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实验大班教案【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沉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沉浮》孩子们对玩水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会看到他们把一粒石子、一片树叶等投进水里,百玩不厌。
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我结合大班《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一书设计了此活动——《沉浮》。
活动目标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
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篇二:大班观摩课—沉与浮教案】活动名称:沉与浮麦朵乐幼儿园大班教师:张金玉2013年10月23日活动名称:科学领域《沉与浮》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发现能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1、各种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乒乓球、瓶盖儿、吸管、泡沫、曲别针、橡皮泥、硬币、石子。
2、沉浮记录表、铅笔每人一份,↓、↑箭头符号各一个。
3、盛水容器(盆)3个、人手一个小手绢。
活动重点:探索、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及发现能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的结果。
活动过程:教师:小朋友们上午好。
幼儿:老师上午好。
教师:今天张老师请小朋友来当小科学家,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学习新知识、学好本领,将来做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好不好?幼儿:好。
1、观察、感知教师:小朋友们看(出示材料),张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哪些好玩儿、有趣儿的实验材料?幼儿:乒乓球、塑料瓶盖儿、吸管、硬币、曲别针、橡皮泥、泡沫、石子。
教师:看,张老师还给宝贝们儿准备了什么啊?(出示一盆水)幼儿:一盆水2、猜想、预测问题一?教师:这些材料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他们在水中会怎么样?幼儿:有的落在水底,有的漂在水面。
教师:(出示↓、↑)我们用向下箭头(↓)表示物体会落在水底,用向上箭头(↑)表示物体会漂在水面。
好,张老师给小朋友们发放实验材料,请宝贝儿们仔细的看一看、认真的摸一摸、好好的掂一掂,你觉得哪个物体会落在水底?哪个物体会漂在水面?思考好了之后告诉张老师。
张老师看宝贝儿们思考的差不多了,这有一张记录卡,这一竖行是猜测的结果。
第一个是硬币,你觉得它会怎么样呢?幼儿:落在水底。
教师:我们就用向下的箭头(↓)来表示。
向下的箭头是一竖(直直的),它下面戴了一顶小帽子。
这顶小帽子就像我们一会儿要做实验的材料,物体落入水底这顶小帽子就在下面。
谁有不同意见?幼儿:漂在水面上。
教师:那我们就用向上的箭头(↑)来表示。
向上的箭头3、实验、操作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的面前都已经有了操作材料,请宝贝儿们把实验后的结果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记录符号来表示在记录卡上。
落入水底的箭头朝下,漂在水面的箭头向上。
宝贝儿们要轻拿轻放,以免溅到身上水。
小朋友们边做实验边记录,做完一个记录一个。
(巡回指导)教师:好啦,宝贝们儿看你们都已经记录完毕了。
张老师要提问了,检验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第一个硬币,它放在水里怎样了?幼儿:落入水底了。
你给张老师演示一下。
教师:好,我们所有的小朋友现在把你的那枚硬币拿起来,一起轻轻的放在水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沉”。
宝贝儿们跟张老师一起说“沉”。
如果再有像这样的现象我们小朋友应该叫它“沉”。
你们记录卡上的箭头是不是向下啊?好,我们再往下进行,记录卡上第二个是曲别针,它怎么样了?幼儿:沉入水底了。
你给张老师演示一下。
教师:那我们宝贝儿们也把曲别针拿起看轻轻的放在水中,果然沉入水底了,箭头向下。
这种现象叫“沉”。
第三个物体是吸管,看看这一次实验的结果有没有发生变化?幼儿:漂在水面。
你给张老师演示一下。
那你有没有用你的小手把吸管往水里再按一按?试一试。
教师:我们宝贝儿一起把吸管拿起来放在水中,果然漂在水面上,那我们再往下按一按,还是在水面上,那我们把这种漂在水面上得现象叫“浮”,跟张老师一起说“浮”。
那记录卡上得箭头应该怎么样?幼儿:向上。
教师:第四个物体是泡沫。
幼儿:浮在水面上。
你给张老师演示一下。
教师:宝贝儿们把泡沫拿起来放在水中,浮在水面上了,箭头向上。
小朋友们说这种现象叫“浮”。
我们也往下按一按。
还是浮在水面上。
第五个是橡皮泥,它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篇三:大班科学有趣的沉浮】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活动目的: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活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两人一份(玻璃珠、钥匙、塑料瓶、小石头、小木块、泡沫板)、一个塑料盆。
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直接引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引题.2、教师介绍篮子里的准备一些材料,思考: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二、试验:沉与浮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积木请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这张记录表上。
木块浮上来的,那就在在“?”这一列中,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三、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太高兴了,它们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吗?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老师不断总结。
如:小石头原来是沉下去的,谁帮他浮上来的?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
四、经验迁移发大水时,我们人会沉到水里,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水里,我们人也沉到水里。
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五、结束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
)下一节咱们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可以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