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勘探原理试题库

地震勘探原理试题库


5. 地震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 A)垂直 B)一致 C)相同 D)相反 6. 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叫做( ) A)波长 B)周期 C)波数 7. 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 ( )表示. 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 8. 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 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 9. 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 10.野外记录中最先到达接收点的波称为( ) A)直达波 B)有效波 C)透射波 11. 水平叠加能使( ).
h1
α1
R1
h2
α2
R2
h3
α3
R3 18.若脉冲 g1(t)的谱为 G1(f),而脉冲 g2(t)=g1(at), a 为常数,试求 g2(t)的谱
G2(f),并分析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19. 什么叫采样定理?
20. 褶积运算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21. 为什么说大地对地震波有低通滤波作用?
22. 计算频谱
求:记录长度T,时间采样间隔△,采样点数N和迭代次数K.
23.采样定理怎样描述?什么是折迭频率和假频?如何克服假频? 24. 什么是观测系统? 25. 什么叫排列、道距和炮检距? 26. 什么叫多次覆盖? 27. 选择观测系统的原则有几条?
四、 简答题与计算题
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 2. 什么是费玛原理? 3. 什么是反射定律? 4. 什么是折射波的始点和盲区? 5. 什么是视速度? 6. 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方程? 7. 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关系?
8. 写出地震平面波传播中地震视波长与地震真波长的关系(图示注明变量含 义),地震视速度与地震真速度的关系,地震速度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 9.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10. 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1.一个以α=300 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 T*=40ms,视波长λ*=250m。试计算其 视频率 f*和介质中的波速。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 200 时,f*,λ*、、k*、v* 有 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 12.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 p 波、SH 波和 SV 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 13.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和特点? 14. 均匀介质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的特点? 15. 水平层状介质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习题库
28.干扰波 29.规则干扰波 30.随机干扰波 31.多次波 32.空间假频 33.有效波和干扰波 34.面波 35.地震组合法 36.震源组合 37.面积组合 38.不等灵敏度组合 39.多次覆盖 40.动校正 41.倾角校正 42.倾角时差 43.正常时差 44.全程多次波 45.平均速度 46.叠加速度 47.均方根速度 48.等效速度 49.层速度 50. 真倾角 51. 视倾角 52. 分辨率 53.横向分辨率 54.纵向分辨率 55.偏移 56.构造等值线图
26. 岩石年代越老, 其速度越___________,反之则_________. 27. 在速度谱上拾取的速度是___________在时一深转换尺上读取的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 28. 分析叠加速度谱拾取________速度, 主要的是便于________和水平叠加. 29. 用 VSP 测井能得到的速度资料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资料. 30. 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 化需采用__________________. 31. 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______________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 到________________. 32. 当反射界面有倾角时, 记录点与_______位置有偏移,______的大与反射界 面的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有关. 33. 反射界面埋藏越深,记录点与反射点偏移越______,界面倾角越大,移越 _____. 34. 地震时间剖面分为两大类,一为__________时间剖面,一为________时间剖 面. 35. 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断层表现为"层断__________不断",因为 __________波产生. 36.经动校正和水平叠加,并将所有的新地震道,放在相应的__________点位置, 就构成了该测线的____________时间剖面.
