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根据省市2009年控辍有关文件的要求,开原市教育督导室于4月中上旬对全市初中辍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2008—2009学年度初开原市初中共有学生18396人,到目前累计辍学190人,辍学率为1.03%。

辍学率虽在规定的控制范围之内,但绝对辍学量仍不能令人满意。

为了分析初中辍学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教育督导室结合省市控辍监测点校的检查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工作,开展了初中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并具体研究、探讨了控辍保学措施,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1、学习困难,导致辍学。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大幅增加,学生无法快速的接受如此之多的学习任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不会学习。

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小学毕业生的各科平均成绩达到75—80分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而平均分在75分以下的小学毕业生占30%左右,这部分学生极易辍学。

二是新的课程改革没有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如:初中英语是在小学学两年英语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一些村级小学没有英语教师无法开英语课,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英语基础,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学习很吃力。

三是初中教育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学困生”极易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极易辍学。

2、厌恶学习,导致辍学。

调查发现:辍学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学困生”身上,能跟上初中课程的中等生也出现辍学情况。

当调查学习好的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时,一些学生的回答令人吃惊。

他们说:谁愿意学习啊,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期盼的眼神和我们自己想通过学习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距较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升学压力大,致使学习负担很重和心理负担比较重,学生身心疲惫。

三是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唯书本、满堂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厌恶学习,导致辍学。

3、升学无望,导致辍学。

调查发现:众多的中等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渺茫。

产生这种思想苗头的主要原因:一是现在的高中教育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初中毕业生渴望进入高中阶段求学的需要,极其有限的高中到校指标,已经过早地、客观地把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排除在外了。

二是许多中等专业学校逐步撤并变为高职院校,学生必须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参加高考方能进入。

而有限的中等专业学校又不能很好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三是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

许多职业高中实训设施不全,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不多,毕业生的实际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学校因教学设施限制,不能根据社会需求迅速调整专业设置,致使毕业生就业困难。

这些因素,导致一些学生放弃初中阶段的学习和本市职教学习,以致流向外地。

4、关爱缺失,导致辍学。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学校规模都比较小。

如:美国的基础教育规模在500—600人的学校占70%左右,均是小班化教学,教师可以像家长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能对每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学业指导和心灵的关爱,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的问题:一是即使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由于教学设施和教师的缺乏,仍然是40—50人甚至更多的大班化教学,教师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是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面对堆得高高的作业本、面对种类繁多的学习、考试以及升学的压力,一些教师失去了爱心和耐心,在教学上只注重中、上等学生,对学习差的学生另眼相待,这些学生就以辍学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学校不能很好地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没有培养起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精神。

5、就业观念错位,导致辍学。

高等学校扩招之初,农民对改变子女命运、跳出“农门”又有了一线希望,但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和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希望又一次破灭。

一是高等学校扩招后,毕业生大量增加。

现有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大的就业人群,加之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双向选择,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散落在社会无所事事,甚至个别赋闲在家,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是许多家长死守着传统的就业观念,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认为供子女读书不划算,许多家长认为,只有捧上“铁饭碗”才有保障、才算就业,捧不上“铁饭碗”就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读书就没有用了,那何必再去读书。

家长的这种观念,对初中学生影响非常大。

三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制,使农村文化处于贫困化状态。

文化的贫困,强化了农村的落后观念,催化着错位的就业观念的滋生,造成了不少农村初中学生辍学。

同时,反过来,这种情况又会造成农村更加贫困的文化,进而又“催化”着新的初中辍学学生。

6、追逐经济利益,导致辍学。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有稳定的工作、挣高薪才是出人投地,才是有出息。

在这种错误观念驱使下,孩子放弃初中阶段的学习。

有的在父母的带领下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等,以增加家庭收入。

有的直接或通过短期的实用技术学习后外出打工,也有个别人的收入超过高校毕业生的收入。

家长和孩子身边这样的事例效应,进一步扩大了辍学现象的发生。

7、法律和法规的缺失,导致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

”一是对不接受义务教育这一违法行为的执法主体应该是当地人民政府,而不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二是对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的作用不大。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中的“有效措施”内涵不清,无法有效执行。

三是劳动部门对违法招收童工的治理缺乏力度,并且这一规定也并不能有效控制辍学,因为辍学生完全可以等到年龄符合要求后再外出打工。

8、家庭变故,父母离异,导致辍学。

调查发现,在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后,贫困已经不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但是,《婚姻法》的修改使离婚率呈上升趋势。

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给少年儿童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并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无心上学。

如得不到及时关爱极易辍学。

9、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的监护人不能很好履行监护责任,导致辍学。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夫妇双双外出打工,这些孩子或受到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或受到亲属的冷落,致使孩子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如果再得不到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也极易滑落下去,造成辍学。

二、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对策1、针对学习困难而导致辍学的情况。

一是大力提高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二是加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力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改革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彻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四是探索新的升学模式,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针对厌学而辍学的情况。

一是探讨改革农村课程设置。

从增强农村初中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对农村初中课程进行调整、改革:第一,增加选修课,选修课所占比例需要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而且实用性的技术课程,职业性选修课程应占相当的分量;第二,增强普教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

要把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联系起来,与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

第三,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

二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

改变不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针对无望升学而辍学的情况。

一是加强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满足学生求学深造的愿望。

二是多方筹措职业教育的建设经费,加强职业高中实训基地建设;以就业市场为准绳,灵活设置专业、及时调整专业;办工厂化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建议高职院校继续改革招生模式,拿出一部分招生指标面向初中毕业生。

4、针对关爱缺失而辍学的情况。

一是增加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师生比例,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慈母班的关爱。

二是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学习压力,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使教师能用全部的耐心和爱心去关注、帮助学生。

三是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既有解决学生共性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又有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心理诊室,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竞争精神。

5、针对观念错位而辍学的情况。

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这必须从课程体系和办学体制上进行改革。

建议尝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试点,实行学校内部分轨。

推动初中阶段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技术课程,为农村学生拓宽立业创业之路。

6、针对追逐利益而辍学的情况。

一是加大九年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坚决贯彻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的要求,提高全民的认识和觉悟。

二是对学生进行读书目的教育,学习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光是为了升大学,考名校,将来干好工作,挣大钱。

7、针对执法不力造成辍学的情况。

一是依法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实行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将控辍任务落实到乡、村一级,依法健全和完善辍学生报告制度。

一经发现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立即查明原因,查明后由当地政府和学校针对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动员学生复学。

二是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对辍学生监护人“采取有效措施”的内涵和法律上的执行方法。

三是建议劳动部门在禁止违法使用童工的基础上增加禁止使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人员的相关规定。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要严把初中毕业证发放关。

8、针对针对家庭变故而贫困致辍的情况。

对贫困学生增加扶持力度。

一是逐年增加控辍保学基金。

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三是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坚决杜绝“三乱”现象的发生,有效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

9、针对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不力导致辍学的情况。

一是办好家长学校,教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二是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帮助学生,教师要学会做这些孩子的父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