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基准地价调查汇总表
表二 县级行政单元统一年产值与区片价标准调查表
省(自治 区、直 辖市)
地(市、 州、盟)
县(区、 市、旗)
(1)
XX省
(2)
XX市
XX州
(3)
XX县 XX区 … … XX市 XX县 XX区 …
行政区 划代码
(4)
统一年产值标准
最高产 最低产
值标准 值标准
(万元/ (万元/
亩) 亩)
(5)
(6)
最高 倍数
里)
(13)
该级别覆盖的各县级行政单元(14)
区(县) 名称
(14-1)
区(县)1
行政代码 (14-2)
面积 (平方公
里)
(14-3)
区(县)2
区(县)n
区(县) 名称
行政代码
面积 (平方公
里)
……
(14-4) (14-5) (14-6)
…
备注 (15)
居住
XX市
工业
…
XX省 XX县
…
填表说明: 本表用于调查各地正在使用的基准地价,以具备完整基准地价体系的市、县为单元填写,包括尚未公布但已经实际应用的基准地价。 1.(4)项填写“Y”或“N”。 2. 本表(5)、(6)项年月日填写,格式为“XXXX.XX.XX”格式(如2010.09.15)填写。表一至七中的时间,均按此格式填写。 3. 本表(7)项中,除商、住、工三大基本类别外,如当地具有其他类别的基准地价,可自行增行,按实际分类填写。 4.(8)项填写不同用途基准地价所覆盖的面积。 5.(9)项填写阿拉伯数字,如“1、2”。 6.(10)项若为楼面地价,需据容积率等换算为地面价格。 7.(11)项根据基准地价内涵填写,若为区间值,则填写区间中值,保留一位小数。 8.(12)项根据基准地价内涵,按“X通一平”格式填写。 9.(13)项为相应级别的土地面积,保留两位小数;(13)=(14-3)+(14-6)+…。 10.(14)项由地(市)级行政单元填写,县级行政单位不填写;需填写相应级别所覆盖的各县级行政单元的信息,包括名称、行政代码和相应级别覆盖的土地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列填写。
表三 县级行政单元工业用地平均成本调查表
省(自治 区、直 辖市)
地(市、 州、盟)
县(区、市 、旗)
(1)
(2)
(3)
XX县
行政区 划代码
(4)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用 (万元/亩)
最高水平值 最低水平值 平均值
(5)
(6)
(7)
XX市
XX区 …
…
XX省
XX州
XX市 XX县 XX区 …
区县主导土 地开发程度
表一 基准地价调查汇总表
省(自 治区 、直 辖市)
地(市 、州 、盟 、县 、旗)
行政区 划代码
是否公布
实施时间
基准日
(1) (2) (3)
(4)
(5)
(6)
用途
基准地价 覆盖总面 积(平方公
里)
级别
(7)
(8)
(9)
商服
地面价格 (元/平方
米)
(10)
容积率 (11)
开发程度 (12)
级别面积 (平方公
商服 住宅 工业
标准 实施 时间
备注
(17) (18) (19) (20) (21)
…
填表说明: 本表用于调查各地正在实施的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以县级单位为基本单元,选择本单元内实施的标准形式(统一年产值、区片价、最低保护价)填写;若同一单元标准形式 不止一种,须同时填写;若标准目前修订完毕尚未公布实施,则需按修订后的数值填写,并在备注内注明“尚未公布实施”字样。 1.(5)-(8)项分别填写区域内最高、最低的统一年产值标准和规定的最高、最低的产值倍数,若当地统一年产值标准仅有一种的,将数据填入最高水平栏内。 2.(9)-(11)项填写按统一年产值标准测算得到的最高、最低和平均补偿安置费用;平均值通过各区片面积加权计算;如统一年产值分地类制定,平均值通过各类土地面 积加权计算,并在(21)中注明具体情况。 3.(12)-(14)项填写区片价标准,平均值通过各区片面积加权计算;若补偿安置标准采取除统一年产值、区片价、最低保护价之外的其他形式,也按区片核算数值后填 入该三栏,并在(21)中注明具体情况。 4.(16)项填写“Y”或“N”。 5.(17)-(19)项填写各用途基准地价在本行政单元内的最低级别的地价水平值(地面价),并在备注内说明地价内涵;若未在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范围内,则填写最 邻近区域的各用途基准地价最低级别的地价水平值(地面价)。 6.(20)项填写征地补偿安置标准的实施时间。 7.(21)项根据需要,填写补充说明性信息。
主导土地开 发程度成本 (万元/亩)Biblioteka 相关税费合 计(万元/亩)
其他成本 (万元/
亩)
(8)
(9)
(10)
(11)
商服
(12)
末级基准地价 (元/平方米)
住宅
(13)
工业
(14)
住宅末级地 商品住房销 售均价(元/
平方米)
(15)
土地 等别
(16)
备注
(17)
…
填表说明: 本表主要调查县级行政单元当前工业用地平均成本费用水平。各项数据根据实际情况估算,不能简单按规定的政策标准套算,且具有区域代表性。 1.(5)-(7)项:以当地实际征收补偿安置费进行填写,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助(含纳入征地成本的社保费用)、地上附着和构筑物补偿、实物补偿及征地中的奖励、补助等其他实际支付款项的总和;(5)、(6)分别填写最高区域和最低区域平均水平值,非个案极值;平均值以面积 加权测算,若采用算术平均计算的,需在“备注”中注明。 2.(8)项填写当地占主导性的土地开发程度,填写格式为“X通一平”。 3.(9)项填写主导土地开发程度对应的实际开发费用水平值,按当地规定应缴纳的市政配套费应计入本项,并在备注中加以说明;若如开发周期较长,可填写开发周期内平均实际开发费用水平值。 4. (10)项:按当地普遍执行的,在征地中直接收取的实际税费标准统计填写。 5. (11)项:本表所列各项之外,若另有实际构成当地新增用地成本的其他费用,填入此栏,并在(17)中注明具体内容。 6. (12)-(14)项,填写各用途基准地价在本行政单元内的最低级别的地价水平值(地面价),并在备注内说明地价内涵;若未在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范围内,则填写最邻近区域的各用途基准地价最低级别的地价水平值(地面价)。 7. (15)项,填写本市(县)住宅末级地内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平均水平值。 8. (16)项,填写阿拉伯数字,如“1、2”,其他表格均按此格式填写。 9. (17)项根据需要,填写补充说明性信息。
(7)
最低 倍数
(8)
按统一年产值测算的补 偿安置费用(万元/
最高值 最低值 平均值
区片价标准(万元/ 亩)
最高 最低 平均 标准 标准 值
最低保 护标准 (万元 /亩)
(9)
(10) (11) (12) (13) (14) (15)
补偿 安置 标准 是否 含社 保费
(16)
末级基准地价 (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