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简称干空气。
露点温度:湿空气气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比称为相对湿度。
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深度。
虚温:在气压相等条件下,具有和湿空气相等的密度时干空气具有的湿度。
气团变性:气团只是在某时间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关,当气团移动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就会逐渐发生变化,而失去原有的特性。
填空1、相对湿度说明了同一气温条件下,水汽含量距离大气饱和程度,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不饱和,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饱和。
2、干洁大气是指不包含水汽和气溶胶的整个混合大气。
3、大气的铅直结构有地面向天空共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五层。
4、表征水汽的气象要素有很多,如比湿、水汽压、水汽密度等。
(相对湿度、露点)5、水的三相是指气态、液态_各固态。
6、一般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则越大,在相同温度下,溶液面比纯水面的饱和水汽压越小。
7、降水可以有雨、雹、雪和霰四种形态。
8、相对湿度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9、大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氩三种气体。
10、相对湿度是指_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的比值。
11、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中纬度地区夏季盛行东风,冬季盛行西风。
12、露点温度是指湿空气定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3、在相同状态下,平液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平冰面饱和水汽压。
14、对流层臭氧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从平流层以扩散、湍流的方式输送来的,对流层顶的裂缝是平流层臭氧向对流层输送的主要通道。
15、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大。
16、按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可以把大气分成若干层,其中对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混合、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17、臭氧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极大值在20-30km之间,它对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18、对流层中,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
19、大气的饱和水汽压仅仅和温度有关。
并且在同样状态下,平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平液面饱和水汽压。
20、表示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物理量统称为气象要素,其中以气温、气压、温度和风(风向、风速)最为重要。
21、臭氧是大气中最重要的微量成分之一,这是因为:1)臭气层阻挡了太阳强紫外线到达地面,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2)臭氧层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能量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对平流层的温度场和大气环流起着决定性作用。
22、某气象站测得地面气压900hpa,气温26℃,水汽压29hpa,则该站地面空气的比湿是20g/kg,虚温为是29.6℃,位温34℃,水汽密度是21g/m2,[Ry=461.5jl(kg.k)]23、平流层由对流层顶向上到55km左右高度,垂直减温率为负值,平流层顶的气压仅为 1 hpa左右,对流层和平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99.9%左右。
24、平流层大气很稳定,气流多为大尺的水平运动,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是纬度地区夏季时吹东风,冬季时吹西风,环流的季节变化常常是对流层环流变化的先兆,对长期天气预报有参考意义。
25、平流层空气中尘埃很少,大气透明度很高,但是大气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能长期存在,强火山喷发的尘埃能在平流层内存留2~3年,导致平流层增温,对流层降温,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
26、平流层内水汽含量很少,几乎没有象对流层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仅在高纬度冬季早晚有不常见的贝母云出现。
27、对流层顶的高度夏季高于冬季,在赤道附近约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约 10-12公里,高纬度约 8-9公里。
28、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对流层大气有强烈的垂直混合作用,对流层内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9、大气垂直方向按化学成分分层,可以分为匀合层和非匀合层,按电磁特性分层,可以分为电离层和磁层。
(中性层)30、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分布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表性质、人类活动、气象条件的影响,一般海上小于陆地,城市大于乡村、对流层低空高于高空,降水对气深胶粒子有清洗作用。
31、大气气溶胶粒子就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32、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3、湿度是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34、在同一气团内部水平方向上温度和湿度分布相对均匀,天气现象比较类似:在垂直方向上气象要素的变化近于一致。
35、根据锋在移动过程的冷、暖气团所占有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36、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有较大的变化,最高出现在:赤道低纬地区。
37、在气压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干空气和湿空气密度是不同的,问谁的密度小:湿空气。
