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钢铁产业比较研究
国内主要钢铁企业与阿塞勒、新日铁、JFE、浦项等国际一流钢铁企业之间,外在差距表现在生产规模、营业收入上,内在则体现在市场控制、产品结构、专利技术等方面。
一、生产及经济指标比较
1、生产指标
英国《金属通报》公布的按粗钢产量排序的全球十大企业(见表1),2004年上海宝钢集团粗钢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列第6位,但与产量前五位的钢铁企业相比差距仍很明显。
2004年宝钢粗钢产量仅为第一、第二位的阿塞勒、LNM的一半不到,与第三、第四、第五位的钢铁企业也相差1000万吨左右。
随着LNM集团并购重组成为世界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集团,以及其他钢铁企业产能扩张计划的逐步实施,钢铁产量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上海宝钢集团如不加紧步伐,与国外钢企的差距则将进一步扩大。
资料来源:英国《金属通报》,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整理。
2、经济指标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显示,2004年共有8家钢铁企业列入世界500强企业,各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见表2。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宝钢集团的各项经济指标飘红。
从2003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的372位后,2004年的排名又前移63位,上升至309位;销售收入在8家500强企业中居第6位,其它指标如收入增幅、净利润、资产总额等均处于较高的位置。
可以相信,随着未来国内钢铁行业产能的扩张以及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宝钢集团还将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
资料来源:美国《财富》杂志。
二、市场控制比较
阿塞勒、新日铁、JFE和浦项等主要钢铁企业在区域消费市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以2004年数据为例,以上企业的粗钢产量分别占到区域(欧盟、日本和韩国)产量的24.2%、27.9%、27.6%和65.4%(表3)。
在区域板材市场上均获得30%以上的份额,在部分细分品种上达到近乎垄断的地位。
主要钢铁企业凭借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达成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分配协议(如阿塞勒和新日铁之间),进一步强化了对世界钢铁市场的控制能力。
2004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全球第一,接近第二、三、四位的日本、美国和俄罗斯钢铁全年产量的总和。
上海2004年产钢2100万吨以上,较1999年的1700万吨增长了近25%,而同期全国钢铁产量增加超过80%,这使上海钢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02年的10.73%下降到2004年的7.9%,主导产品——板材的供应量占全国板带材消费量不到15%,产业集中度与国外大型钢企相比相差甚远。
资料来源: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整理。
三、产品结构比较
阿塞勒、新日铁、JFE和浦项等钢铁企业在追求规模经营的同时,更追求品种结构高级化,集中于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板材产品,并控制关键板材品种的市场和技术。
从产品结构看,主要钢铁企业在品种结构上以板材为主、长材为辅、逐步退出和萎缩热轧管材的策略。
新日铁和JFE的板材比达到98%,浦项的板材比为86%,阿塞勒为72%;阿塞勒放弃了无缝管的生产,浦项未涉足无缝管业务,JFE和新日铁的无缝管业务在萎缩。
在汽车板、电工钢、不锈钢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上(表4),阿塞勒、新日铁、JFE和浦项等企业保持了很高的比例。
在汽车板产品上,阿塞勒、新日铁、JFE占全球主导地位,分别占到19%、11%和9%,浦项已实现向海外汽车行业的大用户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丰田等汽车厂供货;电工钢产品,阿塞勒、新日铁、JFE
和浦项分别占到3%、14%、11%和8%;不锈钢板材,阿塞勒、浦项分别占到12%和10%。
资料来源: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整理。
宝钢产品结构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汽车板等产品在国内也占据主导地位,但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冷加工比例目前42%(“十一五”规划达到60%);高附加值产品、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例还不够高,汽车钢用户主要集中在国内,电工钢只能生产中低牌号无取向冷轧硅钢片,不锈钢大型冶炼热轧刚刚起步,特钢产品绝大部分还停留在棒线材领域。
四、发明专利比较
阿塞勒、新日铁、JFE和浦项等钢铁企业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每年均投巨资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并积累相当的专有技术。
1987至1996年,新日铁共申请炼铁专利1626项,获得专利权282项,占申请量的17.3%。
2002年,阿塞勒、新日铁、JFE和浦项等主要钢铁企业当年形成的发明专利数分别为400件、2646件、3709件和865件,同期宝钢仅为18件。
凭借持续、高效的技术创新工作,阿塞勒、新日铁和JFE在汽车板,新日铁在电工钢,阿塞勒在涂镀产品以及不锈钢板的专有技术掌握上居于领先地位;浦项在非高炉炼铁、薄带连铸等前沿钢铁生产工艺领域取得突破,并开始应用于商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
/magazines/fortune/fortune500/
/rls/data/pages/73/ArcelorPresentation10March2006.pdf
http://www.nsc.co.jp/
http://www.jfe-steel.co.jp/en/products/index.html
www.posco.co.kr/。