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塑成型

可塑成型


二、塑压成型


将可塑泥料放在模型中在 常温下压制成型的方法。 常温下压制成型的方法。 模型:蒸压型的α 模型:蒸压型的α-半水石 膏,内部盘绕多孔性纤维 管,用以通压缩空气或抽 真空。 真空。成型压力与坯泥的 含水量有关。 含水量有关。坯体的致密 度较旋坯法、滚压法都高。 度较旋坯法、滚压法都高。 因此,需要提高模型强度: 因此,需要提高模型强度: 采用多孔性树脂模、 采用多孔性树脂模、多孔 金属模。 金属模。
陶瓷可塑成型法
陶瓷成型技法之一
► 可塑法成型是用各种不同的外力对具有可塑
性的坯料(泥团)进行加工,迫使坯料在外 力作用下发生可塑变形而制成生坯的成型方 法。 ► 可塑成型方法是古老的一种成型方法。我国 古代采用的手工拉坯(景德镇古窑厂仍采用 此方法)就是最原始的可塑法。
一、滚压成型
►பைடு நூலகம்
工艺原理和特点: 工艺原理和特点:成型时盛放着泥 料的石膏模型和滚压头分别绕自己 的轴线以一定的速度同方向旋转。 的轴线以一定的速度同方向旋转。 滚压头在旋转的同时逐渐靠近石膏 模型,对泥料进行滚压成型。 模型,对泥料进行滚压成型。 优点:坯体致密、组织结构均匀、 优点:坯体致密、组织结构均匀、 表面质量高。阳模滚压(外滚压): 表面质量高。阳模滚压(外滚压): 滚压头决定坯体形状和大小,模型 滚压头决定坯体形状和大小, 决定内表面的花纹。阴模滚压( 决定内表面的花纹。阴模滚压(内 滚压):滚压头形成坯体的内表面。 ):滚压头形成坯体的内表面 滚压):滚压头形成坯体的内表面。
三、旋压成型 四、其他塑性方法 雕塑、印坯、 雕塑、印坯、拉坯
主要用途
► 可塑成型法多用来生
产大型或特别复杂形 耐火制品。
实际操作图
作品赏析一
作品赏析二
再 见

滚压成型的主要控制因素

(1) 泥料的要求:水分低、可塑性好。成型时模具 泥料的要求:水分低、可塑性好。 既有滚动对,又有滑动,泥料主要受压延力的作用。 既有滚动对,又有滑动,泥料主要受压延力的作用。要求有一定的可塑 性和较大的延伸量。可塑性低,易开裂;可塑性高,水分多易粘滚头。 性和较大的延伸量。可塑性低,易开裂;可塑性高,水分多易粘滚头。 阳模滚压和阴模滚压对泥料的要求有差别。 阳模滚压和阴模滚压对泥料的要求有差别。阴模滚压受模型的承托和限 可塑性可以稍低,水分可稍多。 制,可塑性可以稍低,水分可稍多。 (2) 滚压过程控制:分压下(轻)、压延(稳)、抬起(慢)阶段 滚压过程控制:分压下( )、压延 压延( )、抬起 抬起( 主轴转速(n1)和滚头转速(n2) 控制生产效率; (3) 主轴转速(n1)和滚头转速(n2) :控制生产效率;对坯料的施 力形式,控制坯体的密度均匀和表面光洁。 力形式,控制坯体的密度均匀和表面光洁。 滚压头的温度热滚压:100~130℃ 在泥料表面产生一层气膜, 滚压头的温度热滚压:100~130℃,在泥料表面产生一层气膜,防止 粘滚头,坯体表面光滑。冷滚压:可用塑料滚压头,如聚四氟乙烯等。 粘滚头,坯体表面光滑。冷滚压:可用塑料滚压头,如聚四氟乙烯等。
► ►
滚压成型常见缺陷
► ► ► ► ►
1)粘滚头:泥料可塑性太强或水分过多;滚头转速太快; 粘滚头:泥料可塑性太强或水分过多;滚头转速太快; 滚头过于光滑及下降速度慢;滚头倾角过大。 滚头过于光滑及下降速度慢;滚头倾角过大。 2)开裂:坯料可塑性差;水分太少,水分不均匀;滚头温 开裂:坯料可塑性差;水分太少,水分不均匀; 度太高,坯体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引起坯体内应力增大。 度太高,坯体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引起坯体内应力增大。 3)鱼尾:坯体表面呈现鱼尾状微凸起。原因是滚头摆动; 鱼尾:坯体表面呈现鱼尾状微凸起。原因是滚头摆动; 滚头抬离坯体太快。 滚头抬离坯体太快。 4)底部上凸:滚头设计不当或滚头顶部磨损; 滚头安装角 底部上凸:滚头设计不当或滚头顶部磨损; 度不当;泥料水分过低。 度不当;泥料水分过低。 5)花底:坯体中心呈菊花状开裂。原因是模具过干过热; 花底:坯体中心呈菊花状开裂。原因是模具过干过热; 泥料水分少;转速太快;滚头中心温度高;滚头下压过猛; 泥料水分少;转速太快;滚头中心温度高;滚头下压过猛; 新模具表面有油污。 新模具表面有油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