科举) 共同点 通议》 ③变革教育(科举) 谭 提 、 嗣 挽救民族危机,倡西学、 挽救民族危机,倡西学、兴民权主张变 同 《 》 、 法,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 、 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 教
三.维新思想
1、早期的维新思想
主干知识回顾
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背景: 背景: 目的: 目的: 主张: 主张: 论战: 论战: 影响: 影响: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①政 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②经、阶:19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西学的广泛传播, ③思 想:西学的广泛传播,早期维新思 的启蒙作用。 想 的启蒙作用。
严 复
《 天 演 论 》
① ② ③
民主 权 新变法
课堂设问 拓展:康有为为何要采用“移花接木” 拓展:康有为为何要采用“移花接木” 方法来宣传变法维新? 方法来宣传变法维新? 请思考:你如何评价康有为采用“移花接木” 评价康有为采用 请思考:你如何评价康有为采用“移花接木” 的办法来宣传变法维新?他为何这样做? 的办法来宣传变法维新?他为何这样做?
要求: 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 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分解
1、开眼看世界 — 师夷长技 2、中体西学
—— 师夷长技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历程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世纪40年代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世纪60 年代
(1)“移花接木”法是指: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 移花接木” 是指: 1、策略的考虑: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 、策略的考虑: 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 的合理性,减少阻力。 的合理性,减少阻力。 变法的道理。 变法的道理。 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 (2)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 2、思想根源: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 、思想根源: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 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 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因此康有 反映了康有为反对封建传统思想 了康有为反对封建传统思想、 (3)它反映了康有为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发展资 为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绝裂。 为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绝裂。 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3、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 、阶级局限性: 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 (4)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 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原因) 。(原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原因)
【思路引导 】 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 各阶层对西学的态度及结果 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对西学的态度及结果 1.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 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顽固派:盲目排外。 ③顽固派:盲目排外。 2.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 资政新篇》 发展资本主义 ①太平天国:《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 扶清灭洋—盲目排外 ②义 和 团: 扶清灭洋 盲目排外 3.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中体西用到“君民共主” ①早期维新派:中体西用到“君民共主”制度 维新派:宣传西方民主政治, ②维新派:宣传西方民主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主张民主共和制 ③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主张民主共和制 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 ④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请回答: 请回答: 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洋务派、 ⑴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洋务派、康梁 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学习西方,强国御侮方面,各有什么侧重点? 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学习西方,强国御侮方面,各有什么侧重点?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世纪4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巩固练习【学案】 巩固练习【学案】
1、背景:①②③ 背景: 代表人物:林则徐活动及地位? 2、代表人物:林则徐活动及地位? 魏源思想主张? 魏源思想主张? 局限:? 3、局限:? 实质: 实质:? 影响:? 影响:?
②西学的传播
原因: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主张: 主张: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 动
西 体 西 用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工商业,商战 经济:发展工商业, 思想:主张西学 思想:
后期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 影响: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 影响: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耶稣会传教士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 耶稣会传教士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 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 列强侵华加剧
---接受---全盘西化 中国应对态度: 排拒---接受--中国应对态度: 排拒---接受---全盘西化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落实
3、实践:洋务运动 实践: 4、结果:洋务运动破产中 结果:
“体 西用” 西用”失去原有的意 义
5、评价“中体西用” 评价“中体西用”
思考:洋务派西学内容的层面是?目的? 思考:洋务派西学内容的层面是?目的?
三.维新思想
早期的维新思想 1、早期的维新思想
人物: 郑观应、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主干知识回顾
第三部分 模块整合分解
重点把握政治、经济、 重点把握政治、经济、思想三者关系
增强意识、 模块整合 (增强意识、习惯 增强意识 习惯) 必修三·思想 必修三 思想 开眼看世界 体用之争 维新思想 必修一·政治 政治 必修二·经济 经济
鸦片战争的背景、 鸦片战争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的社 结果、 结果、影响 会经济 Ⅱ鸦片战争影响 洋务与官办企业 太平天国的影响 甲午战争的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工业的 黄金时期 同上
八国侵华和瓜分 民主共和思想 狂潮;辛亥革命 狂潮;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
据此理解【 运用】 据此理解【理论 】 和【运用】 的内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