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瓦疃中心小学单静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56-57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
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顾
选择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1)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60千米
(2)小明骑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2小时
(3)苹果每千克7.5元
(4)妈妈买4千克苹果
提问: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式?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出示例1表格和自学内容。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量的量?
(2)时间发生变化时,路程怎样变化(时间是原来的几倍,路程也是原来的几倍;时间是原来的几分之几,路程也是原来的几分之几)?(3)与2小时、4小时、6小时相对应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分别求出各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
(4)比值“80”是三种量中的哪一种量?这种量有没有变化,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吗?
2.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自学内容。
(2)全班交流自学内容。
通过以上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两个环节活动:
一是让学生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同时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
化。
二是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即从路程和时间这两个变量相对应的几组数据的比中,发现第三个量的数值相等,是一个不变的量。
三是根据路程和时间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的意义,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表示:。
在这个关系式中,引导学生理解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3.揭示课题。
三、正比例意义的运用。
1.出示“试一试”:
购买一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1)填写上表,说说总价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2)写出几组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3)这个比值表示的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4)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揭示正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 y/x=k(一定)
四、巩固练习
1.第57页的“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2.第57页的“练一练”第2题。
提问:题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小组内讨论本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说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