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统计基础知识系列之一
2008-06-19 16:43:56
随着能源的日趋紧缺,能否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好的发展效果,已经成为衡量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尺度。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资源,涉及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能耗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硬性约束性指标,节能降耗成为各级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难点工作,就需要了解能耗基础知识,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消耗间内在的变动规律。
名词解释
1、能源
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风、生物体等;或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生物质,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电、沼气等。
能源分类有很多种,按不同的标志可划分不同的类型:如按能源的成因划分可分为一次能源(亦称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亦称人工能源);按能源的使用性质划分可分为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按能源的形成和再生性划分可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性能源;按能源的技术开发程度划分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按能源的实物形态划分可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和气体能源;按能源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化分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现实形式存在,不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天然能源资源,即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形态和品位的能源。
如:原煤、原油、油页岩、天然气;核燃料;植物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为了满足生产工艺和生活的特定需要以及合理利用能源,将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加工转换产生的其他种类和形式的人工能源。
如由原煤加工产出的洗煤;由煤炭加工转换产出的焦碳、煤气;由原油加工产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等;由煤炭、石油、天然气转换产出的电力。
3、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
燃料性能源是指用于直接燃烧而发生能量的物质。
包括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生物燃料:如柴草、农作物秸秆、薪材、沼气等;核燃料:如铀等;化工燃料:如甲醇、酒精、火药等。
非燃料性能源是指不能直接燃烧的能源,如水能、电、蒸汽、热水、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4、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是指在生态循环中能重复产生的自然资源,它能够循环使用,不断得到补充,不会随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具有天然的自我再生功能,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如水力、潮汐、太阳辐射、风力、海洋能、草木燃料、地下热水、地热蒸汽、温泉、热岩层以及从有机物质及其废气物中提取的燃料,如酒精、沼气等。
非再生能源是指经过亿万年漫长地质年代形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终究要消失殆尽,不能在短期内重复再生的能源。
如煤炭、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燃料等。
5、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也称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利用多年,目前在科学技术条件已成熟,经济上比较合理,已被人类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电、水能、柴草等。
新能源是指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今后可以广泛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新能源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开发重点领域。
目前的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今后会广泛被使用,也会成为常规能源。
如原子核能在某些工业发达国家中已广泛使用,他们已将核能列入常规能源之中。
我国的原子核能发电尚处在开创阶段。
6、固体能源、液体能源和气体能源
固体能源是指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形状,能够产生能量的可燃性物质。
大多是碳物质或碳氢化合物。
天然的有原煤、石煤、油页岩、木柴等;经过加工的有洗煤、焦碳、型煤等。
液体能源是指具有体积和形状,能够产生能量的可燃性物质,其形状可随着容器而改变。
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天然的有原油,经过加工的有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等。
还有目前正在开发的煤炭液化生产甲醇。
气体能源是指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能够产生能量的可燃性物质,一般含有低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氢和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并常含有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重要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炼厂干气等。
7、标准燃料
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的一种模拟的综合计算单位,因为在能源使用中主要利用它的热能,因此,习惯上都采用热量作为能源的共同换算标准。
由于煤、油、气等各种燃料质量不同,所含热值不同,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必须统一折合成标准燃料。
标准燃料可以为标准煤、标准油、标准气等。
世界各国都按本国的用能特点确定自己的能源标准量。
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用油为主,一般采用标准油;西欧有些国家以电为主,一般采用标准电;我国以煤为主,所以采用标准煤作为标准燃料,即将各种能源按其
发热量折算为标准煤。
8、标准煤(也称煤当量)
标准煤是将不同品种、不同热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含热量折合成为一种标准含量的统一计量单位的能源。
常用的统一单位有千卡、吨标准煤(或标准油)。
我国目前采用标准煤为能源的度量单位。
国际制单位为焦耳。
折算的方法是:用7000千卡去度量各种燃料、动力能源来进行计算。
能源折标准煤的折算系数=某种能源每千克实际热值/每千克标准煤热值(7000千卡)。
标准煤:
1千克标准煤的发热量为7000千卡。
标准油:1千克标准油的发热量为10000千卡。
1千克标准煤=0.7千卡(标准油)
1千克标准油=1.4286千卡(标准煤)
9、低位发热量与高位发热量
燃料发热量有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两种。
高位发热量是指燃料在完全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全部热量,即在燃烧生成物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时的发热量,也称毛热。
低位发热量是指燃料完全燃烧,其燃烧物中的水蒸汽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也称净热。
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的区别,在于燃料燃烧产物中的水呈液态还是气态,水呈液态是高位发热量,水呈气态是低位发热量。
低位发热量等于是从高位发热量中扣除水蒸汽的凝结热。
10、当量热值
当量热值又称等价热值(或实际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
如1千克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为5000千卡、折标煤系数为0.7143千克标准煤/千克;1千克汽油平均低位发热量为10300千卡、折标煤系数为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1千克柴油平均低位发热量为10200千卡、折标煤系数为1.4571千克标准煤/千克等等。
当量热值是能源统计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热值概念,其热值的计算可根据试样在充氧的弹筒中,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用燃烧后水温升高计算出来的)进地实测。
11、等价热值
等价热值也是能源统计经常使用的一个热值概念,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即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
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就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
如发一度电平均耗标煤350千克(当然也有耗标煤更少的,如阳城国际发电厂发一度电平均耗标煤303千克),那么一度电的等价热值就是350千克标煤。
因此,等价热值是个变动值,随着能源加工转换工艺的提高和能源管理工作的加强,转换损失逐渐减少,等价热值会不断降低。
12、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各种形式的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中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
输入系统能量-输出系统能量=系统能量增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是有“品位”的;热只能从高温流向低温;机械能可以100%的转换为热能,而热能不能100%的转换为机械能。
13、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能耗又叫万元GDP能耗,就是每产生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掉的能源。
单位GDP能耗的单位是:万吨标准煤/亿元。
单位GDP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
用效率指标。
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14、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
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需要先将
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后再进行计算。
根据生产活动的性
质,综合能源消费量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就是企业工业生产消费的各
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总和,即: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
的能源合计。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是企业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扣除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后的实际能
源消费量。
计算公式为: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
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合计。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