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答案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答案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r r昼夜夜昼时间时间三圈环流单圈环流.地球的冷热极。

2℃。

,热极在索马里境内,为℃(乔治峰)63 90 世界冷极在南极,为-P20-21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O氮气,氧气,Ar,CO,32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90。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h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绝大多数地区近海地区及其它大型水体的周围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

季风性显着、大陆性强8.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

长波辐射9.下列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例:1 上海 2 西安 3 兰州 4 乌鲁木齐(B)A 1234B 4321C 1324D 413210.在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气团是哪个最广的:【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大西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11夏季,不同纬度城市中光照时间最长的例:A哈尔滨B上海C成都D海口(A)12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如何变化时间。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刻。

对于北半球而言,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

13一天中近地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即日常所指的气温)出现时间。

季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4~15h 05 夏季~06h13~14h 04 冬季~05h14饱和水汽气压和温度的关系。

温度上升,E上升15摩擦层中,在气压场随高度不变的前提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高度上升,风速增大.16北半球,高压顺时针、低压逆时针控制区内水平气流旋转方向17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中,最近的一次大冰期被称为第四纪18我国常见天气过程有那些。

寒潮天气,大型降水天气,台风天气,对流性天气,过程19在欧亚大陆东岸暖温带盛行气候季风气候,冷温带盛行气候大陆性气候。

20在台风生命史的四个阶段中,台风强度减弱,影响范围缩小的是哪个时期。

衰亡期21我国的梅雨发生季节的时间地点。

初夏6月中旬~7月上旬(20天)江淮地区,静止锋常常在华南和华东地区活动,形成持续的阴雨天气,春季的华南连阴雨和夏季的江淮梅雨常伴随准静止锋。

22赤道地区一年中太阳高度角随时间的变化。

春分日在每年的3月21日(或20);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纬线上;极圈移动到南北极点上;全球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上90°——直射,由赤道越往两极太阳高度越低,极点上太阳高度角为0°.秋分日在每年的9月23日(或22);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纬线上;极圈移动到南北极点上;全球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上90°——直射,由赤道越往两极太阳高度越低,极点上太阳高度角为0°.夏至日在每年的6月22日(或21);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N);极圈移动到南、北极圈纬线上°S、°N);赤道纬线上昼夜长短相等;北极圈以北是极昼、南极圈以南是极夜,所以越往北白天时间越长夜晚时间越短,越往南白天时间越短夜晚时间越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回归线上90°——直射,距离北回归线越远太阳高度越低,南北极圈纬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冬至日在每年的12月23日(或22);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S);极圈移动到南、北极圈纬线上°S、°N);赤道纬线上昼夜长短相等;北极圈以北是极夜、南极圈以南是极昼,所以越往北白天时间越短夜晚时间越长,越往南白天时间越长夜晚时间越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南回归线上90°——直射,距离南回归线越远太阳高度越低,南北极圈纬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23中国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点。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渐进北上,冬季风突进南下24南京、广州位于什么气候带内。

亚热带季风气候25我国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等年降水量线)我国地理上几条重要的分界线地势第—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一线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一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大致秦岭一淮河一线,(相当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从大兴安岭西坡一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相当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长城—线。

按温度铅直结构分,大气层分层26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27 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那些西伯利亚气团(绝大部分地区)热带太平洋气团(东南沿海)南海气团(云南)28大气中常见的光散射现象。

1.蔚蓝天空2.霞光3.曙暮光29常见的光折射现象。

1.蒙气差2.海市蜃楼3.彩虹4.晕30常见的地方性风。

海陆风,山谷风31台风入侵我国的路径。

1西移路径2西北移路径3转向路径4异常路径32大气的组成。

干洁大气(即干空气). 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33一天中,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

日射型(受热型):图中13时辐射型(放热型):图中01时上午转变型(由辐射型向日射型时。

见下图19:图中时傍晚转变型(由日射型向辐射型过渡)07:图中过渡).34大气中常见的降温实现凝结的过程。

①辐射冷却②接触冷却③混合冷却④绝热冷却35寒潮冷空气从关键区入侵我国有四条路径。

1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上,2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上,3新地岛以东的北冰洋上,【关键区中西伯利亚70~90°E43~65°N:东路,西路,西北路(中路),北路】36气候系统。

能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37台风形成的条件和台风降水的来源。

形成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发展的初始扰动,暖性洋面,地转偏向力作用,对流层风垂直切变小】(来【条件:热带气旋。

源:云墙降水,螺旋云带降水,台风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降水,与台风相联系的热带云团的降水)38辐射差额分布对中国气候分布有何影响年总辐射差额最大的地区为海南岛,最小的地区为川黔地区①R 夏季最大,冬季最小T 夏季最高,冬季最低②R 北方地区春季>秋季,南方地区秋季>春季T 北方地区春温>秋温,南方地区秋温>春温③R 北方地区春秋季变化快,南方地区春秋季变化慢T 北方地区春秋季升降快,南方地区春秋季升降慢④R 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T 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⑤R 夏季南北差异小,冬季南北差异大T 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⑥R 39°N以南全年各月均为正值,39°N以北冬季出现负值T 愈往北方,冬季愈长,温度愈低39影响水面蒸发速率的因子有哪些降,W湿度升降,W气压升升,W风速升升,W的温度升W它们是如何影响水面蒸发速率.含盐度升W降,蒸发面形状W凸面>W平面>W凹面、性质W过冷却水>W冰。

40北半球太阳方位角A的季节变化规律。

除北极外,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日出正东日没正西。

夏半年内,日出东偏北方向,日没西偏北方向;且愈近夏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北。

冬半年内,日出东偏南方向,日没西偏南方向;且愈近冬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南。

41江淮梅雨天气过程在对流层中不同高度的主要天气系统。

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青藏高压),对流层中层高纬度地区:阻塞形势(阻塞高压)中纬度地区:较平直的西风气流,浅槽东移副热带地区:带状副高,脊线:日本南部~华南低空:西南低空急流,江淮切变线地面:江淮静止锋(梅雨锋)42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43全球昼长时数的分布规律。

相同纬度,昼长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之间。

夏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加长,冬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缩短,春、秋分则不随纬度升高而变。

44全球行星风带的分布。

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无风带,东北信风带(贸易风带),赤道辐合带(赤道无风带) 45欧亚大陆两岸气候特点的差异。

副热带气候带:大陆西岸: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大陆东岸:盛行东南风,气候湿润。

暖温带气候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季风气候46气候变化的原因。

外部(天文)因子的影响。

内部因子的影响:下垫面性质、地球大气成分的变化、海气相互作用、陆面过程等47气温日、年变化的基本规律。

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

正午以后,太阳辐射虽开14大陆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仍比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多,始减弱,地面温度达直到太阳辐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即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时左右。

夜间地面热量最高值。

地面将热量传给空气还需一定时间,故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这气温降低,直到日出前地面储存热量减至最少,故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5亏损,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由于水体比热较大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

就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来说,内陆最高月平均气温为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为1月;海洋上分别为8月和2月。

一般情况下,一年中,南北半球的气温变化正好相反。

如果北半球是冬季,那么南半球一般会是夏季。

北半球的气温年变化一般为“先暑后寒”,南半球则为“先寒后暑”。

另外,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气温年变化不大,而温带地区则是四季分明。

土壤温度垂直分布48气溶胶粒子的作用。

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