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学生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通过实验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方法的认识,提高了计算能力,并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学习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等知识奠定基础。

所以本节及即是高中化学的重点能容,也是高中化学有关计算和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材编排上看,本部分属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是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以及准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将物质的量浓度运用于实验中,突出本章主题,也大幅降低了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本部分虽然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但并不枯燥,通过前两课时的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深入领悟到引入物质的量是为了生产实际和科研的方便;再加上初中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已知道利用物质的质量、体积等描述物质的多少,利用质量分数来表示混合物中某种组分的含量和浓度,也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时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分子、原子、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也是按照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有最基本的比较和归纳总结能力。

但其中对“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利用现有知识自主探究并分析问题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教师需加强引导,逐步提高此方面的能力。

三、教材设计思想在高中新课程实验背景下,化学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教学思想如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如何配置100ml含NaCI 0.1mol的溶液?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在对所配溶液组成的讨论中来建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不再对配制步骤做细节要求,也不像以往那样在配制的误差分析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组织学生研讨如何表示所配溶液的组成上。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配置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四、教学目标根据化学新课程目标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化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依据课改精神、课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设计和完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概念的学学习,培养从实际出发引出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4/ 1学习化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实验中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2.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配制、并学会从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2.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归纳法等来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回顾】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式:m N n = = MN A)( 微观←“桥梁”→宏观“存在即是合理的”;要体现【讲解】取溶液一般是量取其体积,因为比称质量“方便”用物质的量计算比用质量计算“学以致用”“方便”方便是要拿来用的化学计算中,【提出问题】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将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建立联系)来表示溶液组成:m溶质×=100 ℅W溶质m溶液我们知道,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溶质,那么一定体积的溶液也含有一定质量的溶质,换句话理解: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含有一定物质的量的溶质。

能否像质量分数那样将“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间建立联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呢?请同学们看这样一道题。

【设置情境】欲制取14.35g AgCI, 方法:向100mlNaCI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溶液,如何配制出100ml3该NaCI溶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要配该溶液得先计算出需要多少NaCI.【讲解】NaCI + AgNOAgCI↓+ NaNO33 =58.5143.5质量 5.85 g 14.35 g物质的量0.1mol 0.1mol即100ml该溶液中含0.1mol NaCI(5.85 g),思考:能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配制出该溶液吗?【学生讨论】不能,应为无法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

【追问】那该怎么配?教师展示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等仪器。

(学生思考)环节二:实验探究建构新知【提问】学生1: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 NaCI,放于烧杯中,加水至100ml刻度处,搅拌溶解;学生2: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 NaCI,放于100ml量筒中, 加水至100ml刻度处,搅拌溶解;学生3: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 NaCI,放于烧杯中,然后再用量筒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搅拌溶解。

【分析】1.烧杯“肚大能容”,但量取液体时表面积过大,读数时不准确。

2.量筒“脖子虽细”,量取液体时表面积小,读数时准确度高,但其“思想专一”,只能用于量取溶液,不能用于溶解物质。

3.综合烧杯和量筒的优点,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肚子大,脖子细”的仪器,是什么呢?4/ 2有请“容量瓶”一家闪亮登场。

种常用规格的容量瓶。

拿出100ml容量瓶引导学生观察。

【展示】4 ------细颈、平底、梨形“长什么模样“【小结】0℃和容积100ml(肚子上)“身上有什么标志”------刻度线(颈部)、温度2?学生思考。

【问题】容量瓶上为什么要注明温度20℃【讲解】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容量瓶的玻璃材料有一个“膨胀系数,它和溶液的体积都受20℃,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它们的体积就要发生改变。

如果注入容量瓶的溶液温度不是那么读取的体积就不准确了。

【过渡】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配置溶液的关键仪器,下边同学们就自己动手试着完成这个实验。

0.1molNaCI的溶液【学生活动】实验探究----配制100ml 含0.1molNaCI的溶液【板书】一、配制100ml含等),教师引导。

4、5…【提问】请说出你是如何配制该溶液的?(学生1、2、3、配制过程:→贴签→定容→摇匀→装瓶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摇匀移怎怎用怎标为在为要?么么签什什哪什洗么么加摇怎么儿么涤称水?么?溶?吗移写??解???让稀溶液和浓上下反复颠倒直接倒&溶液充分混合几次(教师演示)托盘天平玻璃棒引流?容量瓶也很专一“此地不宜久留”烧杯&容量瓶? 要洗涤2~3次?& 直接加水到刻度线处(不洗会引起什么后果?)加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水加多会引起什么后果?)CuSO溶液。

【思考】离成功还有一步之遥,标签该怎么写呢?展示一瓶5 ℅的4【回答】写上溶液的名字,还要指明浓度(能用质量分数表示吗?不能,因为无法算出溶液质量)0.1molNaCI 100ml溶液含有【问题】无论溶液体积怎么变,始终不变的是什么?取50ml溶液含有0.05molNaCI0.02molNaCI溶液含有取20ml 【回答】回答:浓度,还有溶液的体积与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追问】溶液的体积与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谁是谁的一部分,那个更合适?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回答】溶质是溶液的一部分,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更合适。

【追问】那也就是说可以用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比来表示溶液的浓度,我们把它叫做物质的L )方便?)方便还是用升(量浓度。

大家计算一下看看,溶液的体积是用毫升(ml )计算出的浓度太小了【回答】用升(L)方便,用毫升(ml 【引导】那现在你知道自己配的溶液标签该怎么写了吧!溶液。

【回答】1.0mol/L NaCI 【小结】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及仪器 1.【板书】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容量瓶、胶头滴管仪器: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 2.100ml 【归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1.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只能配跟容量瓶体积相一致的溶液;2.4/ 33.使用容量瓶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4.配制时,不能将溶质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

5.溶质放于烧杯中溶解后,应待恢复至室温,才能转移至容量瓶中。

【板书】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n B=C 2.表达式: B V-1·(或mo l L) 3.单位:mol/L应用:医疗、化学检测、化工生产中等 4的酒、一瓶浓硫酸等。

NaOH溶液、矿泉水、一瓶52℅VOL【展示】体检报告单、2 mol/L的【讲解】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如: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分数、质量体积浓度等,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根据需要需要选择合适的、方便的表示方法。

【练习】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 mol NaCO溶于水配成体积为500ml1.32 CO溶于水配成体积为500ml的溶液;2.53g Na32 CO溶于500ml水配成的溶液。

3.53g Na32【小结】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1.溶质要用物质的量表示;;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升(L)2.要用溶液的体积,3.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水的体积之和不等于混合后溶液体积。

4.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其各种浓度不变。

联系应用环节三:拓展实际3cmg98℅ 1.84/ml 500【问题探究】观察刚刚展示的那瓶浓硫酸的标签:浓HSO 42该瓶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时多少?1.通过上一步的计算,你能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吗?2.【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总结等,说出你做这道题的思路。

教师点评【提问】学生1、2、31000wρ C =【小结】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M【课后探究】2008年,北京、河北等地出现“毒奶粉”事件,罪魁祸首是—--三聚氰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