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一)根据原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即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二)患者入院后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等级护理标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按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实施护理。
(三)患者住院期间,医师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级别,以利于患者康复,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四)特级护理。
适用于病情危重、大手术后、随时可能发生意外而需要加强护理的患者,应指派专门的护理人员看护,或进入重点护理病室监护室。
责任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负责做好患者的一切护理工作;向患者提供安全、及时、准确的整体护理服务;在护理记录单中准确及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治疗、护理、出入量及病情;备好各种监护仪、急救药品、器材等,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五)一级护理。
适用于重症或大手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患者。
护士负责患者各种生活护理;重视患者身心整体护理,并做好相应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巡视1次患者,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做好晨晚间护理,根据病情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按要求帮助患者擦澡、洗头、更衣及必要的床上活动等,预防并发症。
(六)二级护理。
适用于重病恢复期或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护士给予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帮助患者制订治疗康复计划,做好指导工作;注意观察病情及心理变化,每2小时巡视1次;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
(七)三级护理。
适用于病情较轻或处于恢复期生活能自理的患者。
护理人员主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对患者实施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注意病情观察,每3小时巡视1次患者;出院前做好患者的医学卫生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