A)一段凹反射同相轴 B)一个点 C)一段凸反射同相轴 D)一段直反射同相 轴 19. 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水平叠加存在着反射层的( )问题. A)叠加 B)偏移 C)干涉 20. 为了解决水平叠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 )处理 A)偏移归位 B)动校正 C)相干加强 21. 在偏移归位中如偏移速度小于地震波速度,这时归位后,反射层深度变浅倾 角变缓界面位置( ) A)向下倾方向位移 B)向上倾方向位置 C)不变
(f)=X(f)·H(f)=S(f). 12.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 大类. 13.炮点和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叫______________;炮点和接点不在同 一条直线上的测线叫__________________. 14.地震勘探中,一般在用炮井时,炸药埋藏应在潜水面__________,尽量避开 ____________,以保证能量损失小些. 15.在布置测线时,一般主测线应________构成走向;联络线应______构造起向. 16.野外队施工,可一般要进行工区踏勘, ___________调查,___________调查和 野外________________. 17.野外记录中最常见的规则干扰波为___________.由于其衰减很快,所以一般 采用____________距或采用____________来压制. 18.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__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___转变为 __________. 19.三维地震勘探工中沿构造走向布置的测线称为______________测线垂直于构 造走向的测线称为______________. 20. 地震波在石油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 至________M/S;在石灰岩中传播 速度为_________M/S 至___________M/S. 21. 地震波的速度与孔隙度成__________;同种性质的岩石,孔隙度越大地震波 速度越____________反之则越__________. 22.描述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孔隙度经验公式是_________平均方程.公式为 1/V=(1-Ф)/Vm+Ф/Vl.式中 V 是__________Vl 是孔隙中__________Ф是岩石 _________. 23.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速度与岩石的孔隙度成______比例;与岩石的密度成 _____________. 24. 岩石孔隙中充满水的时的速度_______充满油时的速度,充满油时的速度 ________充满气时的速度. 25.地震波速度,一般随地层深度的_______而增大, 随地层压力的增大而 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波 2.透射波 3.滑行波 4.折射波 5.波前 6.射线 7.均匀介质 8.层状介质 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视速度 13. 离散付氏变换 14. 时间域 15. 频率域 16. 褶积 17. 离散褶积 18. 互相关 19. 自相关 20. 离散互相关 21. 离散自相关 22. 采样间隔 23. 频率 24.炮检距 25.偏移距 26.观测系统 27.有效波
16.假设声波、面波、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 350、700、1400(m/s),
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17. 如果法向入射波的振幅为 A0,试写出下述模型中第三个反射界面上反射波 返回至地面的振幅值 A。模型中 R 表示反射系数;h 表示地层厚度;α表示吸收 系数。
三、 选择题
1. 连续介质中,常见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Z关系是
A)V=Vo(1+βZ) B)V=Vo(1+β+Z) C)V=VoβZ D)V=(1+2βZ)Vo 2. 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A)直线 B)曲射线 C)双曲线 D)抛物线 3. 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沿 A)最大路径传播 B)最小路径传播 C)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 D)双曲线路径 传播 4. 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A)一条条射线 B)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C)一种波动 D)面波
57.地震标准层 58.断面波 59.水平切片
二、填空题
1.物体在作用下,弹性体_____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或________的变化,就 叫做_____________形变. 2.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_____,若去掉外力以后,物体仍旧__________ 其受外力时的形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______.这种物体称为____________. 3.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___________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 ___________具有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__________形变.也产生 ___________形变. 4.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形变或___________ 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__________物质,作用其上的外力________作用力延 续时间的_____________,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____________、压力等外界条 件. 5. 地震波遇到岩层分界面时主要产生两种波是_________和_______. 6. 一个谐振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 的任一个量, 振动波形都会发生改变. 7. 描述滤波器的特性有两种方式,在时间域用______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 特性;在频率域, 则用_______________响应描述滤波器的特性. 8. 由时间域函数到频率域的变换称为______________由频率域到时间域的变换 称为_______________. 9. 滤波器的输出信号, 等于滤波器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褶积. 10. 理想低通滤波器,适用无_______________干扰,而_______________干扰较 严重的地区. 11. 如果反射波的频谱 S(f)和干扰波的频谱 N(f)是______________的即当 S(f) ≠0 时, 则 N(f)=0; 当 S(f)=0 时则___________,这时可采用频率滤波的方法. 要求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H(f), 在_________的频谱分布区为 1,而在 ______________的分布区为零.即:X(t)→X(f)=S(f)+N(f),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