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文学辅导2

美国文学辅导2

第二章现实主义时期(The Realistic Period)一、背景知识 (Background knowledge)1、历史背景 (Historical background)(1)美国内战(1861-1865)(2)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艾米勒·左拉的实验小说(3)威廉·迪安·豪威尔斯——美国现实主义作品之冠2、文学作品特色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writings)(1)现实主义(2)自然主义(3)地方色彩二、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Major writers and their works)A、马克·吐温(Mark Twain, 1835-1910)1、观点 (Points of view)(1)乐观者与愤世嫉俗者(Optimist & misanthrope)马克·吐温生活在美国西部仍然处于未曾开发的时代,全国性的向西推进的运动正如火如荼。

年轻的他成为潮流中的一员,为新鲜的土地而兴奋,为开拓精神而振奋。

对他来说,生活是光明的,充满了神秘、恐惧和欢愉。

因此,作为太平洋沿岸最伟大的幽默大师,他能够轻松地欢笑。

然而,笑声与幽默持续的时间并不长。

它们逐渐被苦涩的冷嘲热讽所取代。

马克·吐温由一名乐观者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者。

此时的他已对人类与人性产生了怀疑。

一些评论家将这种转变与他晚年生活中的一系列不幸事件联系起来,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成熟的他不再根据表面价值来看待事物了;多年的游历生涯使他更多地看到社会生活的阴暗面以及人性中邪恶的角落。

(2)道德观念(Moral outlook)尽管马克·吐温是一位幽默大师,他却没有丝毫的浅薄或轻浮。

他曾说自己是位严肃的作家,并且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积极地关注着道德观念。

在他的道德准则中,爱情、人道、忠诚、孝顺、责任、勇气和勤奋都是极高的美德。

他不仅描写这些美德,而且选择道德冲突的关键时刻去考验他小说中的人物。

哈克·费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马克·吐温将哈克置于道德的两难境地:向瓦特森小姐报告她的黑奴逃跑的事而使吉姆再次成为奴隶,还是与吉姆待在一起并帮他获得自由?事实上,哈克的选择也就是作者的选择。

通过描写一个按照本性去行事,天性善良却受到扭曲教育的男孩,马克·吐温赞颂了自然的道德观,却批判了人为的某些道德观念。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在这个复杂、世故的世界中,只有那些从不违背自己本性的人才具有伟大的道德胸怀。

(3)政治态度(Political attitude)马克·吐温的时代经历了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在1861年爆发的内战中,北方的最终胜利再次巩固了它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植根于奴隶制度的南方的辉煌已随风而逝。

大批南方穷苦的白人和新近获自由的奴隶涌向先进的北方城市寻找工作,谋求发财致富之路。

年轻的马克·吐温有着相似的经历。

为实现其梦想,他跑去了西部。

他一度相信进步,相信工业化,因为它可以让这个年轻的国家步入现代化,并且这种观点鼓励进取精神,而长期以来美国人正是因这种精神而闻名。

然而,物质财富并未给人带来道德的改善,相反却带来腐化和社会不公。

因此,马克·吐温开始怀疑进步,并对人性善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4)种族的关注(Racial concern)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使用“黑鬼”一词达二百多次;这就引起了对该书及作者的种族主义的问题的争论,并成为众多批评家关注的焦点。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从未想过自己会被贴上种族主义者的标签。

他只不过真实再现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而且任何熟悉奴隶历史的人都知道“黑鬼”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曾被频繁地使用。

马克·吐温仅仅反映了社会现实。

更重要的,在小说中,他并不以黑人或白人来对人进行评价,而是将他们看成在地球上平等生活的。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吐温绝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而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5)艺术观点(Artistic view)一般说来,马克·吐温的艺术观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因为它们注重观察与经验,对浪漫主义文学持敌视态度,并反对由陈旧的传统和陈词滥调中派生出的艺术和写作。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他号召创作可信、有趣的情节和人物,强调对话要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并且总是符合说话人的身份。

马克·吐温不喜欢心理分析;他要求的是喜剧效果和情趣。

然而他不喜欢分析,并不是因为分析不真实,而是因为分析使人厌烦,而且容易显得冗长。

在他所有的小说中,他都力图贴近生活,使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

正是他使得日常用语成为可以接受的文学媒介,他简洁的风格也为后来的作家树立了榜样。

2、主要作品 (Major works)(1)《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1876)这部小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儿童故事;它围绕汤姆和他的伙伴展开。

夏日里汤姆与波莉姨妈生活在沉寂的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一个村庄里。

在那儿,他和小伙伴哈克以及乔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活动。

他们目睹了尹俊·乔犯下的恐怖谋杀。

在揭露了乔的罪行后,汤姆回到学校,并成为穆夫·波特案的英雄。

尹俊死后,他的财宝被汤姆和哈克平分,后者由寡妇道格拉斯收养。

马克·吐温把汤姆变成为了美国儿童的英雄人物,该小说也像《独立宣言》一样成为学校的经典读物。

在更大的程度上,马克·吐温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实现了他和其他成人关于理想的孩童时代的梦想。

