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4X5=20)
1. 法律渊源
2. 立法体制
3. 法律清理
4. 法律秩序
5. 法律职业
二. 判断题(1X20=20)
1. 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经典作家把法看作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直接法权要求,把法等同于法权关系,而把法律同国家意志联系起来,把法律看作是国家意志的一般表现形式.( )
2. 原始社会习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特点乃是个别调整. ( )
3.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法律具有提供信息和表达价值标准的作用. ( )
4. 古印度法属于世俗法. ( )
5. 政治的立法不是经济关系的表明和记载. ( )
6. 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发展和延伸. ( )
7. 法律调整的直接对象是社会关系. ( )
8. 立法的重要特点就在于通过事前的抽象调整建立某种法律关系. ( )
9. 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法制现代化并使现代化法制长期发展的基本的先决条件. ( )
10. 我国享有立法权的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多级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因此我国的立法体系属于复合的立法体制. ( )
11. 执行性是国务院部门行政规章的最主要特征,所以,国务院部门规章不能对公民、法人设定普遍义务. ( )
12. 法律规范一般是由不同法律条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而逻辑地构成的. ( )
13. “正当法律程序”是英美法律中程序的最高原则. ( )
14. 法律清理是指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进行整理并汇编成册的活动. ( )
15.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的相同,从而推导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点的推理方法,我们称之为演绎推理. ( )
16. 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是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专属立法的事项. ( )
17. 立法程序的意义在于限制和排除立法活动中的恣意因素,以制定具有在形式上合理的、正义的法律制度. ( )
18. 法律乃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部沉淀. ( )
19. 立法体系主要包括立法权限的划分和立法权的行使两方面的内容. ( )
20. 身份法是指根据一个人的社会职位确定其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法律制度. ( )
三. 单项选择题(1X20=20)
1.从社会整合层面可以对法律功能做出分类,以下不属于社会整合意义上的法律的功能是( ).
A.解决冲突的功能
B.阶级统治的功能
C.提供便利的功能
D.教育的功能
2.下列选项,不属于法律概念之特征的是( ).
A.确定性
C.法定性
D.概括性
3.“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这段名言的作者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西塞罗
4.法的现象继承性的法哲学根据主要是唯物辨证法的( ).
A.矛盾观
B.辨证否定观
C.量变质变观
D.普遍联系观
5.“若干国家和特定地区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体系的总称”是( )概念的定义.
A.法律传统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律文化
6.以下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问题的正确命题是( ).
A.在价值意义上看,权利和义务的地位是绝对平衡的
B.权利和义务是各自独立、互不依存的
C.权利和义务在功能上没有互补关系
D.在现代法治社会,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
7.电讯频道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属于( ).
A.权利
B.物
C.非物质财富
D.行为结果
8.立法的民主化原则要求( ).
A.尊重客观事实
B.立法主体的广泛参与
C.注重立法的社会效益
D.重视专家的作用
9.根据法律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
A.一般法与特别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
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D.根本法与普通法
10.下列表述能够说明法律的国家性特征的是( ).
A.法律具有概括性
B.法律的构成要素以法律规范为主
C.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D.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
11.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全国人大专属立法权的事项为( ).
A.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B.民事基本制度
C.行政管理事项
D.诉讼、仲裁制度
12.法律思维与政治思维相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判断结论具有权衡的特点
B.判断结论非此即彼
C.判断结论具有保守性
D.判断结论具有创新性
13.法律原则不具有( )特点.
A.规范性
B.指导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14.以下关于权利的错误命题是( ).
A.权利是一种法律所承认和保障的利益
B.权利是一种法律允许的自由
C.权利或义务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
D.权利为人们提供确定的指引,义务提供不确定的指引
15.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类型的标准,下列选项属于以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类型是( ).
A.中国唐代时期的法律
B.十九世纪的英国法
C.20世纪的美国法
D.当代中国的法律
16.“无罪推定”在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为(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D.司法责任原则
17.法的现象具有继承性,但在具有不同生产方式和政治体制的国家之间,法律中的某些因素不能继承,下列选项不能够在上述国家之间继承的是( ).
(这个题目我买到的卷子上就没有选项,直接跳到18题)
18.( )不是国家的立法活动.
A.法律汇编
B.法律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律创制
19.公法和私法作为法律的基本分类主要是( )国家的分类.
A.社会主义法系
B.英美法系
C.民法法系
D.普通法法系
20.下列不正确的判断是( ).
A.法律的产生是道德伦理规则演变的结果
B.法律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基础
C.法律的普遍效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主体的道德价值认同
D.法律的强制力来自于伦理道德的力量
四.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至少有2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2X10=20)
1.法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包括( ).
A.本体论
B.价值论
C.认识论
D.方法论
2.法律调整的方法主要有( ).
A.允许
B.禁止
C.集中的方法
D.非集中的方法
3.法律创制的特征包括( ).
A.主体法定性
B.事前调整性
C.立法权主体的广泛性
D.程序法定性
4.法治国家的形式标志主要有( ).
A.区分法律的善与恶
B.专门的法律职业化
C.完备统一的法律体系
D.严格执法和司法制度
5.“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该法律规范属于( ).
A.强行性规范
B.构成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6.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为( ).
A.法律调整的理念
B.法律调整的对象
C.法律调整的方法
D.法律调整的主体
7.专门化的法律职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它意味着( )等.
A.法律职业者应当谙熟法律规定及其应用技巧
B.法律职业者应当具有职业的稳定性
C.法律职业应当具有严格的任职资格和考试录用制度
D.法官应当在行政机关、权力机关中占有一席之地
8.法律秩序形成的主要标志有( ).
A.司法和执法的有序化
B.权利得到享用
C.义务得到履行
D.禁令得到遵守
9.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调整方式有( ).
A.抑制
B.对话
C.决定
D.缓解
10.下列选项均是关于法律功能与法律目的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有( ).
A.法律的功能属于实然的价值范畴
B.法律的功能是法律目的的根据和基础
C.法律的目的制约着法律功能的发挥
D.法律功能的发挥过程,就是法律目的的实现过程
五. 简答题(8X5=40)
1. 简述法律概念的作用
2. 简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法的特征
3. 简述法律心理的概念的特点
4. 简述权力对权利的作用
5. 简述内发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特征
六. 论述题(15X2=30)
1. 运用法治国家的原理,论证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途径
2. 为什么说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混合型法制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