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公园开发建设项目2011-7-21目录一项目概况 (3)1.区域及地理位置 (3)2.自然条件 (3)3.社会经济情况 (4)4.XX森林公园主要景观介绍 (4)5.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5)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1. 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2. 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 (6)(1)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景观配套性好、品位高 (6)(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 (6)(3)景区内开发条件好 (7)三、市场分析及预测 (7)1. 市场方位预测 (7)2. 游客量的预测 (8)四、景区建设 (9)1. 景区建设原则 (9)2. 景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9)3. 旅游产品设计构想 (9)4. 景区建设规划 (10)4. 近期建设项目及规模 (10)伍、项目推广策略 (12)1. 推广模式 (12)2. 促销措施 (12)(1)传统手段的综合应用 (12)(2)运用现代促销手段 (13)3. 节庆活动 (14)六、资源和生态保护方案 (14)1. 资源保护 (14)2.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15)(1)生态系统总体保护措施 (15)(2)景区环境及治理对策 (15)(3)生态系统分类保护 (16)(4)进行全方位的旅游宣传教育活动 (17)七、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7)1. 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17)2. 资金来源及筹措计划 (17)3. 资金使用计划 (17)八、结论 (17)一项目概况1.区域及地理位置XX森林公园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山系呈带状南北分布,是贵阳市二环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覆盖率达94%。
XX森林公园从1981年开始封山育林以来,经过林业工作者们的精心呵护,初步形成了连绵8万余亩,植被茂密,林种丰富,野生物种多样的林海。
有珙桐、楠木、南方红豆衫等植物77科220余种,有天麻、银杏、黄连等野生药用植物200多种;还有红腹锦鸡、画眉、中华穿山甲等野生动物。
XX有人间仙境的造化,孕育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位四川籍彭姓老人,在XX守林护林30余年,长期以来,饮山中泉水,食林中野果,靠徒步出行,修生养息,如今虽年过花甲,仍如不惑之年一样健壮。
2.自然条件(1)气候与水文项目所在地—贵阳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阳光充足,雨水充沛。
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年平均气温在15.3℃左右。
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
宜人的气候为贵阳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誉。
(2)植被XX森林公园地处水田、下坝、新堡交界处,总面积29063亩,现有活立木总量1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4%,自1981年封山育林以来,初步形成了连绵8万余亩、植被茂密、林种丰富、野生物种多样的林海。
山中遍布华山松、马尾松、柳杉等10余种树木,是贵阳市近郊面积最大、生长得最好的核心林区,堪称“绿色大氧吧”。
3.社会经济情况公园所在地水田镇位于乌当区北部,地处黔中腹地云雾山麓,距贵阳市中心21公里,区行政中心13公里,交通四通八达,贵开高等级公路纵贯全境,辖区内11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公路里程达89公里。
逐步形成了以省、市高等级公路为主,地方公路为辅的立体交通网络,便捷的交通建立起该镇旅游黄金通道网络。
4.XX森林公园主要景观介绍(1)万米云梯XX森林公园拥有“万米云梯”,8公里长的步道分为四段——盘龙入林海、凤鸣翠谷、滴翠秘境、青云梯。
起点段——盘龙入林海,三面环山,一面开阔,犹如巨大龙口,自然优越的位置为万米云梯步道登山体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龙口宽阔之地修建了停车场、音乐广场和游客服务中心,方便了登山爱好者。
其间:串联盘龙坪、长土关、龙奔沟、听蝉菁、红腾冲、柳翠台、响泉岩、聚翠峰10处森林美景,让登山者一边体验健康的登山运动,一边休闲观景,陶冶情操,感受森林的生态之美。
(2)山村风景和民俗风情XX景区内有罗庄、竹林等2个自然村,有14户农家经营户可给游客提供用餐、休闲和娱乐。
农家饭菜也别具特色。
竹林村还有一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蔡家寨,寨子里有一座古寺——朝阳寺和一座古石桥朝阳桥,均有200年历史。
在朝阳寺的北面还有一处可前后两进的豪宅——唐家公馆。
据说,唐家是当年贵阳的三大豪族之一,唐家世代在云南、陕西和贵州等各地做官,因此有“唐家顶子”之说。
在此旅客可欣赏山村美景,体验山村民俗风情。
5.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乌当区旅游业管理办法》2、《乌当区旅游招商引资办法》3、《贵州XX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承包合同》4、《关于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倡议书》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6、水田镇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和统计数据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旅游业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引爆剂”的作用。
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与其相关的住宿餐饮业、商品销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同时借助于旅游的平台,可以推动文化宣传、招商引资、区域合作等活动,促进乌当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森林旅游,主要是通过增加和丰富森林植被,从而达到改善和优化、美化自然环境,以实现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梦想。
开展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优美的森林环境,碧水青山、鸟语花香,是人们的普遍向往和人类的高层次追求。
