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质构造
二、地形图的坐标系统
1.平面直角坐标系 X轴:中央子午线 Y轴:赤道 坐标单位是长度,适于进行测量工作 2.地理坐标系 纵坐标是纬度,横坐标是经度
三、地形等高线
等高线:地面上标高相同的邻点所 连成的闭合曲线。 1.等高线的等高距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 程差。比例尺愈小:等高 距越大。反之越小。 首曲线:按基本等高距描绘的。 计曲线:五倍于等高距的首曲线。
(3)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α <β
L=T.cosβ /sin(β -α ) (4) 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 且坡角等于岩层倾角即(α =β ) 地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地形的变化。 其中α 是岩层倾角,β 是地面坡角
(1)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 L=T.cosβ /sin(α +β )
(2)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 且α >β L=T.cosβ /sin(α -β )
地形图:在平面图上除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外,还同时反映地势起伏的图
纸称为地形图。 地形图是由各种表现地形和地物的线条及符号构成,是按照一定 的比例、图式绘制的水平投影图。
地形图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是地质勘探、矿山设计、基建和道路、桥 梁施工的重要图纸,也是绘制其它各类专题地图的基础。 地形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地形及地质情况的综合图纸。它是在地形图
据剖面线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及真倾角可计算视倾角,公式如下:
tgβ =tgα .sinΥ Υ 是岩层走向与剖面线间的夹角
真 倾 角 与 视 倾 角
三、岩层产状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1. 岩层产状的测定 罗盘的构造和使用
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
地 质 工 作 者 在 野 外 测 量 岩 层 产 状
2. 产状的表示方法: 方位角法:140°∠30° 象限角法:北40°东∠30° 3. 在地质图上常用符号表示
各分为26行,用字母A -V表示。从经度180度向东分为60列,用1-60 表示图幅编号即为:H-50
十万分之一
1 13 25 37 49 61 73 85 97 109 121 133 2 14 26 38 50 62 74 86 98 110 122 134
(在百万分之一的图再分12行,12列)
发生永久性变形形成的。对单一岩层来说,上部 是拉张,下部是挤压,中间有一个中和面。
(2)隆曲褶曲:岩层受到垂直于层理方向的力,
如地下岩浆的侵入。
(3)剪褶曲:岩层顺着一组大致平行的密集剪
切面发生差异滑动所形成的褶曲,也称滑褶曲。
(4)流状褶曲:塑性很高的岩层受力作用后不
能将力传递很远,往往形成副度很小,形态复杂 的小褶曲。
(3)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α <β L=T.cosβ /sin(β -α )
(4) 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坡角等于岩层倾角即(α =β ) 地层沿坡面出露,直至地形或岩层产状发生变化
第二节:褶皱构造
一.褶皱现象
褶皱构造:层状的岩石经过变形后,形成弯 弯曲曲的形态,但岩石的连续完整性没有受 到破坏,这种构造叫褶皱构造。
课后复习: 1. 熟悉下列概念:地质构造,褶皱构造。 2. 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哪三个? 3. 按褶曲的力学成因可将褶曲分为哪几类? 4. 褶曲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5. 褶曲的要素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
地质构造(下)
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质图
地质构造(下) 第四节、断裂构造
一、断裂现象 二、节理 三、断层
3.铅直厚度(H):岩层顶底 面之间的铅直距离。
T=H.cosα α 是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 (倾角) 三者的关系是: H≥h≥T
4.岩层的出露宽度:岩层在地表的出露宽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也就是地
质图上表现出的岩层的厚度)。它受岩层的真厚度、地面坡度和岩层产状三 者的影响。 (1)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 L=T.cosβ /sin(α +β ) (2)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α >β L=T.cosβ /sin(α -β )
图幅名如:H-50-49
3 15 27 39 51 63 75 87 99 111 123 135 4 16 28 40 52 64 76 88 100 112 124 136 5 17 29 41 53 65 77 89 101 113 125 137 6 18 30 42 54 66 78 90 102 114 126 138 7 19 31 43 55 67 79 91 103 115 127 139 8 20 32 44 56 68 80 92 104 116 128 140 9 21 33 45 57 69 81 93 105 117 129 141 10 22 34 46 58 70 82 94 106 118 130 142 11 23 35 47 59 71 83 95 107 119 131 143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108 120 132 144