选择题1、测得空气块的压强P=1000hPa,气温t=30℃,水汽压e=30hPa,那么其中干空气的密度和水气的密度分别是( C)是A、1.115kg/m3,1.87g/m3B、1.15kg/m3,18.7g/m3C、1.115kg/m3,18.7g/m3D、1. 5kg/m3,15.7g/m32、湿空气的状态方程是:P=pRT=pR d(1+0.608q)T=pR d T V,其中p,R d,q,T v依次分别是(B )A、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湿空气的比湿,湿空气的密度,湿空气的虚温B、湿空气的密度,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湿空气的比湿,湿空气的虚温C、湿空气的虚温,湿空气的密度,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湿空气的比湿D、干空气的比气体常数,湿空气的比湿,湿空气的虚温,湿空气的密度。
3、下列各表述中全对的是( C)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①海洋是大气最重要的热源②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储存库。
③海洋的季节变化层厚度约1000米左右。
④海洋的主跃层厚度约1000-1500米左右⑤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3.5℃。
⑥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海洋表面的蒸发。
4、下列各表述中全对的是( A )A、①②③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⑥①水汽在大气中所占比例仅0.1%—3%,却是大气中最活跃的成分。
②水在地球大气条件下具有三相变化。
③水气在完成地球上水循球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④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规律增加。
⑤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⑥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大约90%在500hPa以下,50%在850hPa以下。
5、平流层环流的特点是:中纬度地区冬季盛行( B )。
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6、一块干空气和一块湿空气,它们的体积、密度、压强都一样,那么它们的温度( C )A、相同B、湿空气温度高C、干空气温度高D、不能确定7、两块湿空气,它们的相对湿度、比湿都一样,那么它们( A )A、温度高的气压一定高B、温度一定相同C、温度低的气压一定高D、气压一定相同8、在匀和层以下,特别是对流层大气内空气成分(C)三种气体就占了气体积的99.966%。
A、氮气、氧气、二氧化碳B、氮气、氧气、氦气C、氮气、氧气、氩气D、氮气、氧气、二氧化硫9、影响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 A )A、CO2,CH4,N20B、CO2,CH4 ,O3C、CO2,H2O,N20D、O3,CH4,N2010、对流层的平均温度递率为:( C )A、γ= 0.5℃/100 米B、γ= 0.55℃/100米C、γ= 0.65℃ /100米D、γ= 10℃ /100 米11、某台站在晚08时测得t = 8℃,e = 6.11hpa;问该台站当时的露点温度为:(A)。
A、0.0℃B、6.110℃C、80℃D、100℃12、降水的作用能清除掉气溶胶粒了的( D )左右。
因此,能见度好转,空气清新。
A、50~60%B、60~70%C、70~80%D、80~90%13、大气三大部的组成分为(A)A、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B、氮气、氧气、二氧化碳C、干洁空气、水汽、二氧化碳D、气溶胶、水汽、氧气14、在温度低于0.0℃后,水面上的饱和水汽压比冰面上的饱和水汽压大,这个差值在( B )时最大。
A、0℃B、-12℃C、-20℃D、-30℃15、锋面在空间是(B)倾斜A、冷锋向冷区倾斜B、锋面都是向冷区倾斜C、锋面不一定向哪一侧倾斜D、冷、暖锋倾斜,静止锋不倾斜16、一般在海洋上空分布的是( A )A、爱根核B、大粒子C、巨粒子D、小颗粒三、多选题1、“大气气溶胶”就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AB)。
A、固体粒子B、液体粒子C、水滴D、前三种都是2、海洋在垂直方向呈层状分布,按热力结构可分成(ABD)A、季节变化层B、主跃层C、冷层D、下均匀层简答题1、分别简述臭氧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答:①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二氧化碳有强烈的“温室效应”作用,当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时会改变大气的热量平衡,导致大气低层和地面的平均温度上升,而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环境。
臭氧的作用臭气层阻挡了太阳强紫外线到达地面,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2)臭氧层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能量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对平流层的温度场和大气环流起着决定性作用。
2、简述气溶胶粒子的作用。
答:(1)在云雾降水过程中起着凝结核、冰核、凝冻核作用;(2)在大气辐射传输中对太阳辐射起着吸收、散射、反射作用;(3)对大气光学特性(例如对天空色彩变化、能见度等)有重要作用;(4)对大气电学特性(例如对大气离子、大气电流等)有重要作用;(5)在大气化学过程中(例如对形成酸雨、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等)起着重要作用。
①在云雾降水中的作用。
气溶胶粒子起凝结核、冰核、凝冻核等作用,它们是云雾滴能够产生并且生存长大的基础。
②对大气辐射过程的影响。
气溶胶粒子能削弱太阳辐射,并将少部分太阳辐射散射回宇宙空间,使入射到地面上的能量减少,降低低层大气的温度。
另一方面,气溶胶层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本身得到增温,并通过大气运动传输热量,又能提升大气温度。
③对光学特性的影响。
气溶胶粒子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会大气能见度,是可见距离缩短。
④对大气电学特性的影响。
大气中小离子浓度减小,传导电流减小,大气电场达到极大值。
⑤在大气化学中的作用。
固态粒子能够吸收大气中的微量气体,液体粒子能溶解微量气体,它们起化学反应后形成新的物质微粒。
3、大气按中性成分的热力结构把大气分为哪几层?最底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最底层的主要特点:①温度随高度升高降低。
②有强烈的垂直混合。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④对流层集中了3/4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主要的天气现象和过程(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龙卷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4、简述平流层的主要特点?答:①平流层下半部温度随着高度变化很缓慢,上部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