童年时代的所有残酷与恐惧、好奇与喜悦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884)哈克是镇上一个酒鬼的儿子,被寡妇道格拉斯收养。

在杰克逊岛上,他碰到了瓦特森小姐的逃奴吉姆。

他们乘着木筏顺密西西比河而下,继续他们的旅行;不久,他们在莎莉姨妈的农场遇见了汤姆。

由于汤姆想要冒险,于是他想出一个使吉姆获得自由的行动计划。

不幸的是在这过程中汤姆中弹受伤。

在养伤期间,他透露了瓦特森小姐在她遗嘱中给予吉姆自由的情况,所以解救活动实际上是多余的。

与封闭式结尾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不同的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结尾是开放的。

这部小说是马克·吐温多年心血的结晶,其中交织着多层次的意义,绝不只是本浅显易懂的书。

哈克沿密西西比河而下的航行,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社会的生动图景。

它事实上讲述了美国的历史和生活。

与哈克一起,我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并看到了剥去令人厌烦的细节后的人类特征。

更有意义的是我们看到了人欢的生活与成长。

我们为他们的幽默而欢笑,为他们的痛苦而忧伤,并从他们的教训中学到了诚实、公正和仁慈。

此书引导我们顺着美国精神之河漫游,理解真正的美国人民。

(3)《亚瑟王朝中的康涅狄格北方佬》(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1889)这部小说是马克·吐温在英格兰进行文学旅游的结果。

汉克·摩根是美国北方的一名机械工。

他被打昏了,醒来后发现成了亚瑟王的管家凯爵士的囚徒。

通过应用19世纪的有关火药、电和工业方法的知识,汉克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

但是当他试图改善农民的境况时,他遇到了来自教会和骑士的反对。

他陪伴国王在平民中微服私访,当他们被捕时,他的一支500人的骑着自行车的北方骑士部队救了他们。

回到英国后他发现自己的改革工作并未展开,亚瑟王被杀了,国家处于内战之中。

他在山洞里召集起朋友们,用现代的防御设备武装起来;他宣布成立共和国,并且击退了进攻,却不幸负伤。

最后是梅林的魔法使他入眠以便让他在19世纪苏醒过来。

很显然这是一部充满马克·吐温的幽默与讽刺的滑稽作品。

作者有意将汉克置于亚瑟王的宫廷来对处于机械时代的美国社会和一般的人性进行评判。

他严厉抨击了以教会为代表的严厉的知识控制制度,以及以宫廷为代表的非民主的世袭贵族制度。

那个北方佬需要完成的一项使命就是:降低爵士的社会地位,实现民主化,使得人人平等。

出乎意料的是,无论是北方佬自己还是他所代表的一切都并非无可指责。

有时他与亚瑟王一样荒谬、盲目,他所处的社会也与任何封建社会一样腐败堕落、荒诞不经。

此书似乎给我们这样的印象,马克·吐温不放弃任何机会使人类历史的荒诞戏剧化;人被遗传和环境所左右,自由意志与进步的概念只不过是一种幻想。

有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即使有,也不是马克·吐温的责任去找到它们。

3、特色 (Special features)(1)喜剧性的叙述者(Comic narrator)有时马克·吐温的叙述者是他本人,有时是个爱恶作剧的男孩,或者天真的游客;此外,也可能是一位智者,讲述着他以往的经历。

总之他的叙述者与他逗人发笑的方式一样多种多样。

然而,无论他们是谁,他们都有着幽默、滑稽的天性。

这样的叙述者对马克·吐温的作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不仅是制造幽默效果的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他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

在《傻子出国旅行记》和《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中,我们通过作者的眼睛来观看世界;我们与他一起欢笑,也与他一起悲伤。

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作为喜剧性叙述者的哈克,实际上与作者持同样的世界观。

此外,通过对哈克的塑造,马克·吐温也将视线拓展到了自己的局限以外。

因此,哈克绝不仅仅是一个一维的喜剧人物;事实上,他有一切的潜力走向成熟。

(2)地方色彩(Local colorism)作为美国现实主义的一种变异,地方色彩虽不是马克·吐温的唯一特征,但无可否认是,地方色彩因他而闻名于世。

他将从小就熟悉无比的地方、人物、风景展现在人们面前,无论谁读过他的作品都不会忘记密西西比河畔的优美风光和居住于附近城镇的人们。

正是马克·吐温将自己的文学生涯奉献给了母亲河,真实地描绘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

(3)幽默(Humor)马克·吐温是位幽默大师。

作为一种文学技巧,幽默在讲故事的艺术中一直享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演讲台上和小说中,马克·吐温使这一技巧更加出名。

他的幽默常表现为以认真的慢吞吞的话说方式来表现貌似严肃的天真无辜。

人们说优秀的幽默大师会让别人捧腹大笑的同时,自己却一脸的严肃。

马克·吐温正是这样的人。

此外,他甚至寻求多种方式以获得幽默效果:如戏谑、夸张、突降等。

不幸的是,他的幽默逐渐变成了反语和讽刺,尤其是在其后期作品中。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他的幽默都不仅仅只是诙谐的评论,而是对社会的不公、人类的羞耻和人性的愚蠢所进行的严厉揭露与批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