C
27°
O
S
(360)北(N, 0°)
北(N, 0°)
50° 西 (W,270°) 东 (E, 90°)
75°
西
(W,90°)
东 (E, 90°)
南(S, 180°)
南(S, 0°) 象限角法
方位角法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30
直立岩层
四、岩层的厚度和出露宽度
1. 真厚度 (T) :岩层顶面和 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垂直于岩层走向剖面 表现出的厚度) 2. 视厚度 (h) :斜交岩层走 向的剖面上出现的厚度。
上用不同的颜色(或花纹)及规定符号,按比例尺缩小把地 表上各种地质体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的一种图件。 地形地质图除可以反映地表地质体和地质构造的分布外,还可 以反映一定深度下地质体的延伸情况和图幅地区的地壳发展史
地区地形地质图
1:25000
一、地形图的比例尺
1.数字比例尺 用分数表示的比例尺, 1/M , M 即是实际长度缩小的倍数。它一般是 50,100,1000的倍数。 2.直线比例尺 在图上绘制一条直线,以某一长度作为基本单位,在该直线上截取若干 段,这个长度以换算成实地距离是一个方便的整数为原则。 1:1000和1:5000,1:10000 可取2CM (20,100,200M) 1:2000和1:4000 可取2.5CM (50,100M) 然后把左边第一个单位分为十等分,在第一个基本单位右端的分划线下 注以零,并在其它的基本单位分划下注出相当于所绘比例尺的实地长。
1:5万:1、10万分幅四分 如:H-50-49-A H-50-49-甲
A C
B D
甲 丙
乙 丁
第二节:矿区(矿床)地形地质图的用途
1 . 是矿山总体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 矿区(矿床)地质图是矿区范围内,地质特征、勘探程度、研究成果的 集中体现。通过阅读矿区地形地质图,可以了解矿区地形及地质全貌 2. 指导采矿设计生产实践。 除了解地层的分布、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矿产分布。是绘制各种剖面 图等的基础图件。
3.地形图按比例尺的分类 小比例尺:小于等于1:10万 精度低,面积 大,用于区域地质测量、 大面积普查找矿等。 中比例尺:1:1万到1:5万,小范围地质测 量,矿区外围普查找矿。 大比例尺: 1:5000 至1:500或更大。精 度高,面积小,矿区(矿床)地 形地质图的底图,采矿工作中常 用的图件。
一、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沉积物固结成岩石后,未 受到强烈的水平运动,只是升降运动, 因此,岩石仍保持水平状态。岩层近 于与水平面平行。
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主要是水 平运动的结果使岩层改变了原始的状 态。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斜交。
直立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地 层直立。与水平面垂直。
二、岩层的产状及产状要素
2.平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平距越小,坡度越陡 根据等高距和平距可计算坡度 tg α =等高距/平距
50
100 60
90
80
70
四、 各 种 地 形 在 地 形 图 上 的 表 现
1. 基 本 地 形
2. 综合地形
五、常用的地形图例
地物符号 地形符号 注记符号
六、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百万分之一: (每幅为纬度每4度,经度6度的梯形)从纬度0向南北
地质构造:是指地质体(岩层、岩体或矿体)存在的空
间形式、状态及相互关系,是地质作用(地壳运动等) 所造成的岩石(或矿体)变形、变位等现象。是地壳 运动的结果,它们主要包括褶皱、断裂等。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理论意义:用于研究地壳运动的历史 2)对成矿预测、找矿及矿产开采有实际意义:地壳 中矿产的分布,矿床的形成,矿体的形态、产状等 都受到地质构造控制,成矿后的构造又对矿体起破 坏作用。 3)地质构造还对岩石的稳定性等产生影响。
产状三要素: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交线(
走向线)所指的方向
倾向:垂直于岩层的走向线做垂线 (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叫倾向线,倾向线从高向 低所指的方向叫倾向 倾角:倾向线与倾斜线之间的夹角 叫倾角。 倾角<5度时叫水平岩层。 倾角在5-90度之间时叫倾斜岩层 倾角为90度时叫直立岩层
真倾角:倾斜线与倾向线之间的夹角。α 视倾角(假倾角):在斜交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线与水平线的 夹角。β 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的关系:真倾角总是大于或等于视倾角。
o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和力学分析
1.褶曲的形态分类 (1)按轴面和两翼产状
直立褶曲:轴面是直立的,岩层向两侧倾伏。
斜歪褶曲:轴面是倾斜的,岩层向两侧倾伏。 倒转褶曲:轴面是倾斜的,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 平卧褶曲:轴面是水平的。 翻卷褶曲:轴面是弯曲的。
(2)按枢纽产状
水平褶曲:枢纽是水平的
倾伏褶曲:枢纽向一侧倾伏 倾竖褶曲:枢纽是直立的
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皱中的
一个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