森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生态旅游,能满足人们求新、求知、求美、猎奇、休闲、探险、娱乐、疗养、保健为多种需求,是集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综合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XX森林公园自1981年封山育林以来,经过十余年来的建设,森林资源不断扩大,自然环境极大改善,但各项旅游要素建设还相对落后,制约了我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为加快我区森林旅游的发展步伐,以XX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建设XX森林公园是十分必要的。
XX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对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我县旅游业发展,带动我区服务业发展,对景区内村民的致富,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1)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景观配套性好、品位高乌当区的旅游围绕“温泉、体育、民俗、生态”的发展定位,重点打造了阿栗杨梅园、渡寨、王岗、陇脚、偏坡乡上下街五个民俗生态旅游精品示范点――“泉城五韵”。
“秘境食街”初步建成,保利国际温泉、贵御温泉分别获国家旅游局4A和3A级旅游景区认证。
此外,区内民族文化古朴多姿、历史悠久,布依“三月三”、“六月六”,苗族“跳场”等民族传统节日别有一番风味。
乌当区围绕“黔中秘境、自然乌当―一个诗意生活的林中泉城”的品牌定位,逐渐建成经济与生态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人与人和睦相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新城区。
(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盘龙森林公园,距贵阳市中心21公里,车程仅需40分钟左右,距乌当区行政中心15公里。
市民自驾车线路:师大-大营坡-新添寨顺海-贵开高速公路-水田镇(水田收费站下)经竹林村、罗庄村直达XX。
路途中均有标志牌指引。
因基础设施还在完善中,目前没有门票和停车费,但游客须在停车线内自觉停放车辆。
散客乘车线路:可乘251、252、253、51、56、90、93路到达新添寨后转乘水田镇车辆,然后可自行包车前往XX。
建议游客最好自驾游玩。
(3)景区内开发条件好XX森林公园以万米云梯为中心,在步道两侧,还设有6处健身设施场地、30多个休闲椅,3个旅游厕所;与步道蜿蜒而上还有8公里长的车道,并在步道中途设置了三个岔路口,游人可根据体力状况选择登山或乘车上下往返。
登山入口设有60至70个车位的停车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和音乐广场。
游客登山观景下山后,在山脚的罗庄村和竹林村,有14户农家经营户可给游客提供用餐、休闲和娱乐。
三、市场分析及预测1. 市场方位预测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旅游业已蓬勃发展,贵州省为旅游大省,周边旅游市场的开放和繁荣,对XX森林公司旅游业的发展造就了有利的背景。
乌当区自然风光美丽,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近年来,乌当区的旅游业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艰辛历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许多景点在省、市已具一定的知名度。
目前,情人谷、香纸沟、渔洞峡、相思河、百花湖、新天温泉等6个景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金螺湖、巴喇谷、永乐湖、三江小峡谷等景区正在加紧建设之中,近期将建成开放;永乐山庄、圣地庄园、阿栗杨梅、永乐艳红桃、东风枇杷、下坝樱桃等农家乐品牌已经形成,尤其是新天温泉的成功开发吸引了广大游客到乌当休闲度假和健身。
乌当区靠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优势,节假日、周末和瓜果成熟的时节,都吸引着人们来休闲渡假,形成了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和观光农业相结合,集吃、住、行、游、购、娱、沐浴、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新格局。
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劳动就业,有效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XX森林公园以避暑休闲、体育健身为主题的乌当XX森林公园“万米云梯”森林步道,作为我市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设施齐全、主题鲜明的森林体育公园。
2. 游客量的预测据统计,近几年,我区年接待游客人数在50万人次以上,随着我区““生态、民俗、体育、温泉”战略的实施,到我区游览的人数将逐年增长,年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
考虑到本景区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和知名度较低,近期内(2008-2010年)到本景区浏览的人数可占全县游客人数的5%左右,年接待游客规模预计在5万人次左右。
中期(2011年-2013年)由于景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对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客人数将有大幅度的提高,可达到全区游客人数的10%以上,年接待游客规模预计可达到15万人次,远期(2014年-2020年)由于基数较大,增长率将有所下降,预计年游客接待规模在20万人次。
四、景区建设1. 景区建设原则把保护和扩大景区森林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对景区内的自然景观要绝对保护,精心培育,防止一切可能毁坏自然景观的行为。
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按主次轻重,统一规划,分期逐步开发、建设和发展。
2. 景区建设的指导思想XX旅游开发应始终贯彻以自然保护为第一的原则,突出自然景观的质朴与完整性,重点搞好文化建设和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在林业开发上,景观林和经济林要合理分布,达到以林养林的目的,在景点安排上,要寓景于林,协调景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真正达到突出森林、建设园林、重视文化、完善游乐、培养野趣的目的,将XX景区建成一个集游览观光、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养殖旅游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城郊型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