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路网规划新

第五章路网规划新

城市道路与交通
主讲人:罗雅丽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第五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概述 §5-1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5-2 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形式 §5-3 城市道路网布局 §5-4 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布置 §5-5 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思路与程序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案例1 :如图为某城市火车站地区局部的道路路网布局方案示意,CC为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5-5交处已建有互通式立交,与火车站相 通的南北轴线B/5-B/7为生活性干道。其他道路为城市主次干道。 请你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形成城市结构的骨架
形成城市结构功能
组成邻里居住区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1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2 城市道路分类 (1)按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分类 (2)按交通目的的分类 (3)按道路功能分类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1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3 各类道路规划要求:
1.城市主次干道不合理(2),部分路网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 2.E3点多路交*(1)D3、D4、F2、F4交角不符合规范要求 (1)。 3.A-A应该为主干道,B-B降为次干道(3)。 4.F/5-F/6改为次干道,G5-G6改为次干道(3)。 5.道路6-6应降为次干道,道路7-7应提升为主干道(3)。
第五章
5.2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模式
(三)道路面积密度
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 城市用地总面积
(Li
F
Bi) (%)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城 市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为8%-15%
(四)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 城市居民总人口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3 城市道路网布局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技术要求(p332)
(3)防止干路网上的集束“蜂腰”
老城扩展中的蜂腰 水网城市中的蜂腰
(4)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匹配
平交进出口的展宽,增加车道数 相交道路的条数不宜超过5条 避免错位交叉 高架桥匝道组织先下后上
(二)城市道路网与城外交通路线的衔接
1、城市对外交通基本形式: 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
从交通运输看一般包括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城市为终点的车流: 另一种是穿城而过的车流。
2、城市道路与公路衔接的要求: (1)保证进城的车流安全,方便地进城到达目的地。 (2)避免入城交通对城内特别是中心道路交通的干扰 (3)过境车流能以原有的高速度,顺畅地通过城市。
快速路规划: 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 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快速路上的机动车道两侧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 机动车道应设置中央隔离带; 与快速路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二)道路网密度
l
F
(公里/平方公里)
δ网=L网/F km/k m2
δ干
δ路
规范值
建议值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2.4-3 2.2-2.6 3-5 2.5-4
5-7
5-6.6 6-8
备注:街坊内 部道路一般不 列入计算;主 要按照是否参 加城市交通分
配决定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通功能冲突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2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模式
2 城市道路网规划技术指标
(一)非直线系数
非直线系数
道路起 终点间的实际路线长度 道路起 终点间的实际空间直线距离
ab a2 b2
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应尽量控制在1.4之内, 最好在1.1~1.2之间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案例4:
优点: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 中心共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 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 交通方便,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 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 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 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 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Li Bi)(m2 / 人) n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 m2,其中:道路 用地面积宜为6.0~13.5 m2/人,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0.8~1.0 m2/人。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2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模式 `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案例2:
案例6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案例3:
1、高等快速路穿 过市中心,影响城 市环境。 2、高等的滨江快 速路损害沿江生活 的功能。 3、物流中心与仓 储区、铁路货站的 布局不协调。 4、桥位少且布置 不均匀。 5、丁字路,局部 路网密度低,右的 路口过桥高架。 6、客运码头没有 对应的道路联系。 7、新建铁路的货 站不应安排在居住 区中。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3 城市道路网布局
3 城市道路网的的衔接
(一)城市各级道路间的衔接 1 、城市道路的衔接原则: 低速让高速; 次要让主要; 生活性让交通性; 适当分离。 2 、城市各级道路衔接方式:平交、立交 (互通、分离)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1 影响路网布局的因素
(一)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运输对道路网规划 的影响
(二)地形条件的影响 (三)城市进出口公路系统的影响 (四)铁路线的影响 (五)城市原有路网的影响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3 城市道路网布局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 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 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 的交通联系。
适于:
✓ 交通量较大的平原大城市
缺点:
✓ 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 交通集中
✓ 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 ✓ 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 ✓ 形成不规则街坊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基本原则
(1)满足城市交通运输要求
道路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 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 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2)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 城市用地分界线。
放射环形路网布局注意问题: 环路:
作用:主要减少直冲交通的汇集;
穿越截流、进出截流、内部疏解
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
▪ 环路的设计车速必须高于环内路,等级不宜低于主 干路。
▪ 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外环路 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
▪ 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3 城市道路网布局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技术要求(p332)
(1)路网的生长性
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展开 保证路网的对接功能 便于路网的加密和道路升级 强化城市轴线,形成城市的复合轴
(2)快慢分离,提高路网通达性
路段分流 路网分流
适用:山区、丘陵、水系发达地
luoyl8502@ 欢区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四)混合式道路网
有多种路网形式组合而成,即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存在几种 类型的道路网。
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路网的优点;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3 城市道路网布局
与快速路连接,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穿过快速路
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2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模式
1 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规划原则
(1)远近分离原则——不同距离出行者需要 (2)通达分离原则——穿越与到达交通需求 (3)快慢分离原则——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4)容量控制原则——减少低效运行的需求 (5)道路功能划分原则——减少公共空间功能与交
概述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路网规划的核心内容:
➢ 确定道路网结构形式; ➢ 干道的性质、走向及红线宽度 ➢ 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 ➢ 交叉口位置及形式 ➢ 确定停车场位置 ➢ 绘制路网图 ➢ 编写规划说明书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4 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布置
1 、 货运交通枢纽的布置
(1)货运交通枢纽:是市内和城市对外的仓储、 转运的枢纽,是城市主要货流的重要的出行端; 包括城市仓储、铁路货站、公路运输货站、水运 货运码头、市内汽车运输站场等。
(2)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应注意使货运交通 枢纽尽可能与交通性的货运干道有良好的联系, 尽可能在城市中结合转运枢纽布置若干个集中的 货运交通枢纽。
luoyl8502@ 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
§5-1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